第136章

  东方旦挠挠头,毫不隐瞒道:“那些匈奴人已经很久没见陛下。他们已经视陛下如神明,很想参拜陛下。”
  然而我并不被“参拜”。
  小白看看窗外,好奇道:“旦,你不是一向很讨厌异族人吗?”
  从小就生长在边境的少年,见多了凶狠野蛮的异族人,对他们的厌恶是深入骨髓的。
  “我是很讨厌他们,”东方旦小小年纪,却和大人一般长舒口气,“一开始,我是想帮柳珀将军分担工作,去学了些匈奴话。后来我发现,他们也并不是那样可怖的野蛮人……”
  他沉默了一会儿,继续道:“陛下,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可我总感觉,来到洛阳之后,那些匈奴人都不再像胡人了……”
  印象中的胡人茹毛饮血,不穿衣服,只着皮毛,头发散乱,身上刺青,野蛮不通人性;但跟着来到洛阳的匈奴人,也穿上了衣服,清洗梳起了头发,吃的也都是谷子,不少人还会说晋话,学会了作揖。
  哪怕他们不耕作,每日也会有割草、养马的任务,固定的劳动以及训练,定居下来的生活,让东方旦感觉他们似乎都换了一副面孔。
  自己日日接触下来的那些匈奴人,让东方旦无法再把他们看做必须要杀死、驱逐的野蛮人。
  “为什么他们不再凶狠了?”
  小白摸摸东方旦的头:“因为他们停下来了。”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风险太高了,生存这把大刀时时刻刻都在牧民头上悬着。
  云中的匈奴人情况如何小白不知道,但是跟着来到洛京的匈奴人,见到的要么就是高山,要么就是种满谷子的平原。
  他们这一整年跟着小白,都没有长距离的迁徙,没有高强度拼杀战斗,粮食有晋军发,他们主要出卖劳动力就可以,有军营睡有饭吃,没了草原上的生存进紧迫感,自然野性就去了不少。
  别看小白成天忧心晋这点生产力和社会生活水平,和外面比起来,农耕文明的晋就是更稳定,生存风险更低,还处于萌芽阶段游牧文明的底层人一过来就清楚的感知到二者的不同。
  东方旦还不能理解天子的这个回答,陷入了沉思。
  小白不理东方旦了,看向殿内浅笑的宫人。
  “重山,孤已经让人给你另裁了衣服。你准备准备,初四那天随孤一起去朝会。”
  重山心神一凛,当即忙伏拜应下。
  “是,陛下!”
  童明抱着炒米一粒一粒磕,发自内心的为友人即将实现的心愿感到高兴。
  第三卷:正式做皇帝的第二年
  第147章 日历
  初四这天,昭明二年的第一场大朝会,能有资格来的官员都集聚一堂。
  大家大早上的,互相拜完年就找好位置坐下,太史令项景不停伸长脖子往殿内看去,等着天子从内殿出来。
  项景的老下属,太史局二把手原要拉住上司:“您等着陛下,可其他人都看着您呢。”
  人手只有自己子侄,现在还是立项初级阶段的太史局气象局局长邹密笑道:“那东西都是我们一起亲眼见过的,太史令不必忧心。现在来没到时间呢,还有一刻钟陛下就来了。”
  刁无忌见了不免好奇,“才过完年,你们太史局是有什么大事情,这么盼着陛下来。”
  太史局这三个人都被刁无忌烦过,给他讲数据刁无忌又听不懂,还硬是要问,可折磨人了。这时候刁无忌来打听,不管是老熟人项景还是官场新人邹密,都是脸上一个微笑,不理会他。
  这越发让刁无忌心痒难耐,缠着太史局三人要问个明白。
  就这么纠缠着,天子从殿内出来了。
  新年新气象,今天的天子穿了一身明黄色衣袍,和时下大家的衣袍样式很不一样,还配了一顶同色金冠。
  别说,显得长身玉立,还挺好看。
  但是陛下,您这衣服样式比之前那束袖的还要新奇,到底哪儿折腾来的衣服?
  小白:大明来的。
  虽然现在战国风的衣服造型挺好看的,但换上这一身明制皇袍,小白感觉自己整个人活动方便多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祭天这样大典礼的衣服他好好穿,别的百官已经放弃管他了。
  一整年的工作各部门在年底都汇报完了,这次朝会就是明确一下今年的工作内容。
  等给各部门的安排都下发好,小白让童明进来。
  圆脸内官带着不少太监进来,一个体格硬朗的太监搬着东西,另一个体格差些的就分发,给场所有官员一人发了一本大晋第一份成批刊印的纸质读物。
  大家拿到手一看,成年人手掌大小的尺寸,正面写着大大的“农历”二字。
  太史令项景已经迫不及待站起来,高举起日历,大声道:“陛下,就让臣来为诸位同僚解惑吧!”
  同僚们:不,其实我们想自己看,并不想你来指导。
  小白许可了:“那就由项卿来为大家解惑吧。”
  项景站起来走到中间,高举日历,拈起封面,轻轻先翻了个页。
  “首先,我们轻一些把它这样翻过去。不要翻白眼,周离,用这么珍贵的纸做的东西,弄坏了你们对得起陛下吗!”
  被点名的周离:“……”
  行吧,刚过完年,满足一下你的表演欲。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是写着月份,但是上下有两个月份。
  这是因为太阳和太阴中间有差,我们现在看到的上面是正月初一,下面则是1月28,用文字和符号数字区分不同历法……”
  是的,这个纸质读物是日历。
  老家的日历硕大数字还是公历为主,农历次之,而在大晋,农历更重要,遂太阴历为主,太阳历次之。
  阴阳合历嘛,一年节气和太阳公转一年四个最重要的日子绝对不能缺。
  日常大晋的所有生活还是按照节气来进行,太阳历那是为了定年份不乱。制定的时候,也有太史局官员提议不要放太阳历,就只按照他们算好的一年阴历就可以,但是邹密想了想,坚决认为还是应该把太阳历也加上。
  无论是他们琅琊学派还是洛京学派,都做不到给天下人启蒙,在天下发掘人才。但是把这些知识标上,有心人一看便知中间有差,感兴趣的人会自己写写算算,试着跟日历来自学。
  除了日期,什么重要日子是什么节日、节气,要做什么,适宜做什么,甚至是黄道吉日日历上都写的一清二楚,还会时不时来一句科普。
  比如今日宜出行,最下面就会来一句洛阳学宫介绍;今日不易冲突,就会介绍大晋打架斗殴之类的律例和洛阳登闻鼓地址。
  虽然有什么大事,百官们肯定还会是选择找太史局官员们看日子,但这本日历已经是足够指导大晋人的日常生活了。
  年初到年尾,耕种到收获,什么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气候变化,适合做什么事都说的一清二楚。这样一整年的生活指导,才巴掌大,厚不过三指粗。重量更是只有一卷竹简的一半。
  所有人都低下头,爱不释手的翻起日历来。
  陛下,这人手一本,一定是送我们的吧,一定是吧!
  项景很满意百官们惊叹的态度,但是等了半天,这些人还是低头研究日历,互相交头接耳,他开始不爽了。
  “诸位,日历都看完了吗?”
  在场没人鸟他。
  项景气急,年纪不小的小老头找天子告状:“陛下,你看他们!”
  “咳咳,”小白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这次新历制定,太史局上下都有功,所有太史局官员三个月都俸禄加倍,再赐百金下去,项卿你回去按劳分了。孤还赐予你们太史局最新的纸张,给你们记录研究用。”
  对于人才,还是给做出成果的人才,小白一向大方。
  -
  别的不说,明制服装是真的好看啊,衮龙袍画像上一般,出现在影视剧里都好看的很,外面圆领明黄,里面还是交领的那种,大家应该都看过,我就不放图了。
  小剧场
  其他人一看日历,年月日黄道吉日都写的一清二楚,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啊!
  小白日历一番,纯黑色虽然那看的很奇怪,但一年时期都在,字迹也很清楚,就勉勉强强吧。
  地下的阿飘们不是很能理解第五小白为什么这么挑剔,并且十分想知道他到底要什么效果的才能满意,能不能让我们也看看你到底要什么效果的日历啊?
  大明阿飘们:你都穿衮龙袍了,为什么也换一个正经帽子,束发金冠差评!
  小白不屑:在大晋,我就是正统中的正统,我怎么穿都是未来人的衣冠正统源头。
  第148章 所长
  宣政殿的百官对日历的兴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个捧着日历看的停不下来。
  公孙弘看看自己手里的日历,在看看朱平和刘奉手里的日历,一页一页齐齐翻动对照,没有说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