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书房门被关上,姚章再和师弟细细说来今日朝会发生的事情。
  他没忍住,抽出一张纸,学着陛下今日画的树状图,把今日定下来的官阶品级都一一写上。
  姚章写到一半,曹佩提议:“师兄,你朝会一天太辛苦了,不如我来代笔吧!”
  抬头他一眼,姚章都懒得搭这个话茬,继续边写边介绍,曹佩只能大喊可惜听他师兄讲完。
  以姚章这个最新的御史大夫为例,他的御史府往下分了三块:大理寺、御史台、督察所。
  大理寺会监督审查刑部的司法,还会定期抽查案子看看刑部是否有判例不公的事;御史台监督朝内百官工作,有不对的直接弹劾上奏;督察所则是人手还在招募中,定期安排督察常年在外巡视地方,有鱼肉百姓的诸侯王、地方官和当地大族就上奏处理。
  刑部管一国司法,可御史府也能监察刑部,督察朝内朝外百官,六部维持一国运转,御史府督促朝野清明。
  其他部门也都是如此,职责划分明确。
  诸如未来的洛阳学宫祭酒,已经是礼部管教育的最高官员,同时礼部之内,鸿胪寺负责外交,太常寺负责每年规格最高的那些祭祀,光禄寺负责各种活动的后勤准备工作。
  更不要提负责官员考核工作的吏部了。
  等到官职树状图介绍完,曹珮陷入沉思。半晌之后,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家国泾渭分明……陛下,乃大德之君。”
  从前的三公九卿,九卿里四个都是分别掌管皇室生活、安全、车马出行的,还有一个官宗室。
  而现在的正一品从一品的五公六部,都是只为大晋这个国家负责工作的。
  为皇帝本人工作的只剩一个少府长官还是正二品,负责皇帝车马的太仆令已经归入少府掌管,郎中令、卫尉这两个负责皇宫安全和皇帝安全官职,也归入太尉之下的军事武官体系。
  在曹珮眼里,这是君王以身作则,公开向世人宣告,他作为天子,自己的个人生活都被放在大晋这个国家之下。
  天子无私事,但他的私事,可以为大晋天下后退一步。
  曹珮看着姚章写下的这些文字,目光灼灼,赞叹道:“公也,德也!”
  诸国制度都差别不大,公卿大夫们的工作,不少都是转为君主服务。哪怕诸国纷争时期,最贤明的君主,也做不到君王的事情为国事退让,更不要提当今天子继位以来的简朴作风。
  但也可以理解他为什么那么省钱了,毕竟他要做的事情很多,以后要养的官更多,不省省是真的养不起。
  曹珮想到这里,忽然变了表情,嗤笑一声,“真是便宜学宫那帮子无礼、无义、无耻之徒了。”
  陛下这个官员等级制度,需要的官员数量几乎说是翻了一倍,现有的朝廷官员能力资历够的自然往上升,如同他师兄一般,其他空缺的可不就由新人顶上。
  琅琊学派和鲁氏子弟肉眼可见,基本上一个太史局,一个工部,位置稳妥,左右他们现在的领头人物也和曹珮关系不错,几家祖上没什么深仇大恨,看他们稳定下来,曹珮也就小小眼红一下,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毕竟他们溧阳学派的大人物,他曹珮的师兄姚章,都是五公之一了,监察全国的人物了呢!
  但是其他学派,比如祖师爷都拜师他们溧阳学派的奇水学派,这种野蛮学派被陛下选上做官,曹珮真的不爽。
  还有那些洛阳学宫里个性狂妄的,嘴比较毒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在曹珮眼里是上不了台面的。
  “你着急什么,”姚章拿起纸,欣赏自己的字,虽然不如陛下写的,但也遒劲有力,“陛下圣明,必不会让蝇营狗苟之辈混入朝堂。
  没有合适的,陛下宁可找老臣子一人身兼数职,也不会将就。”
  看看他的前上司朱平,之前人家还是御史大夫呢,手头事也不少,年纪也不小,不一样被塞了盐务司,忙得脚不沾地。
  兼职行为并不会惹百官反感,这代表陛下对官员们的高要求,和对现有臣子们能力信任。
  都这么缺人了,陛下都不提拔新人,新人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或者为什么能力够了却没让陛下看见。
  “你带着周沐他们,在洛阳学宫好好修书。”姚章语重心长嘱咐道。
  “什么人,有什么才华,做了多少事情,陛下心中都有数。等到长安建成,空缺的官员也都该补上了……”
  洛阳这里发生大的朝政改动,百官们如何改变、适应,暂且不提,但拿着日历的官员,成功引起那些家中没有在朝官员了的权贵们的重视。
  -
  小白:该弄一些我熟悉的官职了。反正我也体验不到任何享受,砍了,都砍了!
  曹珮等一众人员:圣贤在世,仁德无双,感谢天道送的大礼包。
  阿飘们:不是,你这偌大一个国家,你就真的一点后路都不给自己留吗,你万一以后要享受呢,现在把自己架这么高,以后你好意思懈怠吗?
  武帝疑惑:我确定我从小没给他什么好享受啊,也没苛待他,他到底怎么能道德高成这样,我都做不到自己个人意志排在国家之下,君王的威严岂容践踏。
  如果这就是仙人的话,你们仙人确实智慧超群,品性高洁,我等凡人就看看吧。
  未来被百官又拿圣天子做例子劝诫的皇帝们:好烦啊,他第五小白能不能享受享受,他不享受,我们这些人怎么好意思开口
  贵族出身的皇帝们:我做贵族的时候还能放肆享受,做皇帝了反而日子过得差了,长安的宫殿基本能住的后妃就那么几个,来长安只能一心办公,但是去洛阳就会被骂爱享受,太憋屈了
  底层出身的皇帝们:他第五小白出生就是皇帝幼子,还有个好侄儿,不用斗就天降皇位,什么好东西都享受过,没意思了宁愿自己苦修,我们不是啊,我们就要享受啊!
  第150章 改变
  昭明二年开春,朝堂上的消息变动很快引起了洛阳上下的反应。
  不多的宗室和洛阳遍地的权贵们消息来源最快,他们有脑子的人瞬间就意识到这是个机会。
  朝局改制之后,那些没有填补上的官员的空缺,都是他们自己,或者家族中人可以够得上的一个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皇帝看到自己、家族子弟,知道他们有能力,可以胜任哪些职位呢?
  于是第二天,洛阳三位公主家里都收到了不少礼物,连萧皇后和姜太后的娘家也多了不少宾客。
  洛阳新贵,天子母族的西乡侯府,更是礼多的都数不过来,想来拜访田氏兄弟的人数不胜数。
  闵子游作为西乡侯府的门客,把今日上门来送礼的人家一一都记录好,按照时间顺序和礼物贵重程度做了个排行,给西乡侯田旻汇报。
  朝堂上昨日发生的事,张宏也来了西乡侯府,喊上孙令暻、杨德这些老熟人,一起交代了下,提醒田家两个表弟今年注意些,孙令暻学宫考察人才的工作也要开始进行了。
  顺带一提,张宏现在已经是礼部的人了。
  顶头的礼部部长是原奉常李理,左右侍郎是他典客府的一把手和奉常之前手下的二把手,分别管着鸿胪寺和太常寺,张宏作为礼部郎中,官阶从三品,主要负责对接洛阳学宫工作。
  别看上头的上司不少,但现在官职分了九品十八阶,他这三十多的年纪就能有从三品的官职,不少人都羡慕他有个好娘呢。
  田旻拉着田章一起听着,几乎都是中等贵族人家,不过现在有些落寞,家里在朝中无人或者混的一般的那种。
  也是,要是朱平、公孙弘这种当朝权贵,根本不需要找他们,人家一句话就能给家中子孙安排前程。
  看太尉刘奉,一句话就能让着自己孙儿调去天子身边,就算没有官身品级,那也天天在天子身边晃悠,日后前程少不了。
  田旻请教闵子游:“闵先生,这些人情,我要帮忙吗?”
  为了不结仇,礼肯定是不退的。大家都是祖上阔过的,就算是有家里紧张,咬牙送出来的礼,那也不会希望被人退回。
  闵子游点点头:“您应当见他们,看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能力。若是有,那自当为陛下举荐良才。”
  虽然没亲自面圣过,但闵子游用自己商业鬼才的逻辑思考过,天子就不是个做慈善的人。他觉得西乡侯就算是天子表兄也应该干点活,不能就躺平享受。
  田旻犹豫道:“万一举荐的人出问题呢?”
  “西乡侯放心,”闵子游安慰道,“陛下可都是会再亲自考考的。”
  除非是公孙丞相那种等级的老臣子,他们举荐的人陛下没时间看才会直接让人走马上任,其他时候陛下真不是那么心大的人。
  田旻放了心,“那这事就交给先生来安排吧。”
  什么时候见什么人,才来洛阳一年的他也和洛阳权贵不熟,并不想费心在这上面,每天钓钓鱼,拉着弟弟蹴鞠就挺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