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孙令暻他们不觉得,只想赶紧凑够肥量,把他们的中型沼气池给发酵起来,孙令暻还想去研究纯净物肥,霍邵还想去研究沼气武器呢。
  我们这也是为了长安城居民们未来生活方便啊,汪府尹,你可不能不管。
  想着陛下到底把这些人交给了自己,让自己尽量满足他们的试验要求,汪正无奈,只能捏着鼻子,主动站出来,向大家解释这公厕没有问题,那几个洛阳来的郎君也没有恶意,他们是被师们罚下来扫厕所的,照顾厕所是他们的职责,所以才这么看着有点病。
  什么沼气、试验的,那太难懂了,直接说孙令暻这些人是被罚的,一下就能让人懂他们为什么这么奇怪。
  “你们该去公厕就去,不要理会那些人就是了。他们为了早点回洛阳有些癫狂,本府尹都被他们赶去公厕。”
  汪正也很无奈,他好歹是个府尹,平时也不上公厕,结果人一来,就被孙令暻几个拉着强势去趟公厕。
  人来了不算,还非要留点东西,真的是……
  汪正想骂有辱斯文,骂这些个人不知所谓,但是这可都是洛阳学宫的顶级人才,对骂他一个都骂不过,更别说是要一对四了。
  没办法,只能屈辱的去上了公厕。
  在他好说歹说之下,匠人们暂且信了,又重新回公厕上厕所了,让自己尽量无视那些个洛阳人。
  料有了就行,孙令暻这几个并不关心汪正怎么黑他们的,
  目睹这一切的周劼沉默半晌,不知道怎么开口。
  成非也同样如此,但他是个新人,想着职责,还是问道:“这……我们要记吗?”
  这种逼人上厕所的事,咱真的要记录进史书中吗,感觉史书都脏了啊。
  周劼抬头看天,又想了一会儿,幽幽道:“先不记了,等他们真的做出成果来,让长安百姓不需要柴就能燃火了,到时候再填吧。”
  什么成果都没有,他们现在也不过是管理厕所而已,要等发酵的肥真的优质,沼气也有用,他们才不会只是管厕所的小人物。
  那时候再记,他们注定会名垂青史。
  当然,现在周劼也不是很想自己的小心带过来的纸张记这些玩意。
  两个人正向走,孙令暻看见了,立刻远远喊道:“等会,走之前来上个厕所啊!”
  周劼拉着成非,两个人迈开腿就跑了。
  -
  小剧场
  大晋百科——
  厕所神,又称厕神、是民间传说中的司厕之神,一共有四位,孙令暻、鲁澹、鲁渚、霍邵,分别掌这东南西北四个厕所方位,起源来自于他们大力推广公厕,还最早研究出了把沼气用进居民生活的方式,并且在遇上沼气突发爆炸前就做了各种预案,救人们于臭火之中。
  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迎接和祭拜四位厕神,希望他们能保佑家宅平安,尤其是家中沼气平安。
  地下。
  比起纸上谈兵,动手实验总是更直击灵魂。
  精彩的化学课堂看的阿飘们目不暇接,却不想没两天课就变成实验工程了。
  阿飘们此刻一个个面如菜色,抖似筛糠,哪怕到了阴间,他们也觉得自己仿佛还能闻得着阳间的臭味。
  该死,受不了了,都成阿飘了就不能让他们在阴间过自己的日子吗,不需要什么阳间东西都给他们展示的。
  可恶,第五小白你教他们就算了,事情有他们办就好,你自己就不要隔三差五去看了,我们真的不想再地下被迫感受地上的味道!
  作为孙令暻这些人的祖先,一些阿飘收到了周围飘们的强烈注视,羞愧的低头掩面,不是很想承认上面逼人如厕的是自己后代。
  第174章 过过度
  现在是六月份,天热,温度正适合发酵。
  在公厕池子需要的分量达到后,就是等待发酵的时候了。
  这些天,孙令暻四个一直都在蹲守在这里记录数据,那边小白也没闲着,他折腾了好久,友情赞助了一个温度计。
  这些天他人时不时也会来看看,但是长安府尹同样紧跟着他,可以让天子和孙令暻他们接触,可以让天子靠近,但绝对不让天子上手。
  烧玻璃嘛,小白刚把扶仙宫的班底拉起来,还让他们烧砖头的时候,就想过烧玻璃这回事了。
  拿含?二氧化硅最多的沙石来烧,加上碳酸钠?和?石灰石来做助熔剂、稳定剂,多失败个几次,边上还有扶仙宫的人跟着一起试验参谋,总能试出来。
  沙石好弄,石灰石也是好采的矿,碳酸钠(纯碱)这玩意儿真是让他一通折腾。
  纯碱的制造也是检验工业国家实力的一道标杆,它是化工产业最基础的原料,被称为“工业之母”,在侯氏制碱法出现之前,造纯碱的专利都还在外国人手里,人家卡个纯碱就能让第三世界国家想发展都无可奈何。
  小白努力回忆脑子里的知识,尝试着造纯碱,最后发现只能自己小规模手工弄,价格高昂又花费时间,完全没办法做到量大价优。
  于是他又换了个思路,造工业纯碱不行,那还不能直接去挖天然纯碱吗!
  内蒙古阿拉善塔木素和河南桐柏,前者还是匈奴地盘里,后者那可好找多了。少府在全国各地职责,早就从给天子搜罗最好的生活用品供应,换成了在各地找矿找找资源,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河南的纯碱矿,开采了一些送往扶仙宫和长安。
  天然石灰石、天然纯碱加上硅质岩,全弄成粉墨混合了,送进炉子里高温煅烧,烧成的液体放在热火上,在拿一个内部中空的长钢管去里面滚圈,沾上液体后边吹边塑性,再沾沾沙子,捏着钢管另一端把玻璃在送进火炉里炙烤,再拿出来塑性,如此反复。
  第一个那必然不可能是什么操作精密的东西,只是一个绿色的透明花觚。
  花觚简单好造,没有机械化的年代,想要在造出更小巧精密,还能密封的玻璃,需要他手动多练练。
  他等玻璃花觚冷却后就放在那里,看都不带看一眼的就继续练下一个,其他人可都围着花觚参观。
  不管玻璃能不能大面积量产,质感越像玻璃的石头就越贵,这可以算是古今中外都适用的铁律。
  陈冬和刘德全程跟在天子身边,看着他把那些石头都捣碎了,捣成粉送进炉子,出来就是一小缸还冒着红光的液体。
  结果天子就拿个铁棍子,进去戳了点那红光液体,在那里来来回回记下就弄出了一个瓶子,还是带一点点碧色的,放在阳光下贼好看那种。
  他们俩一个自己是天子近臣,一个有个位高权重的爷爷,都可以算是大晋的顶级权贵了,什么好东西没见过,透明水晶瓶、水晶杯那也是有的。
  眼前带着一点碧色的花觚,漂亮的造型自不必说,关键是它颜色均匀,毫无瑕疵,手放在花觚后面还能连掌纹一并看见,透光率太高了。
  陈冬忍不住征求天子意见,得到随便玩的许可后,小心翼翼捧起花觚,往屋外一拿,夏日的阳光穿透而过,更照的花觚光滑透亮,
  真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啊,不比陛下送人的那对青瓷花瓶差。
  感慨完这花觚的漂亮,他琢磨过来,这样漂亮的花觚,陛下是用什么烧的来着?
  矿石粉末!
  陈冬也跟着听过化学课,对化学还是不甚了解,但他懂数学。算了一下这些原材料的价格,再来看这个花觚,他的目光越发惊叹。
  能把不同的矿石经过配比,煅烧成漂亮透明的玻璃,这就是炼丹术吗!
  小白第一锅烧出来的玻璃不多,但也够他吹二十来个瓶子的了。
  等到了第二锅,他加大量,让看会了的匠人们跟着一起来,先吹瓶子、碗什么的练手,会了就按照他给的图纸,弄出一些造型和容量更精准小型器皿。
  匠人们也有会烧琉璃的,不少人还跟着天子学会了怎么烧瓷,但还真没见过这般剔透如水晶的瓶子。
  比起瓶子的好看,他们更关注的是天子都用了什么材料,花了多少时间,经过了多少步骤才干成的。
  好在这方面天子从不藏私,向来是不吝啬对外分享,并且鼓励匠人们学习、创新,任何人都可以尽管尝试,若是有什么想法和发现,有建树者还能记功领赏。
  就这么尝试了半个月,小白终于试着弄出了一个是传统水银温度计两倍大小的温度计,全程都是他纯手工制作,上面的刻度都是他亲手微操,写上后还烤一遍防止掉色。
  摸着这个大一点的水银温度计,小白很是兴奋,确认怎么样都不会把里面水银甩出来后,拿着它,陈冬开始,挨个量体温,试验它是否精准。
  一个小小的水银温度计,花费了他不少心血,这些时日也让玻璃工坊产出了一库房的衍生产品。
  小白看了眼库房里的各种玻璃产品,发现有技术熟练稳定的人才,颇有艺术天分的人才也不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