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别的事情好商量,可大晋的最高权威发的话,他们这些底下人只能遵从呢。
  刨除掉天星的阴影,大晋那支只见过一次的银甲骑兵让阿提拉印象深刻。今日不同往日,他不清楚河套这里到底多少兵力,又有多少兵都是那样的骑兵。
  在不敢贸然劫掠的前提下,阿提拉决定服软,先把能薅的拿到手再说其他。
  “那些牧民既然已经是大晋天子的,大晋天子想要让他们住在长城外,我愿意让出这片草场。”
  西边那片和自己毗邻的草场品质也不差,只是不如长城外的位置好而已。
  “只是五千斤盐,实在太少,光是我的部落都不够,更不要说单于的部落了。”
  至于其他人,谁管他们。
  仝拾本想客气客气,夸赞一下阿提拉也有爱民之心,但是转念一想,他这去草原一遭的人还能不知道草原贵族都是什么德性,这夸的要么阿提拉听不懂,要么反提点他了,得不偿失,干脆闭嘴,把这事交给闵子游。
  闵子游也感叹一番:“大王实在孝顺。不过还请宽心,陛下也记挂单于,单于也有五千斤盐的份额。”
  朔方郡守数了数,单于和右屠耆王一人五千斤,剩下五千斤散卖,定量就在这儿了。
  整个草原部落,一万斤盐都被单于父子这两个最大贵族垄断,草原人最好有点想法。
  自己身为单于,份额却和大儿子一样多,单于也最好有点想法。
  至于那些能来买盐的牧民,草原这么大,关市开通的消息说不准其他部落都不知道呢,会过来交易的不是单于的牧民就是右屠耆王的牧民,基本上盐就是进了这两个大部落的口袋,他们垄断了盐想在草原怎么折腾不关大晋的事。
  勉强谈妥的两边就此告别。
  而归晋部落,这里的牧民有在外放牧的,遇上了来时的右屠耆王人马,害怕对方清算他们占了大王草场,赶着牛羊就回了部落,报告此事。
  摄图和巴勒米立刻去和伊平说了此事,伊平让他们不要惊慌,照常放牧,右屠耆王就是过来和大晋商量草场划分的事。
  牧民们将信将疑,但还是不敢在外放牧,生怕遇上了右屠耆王的兵。
  过了半日,归晋部落直接对上了右屠耆王的部队。
  骑在马上的右屠耆王居高临下,看着驻扎在长城外的大部落,从这些胆小瑟缩的牧民,到那空中飘扬着“归晋”二字的旌旗,还有地上同样刻了字的石碑。
  摄图和巴勒米上前,对着右屠耆王弯腰,行了匈奴的礼仪。
  他们身上虽然穿的是晋人衣衫,但扎着小辫子的头发表明了他们非晋人的身份。
  右屠耆王手持马鞭,眼神轻慢,“这里往外两百里,都是你们的草场了”
  摄图和巴勒米对视一眼,心想该谢吗,可他们现在是天子牧民,对着右屠耆王谢什么谢?
  好在右屠耆王说完就是一挥鞭,跑了,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机会。
  待到这些马蹄声都听不见了,二人回头招呼牧民。
  “好了好了,你们也听到了,以后从归晋部往外,不管东南西北,你们都能放牧到两百里以内的地方。”
  恍惚的牧民们这才反应过来,右屠耆王并没有惩罚他们,并且亲口承认了,他们对这片草场拥有使用权。
  错愕过后就是惊喜,明白自己生存无碍,不用摄图他们再安排,牧民们已经自发的去又把牛羊从圈里放出来,高高兴兴就出去放牧了。
  摄图和巴勒米能理解他们的心思,对视一眼,摄图笑道:“我都想弄几只牛羊去放牧了。”
  就算说了晋话,穿了晋人衣衫,目标也是在大晋朝堂能有一席之地,可到底前十多年他们都是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放牧是他们自小就进行的活动,无法割舍。
  巴勒米打趣道:“要有时间的话,你当然可以去。”
  他们是归晋部的代理首领,熟悉了这四万牧民后,每天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分配每家每户的居住地盘,领着他们共同狩猎,驱逐野兽,甚至还要关注这些牲畜,因为这些牲畜里还有天子的财产。
  这附近的草场足够这四万人生活,周祀和伊平的意思,是就算在草原,也可以定居。只要归晋部今年情况不错,可以从朔方运砖来建房。
  一个房子是无法让游牧民族定居的,稳定的生存资源才有可能。
  他们俩在烦恼,如果不能迁徙的话,等到了冬天,部落该怎么办。就算是人能在冬天活下去,动物要怎么活?
  这个事情,身在长安的天子也在研究。
  河套水草丰茂,归晋部落可以和大晋有高度互通往来,但不可能南下在河套生存。思虑一番,小白瞥见正在发酵沼气池,灵光一闪,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朔方。
  时间回到现在,关市终于要开了。
  开关的前一天,右屠耆王没有来,但他部落的人已经赶着浩浩荡荡的牛羊往朔方来。
  他们往南是必经归晋部的,人还好说,那些个牛羊一路过来也是要吃草的,算是公然侵占了归晋部人的资源。
  可他们都是右屠耆王的人,归晋部的人才安定下来没多久,不愿招惹事端,哪怕有人不爽抱怨了几句,也只敢私下里叨叨。
  关市他们也好奇,问过两个代理首领,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作为天子的牧民,不需要去关市,等到关市结束,会有朔方的商人出城来和他们做散货交易。
  摄图说:“右屠耆王他们是为了买盐和漂亮的丝绸,丝线布料这些的东西,以后会有朔方的货郎来卖给你们,盐也是。
  这些日子以来,我分给你们每个人吃的盐都是天子赐予的,这些盐也快吃完了,等到以后,你们再想吃也是要去找朔方人买的。
  不过你们和其他牧民不一样,右屠耆王的牧民们一个人只能买一斤盐,而你们是归晋部的,主人是大晋天子,只要钱够,一个人最多可以买三斤。”
  归晋部这边定了点,后面周祀他们没有插手干预草原人的生活,只是算着量送了些盐过来。
  本来草原就没什么盐,这些盐不多,按照家庭分一分,每个家庭能分的也有限,但这也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得到盐的牧民家庭无不激动高兴。
  即使他们每天也省着吃,盐也还是要见底了。知道不可能有免费盐吃的他们,对以后要自己买盐的事很能接受,只是不知道价格多少。
  摄图:“拿羊毛换就是了。归晋部的人,多少羊毛就能换同等重量的盐。”
  牧民们惊呆了。
  巴勒米警告道:“其他部落的人都是要拿牛羊换大晋的金子,再拿金子去换大晋的东西,只有归晋部落是可以直接拿羊毛来换盐的。
  陛下宽仁,怜悯他的子民。你们现在是陛下的子民,他也怜悯你们,这事你们自己知道就行,决不能让其他部落知道。”
  他不知道陛下收集羊毛做什么,想想燕地那些农人,认为陛下应该也是不在意这点财富,扶贫来了。
  归晋部的牧民们没受过教育,但不是傻子。一听这话,立刻知道他们比其他部落得了多少便宜。
  一头成年羊身上的毛大约二到四斤,一个牧民家里少说五头羊,不要羊,只是毛,按照最少的量来就能换到十斤盐。
  现在夏天他们把羊毛剪了,等到冬天羊毛又长起来了,不用担心羊受冻,拿毛换到的十斤盐足够一家人省省度过这个冬天的。
  这还只是算羊毛,没算他们能交易的其他皮革制品和奶制品。
  想到这些,归晋部的牧民也就不计较这些来交易的牧民侵占草场的事了。
  归晋部这边奇怪右屠耆王的人居然来这么多,如此重视和大晋做生意,那边右屠耆王的人也很惊讶,居然有草原部落不归属单于,反而归属大晋天子。
  这个部落只有两个管理人,他们自己不放牧,只负责管理,那些牛羊马全都是不同牧民家庭的财产,太阳还挂在天上的时候,他们放牧的放牧,挤奶的挤奶,手巧的就处理皮革,缝制皮毛,太阳落山了,他们就点燃篝火,回了帐子。
  哪怕都是匈奴人,说着一样的话,但部落不同,大家彼此还是会有隔阂,更何况现在这部落生活在草原,却都算不得草原部落了。
  看着高高竖起,被风吹开的旌旗,没有文字的匈奴人是最能感受到本是同族人的变化。
  现在的归晋部还是只有这些人,依旧是原来的草原生活方式,看上去好似除了没有贵族,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可没有贵族,只有大晋派遣管理者的部落,每个牧民的精神面貌已经和从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哪怕他们是有些畏惧这些拿着兵器的外来人,但依旧照常干着自己的事情。
  手里有财产,定期定额交税的牧民,和财产只是贵族一句话的牧民,自然天差地别。
  -
  小剧场
  小白的目标:收拢、打造一支自己的草原势力,人造草原中产,一点点腐化草原人,自己这边练兵养马发展材料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