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穆王孙好歹也是教过陛下,资历还高,字最多不稀奇。
  又是拎着大包小包回洛阳,朱平坐在车子里忍不住思考,他明明是来给陛下送物资的,怎么自己就送了些衣服,还带着更多更贵重的礼物回去了?
  -
  小白:不想批奏折,要不就说没带专用的笔吧
  陈冬骄傲挺胸:朱砂墨汁,陛下在云中那里自己做的毫笔……所有陛下会不会用到,总之陛下该要的我全都带了!
  朱平:我有特殊的催皇帝上班技巧
  跟着朱平来的下属(心情复杂中):明为给天子送东西,实则监工天子批奏折,暗地里还连吃带拿大包小包捞东西,司令,这你回去不得被其他人眼红啊。
  等到朱平回京,把从陛下那里带来的东西都分分,奏折给各个部门官员,少数人专属的杯子的确让人眼红不已。
  姚章摸着自己的保温杯,一整天杯子不离手,陛下写的几个字一定要对外给人看见,甚至当天晚上就请师弟回府吃饭。
  想想去年,老上司朱平去长安,带回来的东西只有三公有份,今年他也混上了五公之一,也有自己的专属御赐物品了呢。
  第179章 配方
  洛阳城里,朱平一入城,就马不停蹄赶去了丞相府。
  他的盐铁司府衙还没建,因为陛下现在在长安建城,陛下都省着人力呢,他就也不急,左右所有的新府衙长安都会有,洛阳的丞相府也够大,可以先在这挤着办公。
  下属们跟在后面,先把天子批阅过的奏折一本本分下去。听到朱平回来的消息,其他府衙的官员们也赶了过来,领取自己的奏折顺便打听一下陛下近况。
  朱平:“陛下一切都好,长安的外墙也已建好,城内也快要开始动工了,规划很不一般。
  旁的事情先不急,吴王请立太子的事陛下已经同意了,先派人去吴国传令吧。”
  别的不说,陛下对宫殿没什么特别爱好,并且未央宫周围那星罗棋布的官署衙门真的甚合他意。以后去长安了,一下朝,不用坐车,走两步就能去府衙,有要是见皇帝也就是两步路的事,和其他部门沟通也快。
  他已经开始期待搬迁后的工作环境了。
  虽然那个臭臭的沼气池朱平仍然不理解,但是陛下说不会把他弄在城内,那就问题不大。
  御史中丞沐筠有些心虚,外甥一开始是想找他提议来请立太子的,毕竟他是吴王亲舅舅,吴王又没得罪陛下,沐筠也算得皇帝青眼,他开口是个很正常的事。
  只是沐筠看见魏骁真能得皇帝重用,一次入宫就混成了洛阳学宫祭酒,他就忍不住泛酸,这事给忘了。
  魏骁知道这事是沐筠要办的,自己就没说过,是看沐筠真忘了,他才自己上奏书提一提,也算报答一番吴王的举荐之恩。
  拿回自己的那份折子,魏骁展开一看,里面陛下的朱红字迹加起来不超过一百,很是精简,但内容让他满意,拿回奏折就要急匆匆告辞了。
  “魏骁,你等等!”朱平连忙喊住他,让下属赶紧打开其他的包袱,里面各种不一样的小玩意晃花了在场官员的眼。
  朱平从这些东西里面摸出个盒子,打开一看,是一套没有图案,只有底下留款的白瓷茶具,并一把折扇,交给来了魏骁。
  “陛下赐给你的,你且带回去。”
  其他人纷纷眼神转向魏骁:好家伙,你这家伙才来洛阳多久啊,一跃成为学宫祭酒还不够,陛下出去都不忘记惦记你,你何德何能?
  魏骁接了礼物,对着朱平道谢,继续转身就走。
  他走之后,朱平拿出其他的东西,“陛下在长安也不忘记我等,让我带了这些东西回来。你们自己来商量都要什么吧。”
  分东西这事,哪怕是朱平,也不太愿意干。
  其他官员一听,手上的活立刻放下,围着过来看看都有什么好东西,一看有各种不一样的瓷器产品,不少人立刻起了兴趣。
  扶仙宫也有烧瓷,但主要精力现在放在了造纸、印刷和炼铁上,烧出来的瓷器都是精品,但只供宫里,目前也就两宫太后和三个公主手里有,剩下的只有少数是陛下送的。
  而合起来的折扇,他们就更不知道是什么了。
  有人拿起来,展开一看,一面是成非的诗文,还有他的署名,一面是配合诗文的水墨图画,唯一的亮色就是朱红的印章,精致又好看。
  这个流畅潇洒的字迹和晕染开的水墨让打开官员一愣,再看到印章上字迹,这个官员立刻抓紧:“下官就要这个了!”
  不参与此次分配的朱平笑着赞道:“你倒是好眼光,一把就选中了陛下的墨宝。”
  这些折扇朱平都看过,陛下自己又写又画的只有七把,其他的多是题字,还有一些是空白的供人书写。
  无论是审美价值还是其他意义,朱平都觉得陛下那七把扇子算是全场最佳。
  周围官员立刻围上,你都选中,咱也不和你抢,但你好歹让我们再看两眼吧!
  工部部长南维没凑上前,直接一个人先把扇子全包了,一把把打开,凭借着他对陛下的熟悉,其余六把,然后选出一把自己最喜欢的转身就跑。
  他虽然常年画的看的都是工程图,但本人也喜爱画,以他多年来的眼光看,这天下就没有比他们陛下画画更好的。为了满足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就是丢光了老脸,陛下的扇子他怎么都要弄到一把!
  南维的这一套动作行动飞快,等他人跑了,其他人才反应过来,赶紧去扒拉他剩下的,朱平在那里维持秩序,让他们抢可以,不能扯坏了东西。
  热闹的场面看的公孙弘都忍不住笑着摇头,然后面前就被朱平怼了个杯子。
  已经天天拿瓷杯喝水的公孙弘疑惑抬头,朱平手一转,天子题的字就转到了他眼前。
  无需朱平说什么,他就伸手接过,很是不好意思。
  “我已经蒙陛下此次多的圣恩,怎么好意思在托你给我带过来。”
  “那么多人的都带了,不差你一个,”朱平真想翻个白眼给他,“我也有,穆王孙、刘奉、姚章也都有。”
  就你一个老臣子天天被陛下惦记是吧,脸怎么越来越大了。
  随着洛阳这边在纸还算个奢侈品的情况下,还掀起了折扇热、瓷器热,长安往北,五原城也收到了长安来的信。
  现在北边三郡,共同要干的事就是修筑防御工事,练兵、训马,发展畜牧和农业。
  从草原上倒腾来的牲畜,他们直接在朔方外开辟了一个大牧场,三郡郡守通知本地人会公开来卖社畜,比他们从草原那买来的在多一些。
  本地虽然比不上中原富裕,但也还是有商户和富户,牛和马是最受他们欢迎的,羊他们也乐意买一些。
  若有囊中羞涩的,本地有点名气的人可以在三郡联合办的“定州金行”里借债,利率4%,三年之内还上就行,方便他们把牲畜带走去做生意。
  既然都叫金行了,里面肯定是有金子的,三郡郡守也开通了金银兑换业务,除了可以用大晋铜钱来兑换,还能用粮食来交易。
  至于金子哪里来的,那就是我们和草原人交易来的,只不过是改造一下定好规制。
  第一次关市结束后,定州牧就总览了牲畜买卖和定州金行的相关事宜,拉着三郡上下一直忙着。
  除了这些,定州牧还要监督盐务,朔方郡守还忙着后面两次关市的运营,云中郡守忙着盯天星研究所的武器产出,派兵日夜围着不让等闲人进入,而五原城就负责督促生产,接过一部分朔方的牲畜来驯养。
  五原郡守拿着陛下寄过来的信,把通篇内容看过一遍后,把郡丞等人和下面县令都找了过来,信件互相传阅,一起研究。
  陛下的信纸有好几章,图文并茂,给他们几个技术并三个任务。
  一,试验几种牧草贮存方式,冬天的时候给归晋部存上足够他们度过这个冬天的牧草,好让他们不用再迁徙,后面附页有技术和图纸。
  二,趁着天热清洗梳理羊毛,纺纱成线。附页一样是梳理、纺织羊毛的工具图纸并制作流程。
  三,开设一个手工作坊,用羊油制作羊油皂,附页是原料和配方。
  第一个任务很好理解,天子收了归晋部,那就是希望他们在长城外当驻军和哨岗,自然不能让人冬天到了就迁移走。
  第二个羊毛来做纺织品,虽然听着难度有点高,但是陛下连工具步骤都给的这么详细了,尽管一试。
  晋人是善于纺织的民族,只要羊毛成了线,后面怎么利用都不难。
  就是第三个羊油皂,原材料是羊油和矿产,从开头就最费钱。
  现在的五原郡下面一共五个县,分别是宜良、河阴、临沃、武都、曼柏。
  临沃县令一看完,就觉得里面的东西有点搞头,“郡守,下官认为,这牧草的事,还是让朔方郡去办比较好,毕竟归晋部离他们最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