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大家都不认为这是给不识字的平民看的,都认为是给来洛阳寻求出路的士人们看的,让没钱没背景的士人也能有渠道了解朝廷政务,再筛选贤才。
  洛阳学宫自从正式开始成为大贤们的修书场所和士人的辩论场所之后,每月初八的人才甄选依然还有,但卡的更严了,基本来的都是还经受过过去旧时代贵族教育的士人,他们这些人都不需要被公孙丞相面试,洛阳学宫的人才们就能把他们全都筛下去。
  自从魏骁上任祭酒,他就来负责每月的人才筛选,他眼光刁钻,学识更高,被他刷下去的人连句怨言都说不出口。
  魏骁也知道陛下需要的是鲁氏、奇水这样的特殊技能人才,但是真的难找,他做了几个月的面试官,觉得陛下需要的人才,要不还是他自己培养算了,反正陛下他无所不知。
  公孙弘把信拆开,拿出里面厚厚的奏疏展开一看,老人家立刻就被里面大批的表格和符号数字冲击了一下。
  虽然现在洛阳朝廷关于数字都是写符号数字了,但乍一见这么多的符号,贵族教育学到大,唯独数学没怎么钻研的老丞相真的还不能很好适应。
  老丞相端起杯子喝口水压一压,缓一缓,再定神去慢慢把这计划书从头看到尾。
  看完之后,老丞相先是欣慰边境也有如此人才,就算自己这些老人走后,陛下也不愁无人可用;再是感慨这世道变化的太快了,给陛下写奏本怎么突然就卷到这个程度了?
  还好自己在陛下登基的时候已经年纪不小还位高权重,作为丞相,他审理安排就行,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写这样数据详细的计划书。
  不像朱平,他现在是盐铁司的司令,那可是每天接触的工作都是各种数据,文的数的甚至人情世故都要接触。
  这样一想,公孙弘半点障碍都没有了,让属官去把朝中正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找过来,大家开个小会。
  都快下值了,忽然收到丞相通知过来加班开会的官员们:……
  丞相,你最好真的有事!
  等到大家都做好,丞相把奏疏和图表从左边朱平开始传阅,悠悠道:“这是陛下让人加急送来洛阳了,朔方县令们给陛下写的奏疏。陛下让我等多加传阅学习,尤其是户部。”
  户部部长傅承一脸懵逼,什么,怎么突然就点我了?
  没被点到名的其他人一下就来了兴趣,大家直接把户部部长挤开,挨个排在他前面,甚至一起挤着去看奏疏和图表,美其名曰陛下既然特意点了户部,那他就最后好好看。
  被排挤的户部长官只能委委屈屈的一个人坐在那里,等着其他同僚们都看完。
  结果他在那里好好坐着,那些没良心的同僚们在那里不是对奏疏惊叹就是咂舌,还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傅承,那眼神傅承都没法形容,总之让他坐立难安。
  好不容易等到奏书到了自己手上,他赶紧接过来一看,越看越是身体僵硬,身体都快冒冷汗了。
  “这、这……”
  这奏疏写的形式很新,这种计算到极致的地方经济计划书让能看得懂的人都眼前一亮。
  如果没有陛下特意交代的话,傅承也会好生夸一夸这朝中又多了人才;但现在他被陛下提点好生看看,那就是陛下对他管着户部不太满意。让他一个户部长官跟着地方县令学一学,首先这就是个对他工作态度的不满意,其次就是陛下对他管理的户部不太满意。
  作为有监察之责的御史大夫,姚章觉得自己需要说两句。
  “自陛下继位以来,礼部有学宫,工部更不必说,吏部、刑部也每日兢兢业业,农部尚且无人。傅承,你的户部不能每日只是但求无过的状态,怠政懒政惰政可也不比坏政好到哪里去。”
  兢兢业业,现在都成功管到天子穿衣的礼部部长很有资格站出来,“傅承,陛下把全国的税都从少府剥离出来给你户部管,你不能只拿东西不干活。”
  前少府令,现工部部长南维咳了两声,低调道:“我们少府,可从没让陛下操心过。”
  吏部部长也觉得自己要说话了,“今年年末就是我们吏部第一次考核百官,你们户部管着全国户口和钱粮税收,可不能评最末等啊。”
  傅承:“……”
  他这大司农才转型没多久就变成了户部,大晋这么大,管着全国税收这么大的事情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一点点来,稳中求进怎么了?
  同样天天对着数字的朱平也觉得大家很对,“身为一国户部之长,这户部你怎么能让陛下还成天为你操心?”
  傅承脸色一扭曲,也被气狠了,冷哼一声,站了起来环视在场众臣。
  -
  小剧场
  阿飘们跟着小白看完计划书,一起惊为天人,不少阿飘直呼自己生不逢时。
  太子不理解:为什么是你们生不逢时,你们是嫌自己生早了?但你们现在出生的话,根本都出生不了啊,除了齐国还有田氏子弟,没几个国家有后人了啊?
  阿飘们想揍这个太子了。
  我们生不逢时,就不能是感叹自己不能参加这个项目吗,药皂鲜花皂什么的,我们也很想试一试的,也很想试试去现在的御史府,折腾全国官员。
  第183章 羊毛
  朔方的肥皂小手工作坊,已经在各县令的计划安排下步入正轨,正式开始建设,牧草也有汉斯在盯着。
  随着陛下信件到来的,汉斯也正式成了粮草监察使,人暂时监察边境粮草,主要负责牧草储存工作,以后说不准整个边境粮草都能归他负责,和他大师兄罗凌一样都是挂职在太尉府那边的军事系统里的官员。
  在洛阳的子川先生自己身边就只剩两个弟子了,过中秋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子川先生人都愣住了。
  精神无比的小老头看看两个弟子,“为师真是年纪大了,耳朵都不好使了,居然听见陛下给汉斯赐官了。”
  两个仅剩的弟子眼神沉痛的告诉他:“老师,您没听错,我们也听到了。”
  汉斯,真的被陛下赐官了。
  教导出来的弟子被君王赏识,这种高兴子川先生有,但是不多,因为这弟子是汉斯。
  不是他偏心,见不得自己弟子好,也不是他看不起自己弟子,汉斯也是他门下弟子中的赤诚之人,实在是他害怕汉斯这个脑回路加上他的犟种个性,办差容易钻牛角尖,别事情没做好还把上司气个半死。
  子川先生没法想象汉斯做官的样子,更不要提他做的还是管边境粮草军需的重要官职。
  一个弟子脸色沉重:“老师,您说,我们有必要回南楚吗?”在汉斯还没有闯祸之前。
  “我们现在正在修诸国字典,过两年就能修史书了,怎么能回去,”子川先生不愿回去,但脸上的表情显示他也为这个提议动心。
  “边境那里,至少罗凌还在。虽说师兄不能干预师弟的差事,但罗凌也是军械所的所管,同朝为官,有些事他还是要过问过问的。”
  想到这里,子川先生立刻表示自己要给大弟子修书一封,罗凌和所有在河套的奇水弟子,都必须时刻看着汉斯,不能让他办差办砸了!
  朔方,收到陛下亲封诏令的汉斯并不知道自己如此让老师担心,现在他的嘴角怎么都下不去,手捧诏书都舍不得松开。
  果然,还是陛下慧眼识珠,我亦是有能为朝廷做出贡献的潜力啊!
  汉斯跟着师傅和师兄弟们也在楚地奔走过,碰见的愚蠢贵族不在少数,他由衷的为当今天子是个如此圣明之人感到庆幸。
  汉斯把自己观察的实验报告都交给信使,又当场写了好几页信,里面是他求教陛下的一些问题,托信使带给陛下。
  朔方这边一切稳中向好,五原城那边,羊毛纺织产业也在缓慢建立中。
  想要把羊毛弄成布料,首先就要把羊毛纺成纱线,再做它用。
  一开始,五原郡守召集人手,制作两件事,一是把羊毛清洗干净,二是制作工具。
  制作工具有陛下友情提供的图纸,原材料他五原郡还能出得起,把纺织会用上的工具准备好不成问题。
  羊毛都准备好,先拿上一些倒出来,分好长羊毛和短羊毛,后面长的精纺,短的粗纺。
  等到羊毛都分类好,开始用热水配上草木灰来清洗,去除里面杂质和藏着的羊毛油脂。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中间洗出来的油脂也能收集以备他用,半点都不浪费。等到羊毛都洗好晾干,就开始用提前造好的工具梳毛。
  一遍又一遍的梳毛,从粗齿工具换成细齿工具,梳成粗纱和细纱,拉伸成比较细的毛条,再来开始加捻,将毛条拧成线。
  前期剪毛、洗毛、梳毛、捻线的工作是最繁复复杂,需要大量人手的,尤其是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人紧张,哪怕有详尽流程也会出现不少意外。
  韩川以往组织下面人,那都是忙着修军事工程,耕种养马,纺织这事他是真的不懂。想起陛下说的,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韩川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女,回家和她们商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