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周胜已经长了两岁,个子蹿高不少,人依旧是个面瘫。
小白正在批昨天跟着他们一行人带来的奏折,他问周胜,“玄雍宫有童明、扶仙宫也有重山在,最近洛阳可还好?”
周胜答道:“玄雍宫里一切都好,今年的冬麦种子也已经备好了,过了九月就会播种。扶仙宫那里奴婢并不知晓,陛下不在宫中,官大人也不会进宫。”
不客气的说,官重山现在就是宫廷里太监们的仰望的偶像。
天子身边的位置,一向是太监们奋斗的终点。直到重山靠着给陛下当差,获赐“官”姓,有了正经官职,成为了能和前朝官员同处一室为天子干活的官员,他们这些玄雍宫的太监才发现,奋斗的目标不止有一个。
官重山还是先帝身边旧人呢,当今陛下身边的人那是童明,他都没有这样的经历,可见陛下是个唯才是用的人。
“玄雍宫那边,周胜你安排的很好,”小白停笔,陈冬赶紧把他才批好的一本奏折端去旁边晾着,“你想做官吗?”
天子冷不丁问了这个问题,换个人都得脸色一变,但周胜依旧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奴婢想。”
周胜很诚实。
“可奴婢并不知道自己会什么,能做些什么。”
他是在宫里跟着学会了写字,观察记录田地数据,知道该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
可哪个农人不会这些呢?
小白:“孤让你负责照顾玄雍宫的那些田地,你是什么感受?”
“很舒服,”周胜这样说着,“看它们冒出青苗,心里就开心,生怕它们水不够,被日头晒多,割麦子的时候更开心。”
他也是从小家里都吃不饱被送来宫里的,也并没有多少干农活的记忆,可在伺候那些娇贵的作物时,他的情绪总是心平气和的,也偶尔会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能在宫廷里饿不死,为陛下种田种一辈田也愿意。
“植物是可以驯化、人为培养的。以麦穗为例,它以前只有三个,现在被人驯化培育成九个,以后也能被培育成10-20个麦穗。
低产的粮食能被培养的变得高产,不甜的瓜果也能被培育成甜的,一个桃都能变成几十种颜色、大小、品质不同的桃。
这都是农学,是人能学习、作用并且加以升级的学问。”
听着天子所言,周胜陷入想象,想象着一株能有20颗穗子的小麦,那会有多重,麦子的杆会不会压弯。
“孤自己对农学只是略懂,并不精通,而且这也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成的事。”
“大晋需要很多的农学人才,孤想要找到他们,或者培养他们,一起来发展大晋农学,争取让我大晋的百姓不被饿死。”
争取让大晋人吃饱饭这个目标是太大了,小白可以心里的目标放宏远点,现阶段的落地目标是不要有晋人被饿死。
哪怕他都目标降低,压根没想过让晋人吃好,这个降低再降低的小目标,也足够让在场听到这些话的人目瞪口呆。
边上的陈冬猛然抬眼,坐在那里磨墨的周劼和成非也手一顿。
天下没有饿死的人,这听着都不像是人间。
他们都没想到,陛下居然有如此高的目标。把北边的匈奴、西边的西域、南边的百越都收拢为大晋国土,难度都比这个要小。
这就是上天给他们大晋赐的天子吗,这么不一般的事业都能轻轻松松的说出来。
天子身边的官员们尚且如此,周胜更是迷茫。
周胜无法想象一个不会有人饿死的天下是什么样,可这话是天子所说,他不信的同时,又觉得,或许天子真的能办到呢?
小白问周胜:“我会教导你们一些基础知识。你若是学成了,可以入还没有官员的农部任职,只不过成天是和土地、植物打交道。周胜,你想干吗?”
种田是个辛苦活,想做农学家更是辛苦,还不一定会有成果,不是个能随意就任命官员来做的事情,是真的要人有点信念。
“陛下。”
周胜伏地一拜,头低的贴在地上。
“能不能有官职,奴婢不在乎。奴婢想学这些知识,愿意整日去和土地、植物相伴。”
他不知道自己能学会多少,但他也想试一试,能不能靠从陛下那里学来的知识,同陛下、同其他人一起,能让麦子的穗再多一些,多到能压弯麦秆。
小白让周胜起来,不要再自称奴婢了。
“现在开始,你就是孤的学生了。
去把宫人们召集起来,我们去城外田里,开辟长安冬小麦试验田。”
也说不准,你以后能厉害到让我反叫你一声老师呢。
-
小剧场
信使:陛下陛下,您听我说,您不在的这些日子,洛阳学宫可热闹了,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小白:头疼的工作又来了,这个矛盾还是搁置,我来种田吧
来,诸位卿,孤有一个小目标!
听到这个小目标的臣子们内心os:陛下,我们对“小”和“目标”的理解,可能有一点偏差,您要不要再重新让人编一本《洛词》,咱把“小目标”的定义改成难以企及但伟大美好的愿景,如何?
地下,太子一脸震撼:没想到吾弟的志向,是远超尧舜!
能不杀战俘,把他们当奴隶,已经是勉强有能养得起奴隶的粮食了,想让现在大晋的百姓都能不饿死,这个目标,尧舜都办不到啊。
武帝:我现在开始觉得他不是一般的天星了,普通天星也不能有这样的宏愿。
同样被这一个小目标震惊到的阿飘们:我们赞成编《洛词》,这是能最快达成“小目标”的方式了。
第189章 轮种
洛阳。
“怎么样,陛下想回洛阳了吗?”
“陛下、陛下他在长安过得挺好,会在冬至那天回来的,让您几位不必操心。”
朱平咳了两声,“陛下见你们的时候在做什么?”
没在沼气池边上吧?
信使摇摇头:“陛下见我们的时候,还在和上雍学派的两个弟子说话呢,听说他们俩现在也跟着陛下上课。”
没在就好,没在就好。
虽说这沼气池能用粪来取火,是个有大学问,大用途,利民生的好东西,可它毕竟原理都是粪便,池子也太臭了,让太多人现在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有损天子威仪。
天子不在意这事,朱平要替他在意,不能让这成为别人攻击天子的理由。
这沼气池,最好就是让天下人都认为是孙令暻他们四个弄得,不过是因为天子给他们几句话提点了一番,他们就能有如此作为,当是大晋士人的典范。
朱平挥挥手,让信使下去。
“等等,”端起的水杯正要喝一口热水,朱平猛然间反应过来什么,“你刚刚说,那两个上雍弟子跟着陛下上课?”
“是啊,听说陛下要让他们负责以后长安的学校,教长安孩子启蒙呢。现在是陛下亲自教授他们,听说是教什么科学。”
这些事,陛下压根就没有瞒人,不止不瞒,教学都还是公开的,谁能听得懂都可以来学,有天份者,不论什么身份都能在陛下身边跟着学呢。
上雍学派……
朱平在琢磨,上雍学派除了能帮陛下推广新字和官话,还有什么能让陛下这么厚待的,甚至陛下愿意亲自教上雍学派的弟子。
如果说是为了让更多人都能知道陛下的知识,陛下完全可以自己开班授课呀,就在洛阳学宫,把所有学派大贤和弟子集合起来,他们学会了,以后的学子士人不就都会了吗?
为什么陛下偏偏挑中了上雍学派,到底是其他学派哪里让陛下不满意了?
被朱平惦记的小白在长安开始走起了种田流路线。
他在长安城外,沼气池离的比较近的地方,划了一个一百亩左右的田地作为试验田,试着先来种今年的冬小麦。
按照小白脑子里还能找的出来的知识,还在长城以内的地方毫无疑问适合种冬小麦,秋天播种,次年五六月收获,夏至的时候可以再套种大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病虫害等方面。
要相信在老家能上课本和考卷的知识!
之前小白在玄雍宫的时候,就尝试过这种轮作方式。
这个时空的大晋水热条件都很好,冬小麦十月之前播种,五月就能收割,收割之后最多休息半个月就能来种大豆。
豆科作物长得快,又容易打理,不需要太尽心尽力的照顾,一般九月份就又能收获,然后让地休息休息又开始轮作麦子了。
这些玄雍宫的人都已经干过了,他们来长安之前,就是收了一茬大豆,播撒了新的麦种。
今天小白带他们出来的时候,也把于驭和席飞君这两个一并带上了,为了让这两个人给玄雍宫的宫人们同步进行扫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