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摄图眉头一皱,呵斥道:“胡闹!你也才做生意,家里能有多少财产,全赔了你自己家不活了?”
  “那我就继续去做生意,以后挣了,就会给族人们赔,直到把我的债全都还清楚为止。”塔木图眼神坚定的承诺到。
  经过今天的事,塔木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自己会做生意没有用,在草原,他需要能够护住自己的人。
  塔木图认可自己归晋部的身份,希望自己和家人都能留在归晋部生活,想要让族人们毫无阴霾的接纳他,还希望归晋部也能强大起来。
  “我要去做生意,挣遍草原部落的财产,拿他们的财产去和伊平将军换武器,让我们归晋部也能有好的武器来防身!”
  早春的寒风呼呼作响,塔木图铿锵的誓言传到了所有人耳中。
  ……
  来自河套的奏报从长安又传回洛阳,公孙丞相一打开,眼睛刚落下就是一抖。看完之后立刻召集洛阳百官,来开一场朝会。
  呼兰部和归晋部的事只是小事,无非两个部落战斗,晋军出了援手而已。那归晋部是陛下的子民, 伊平支援理所应当,陛下都认可了,现在就是陛下要封赏将士花点钱而已,洛阳百官并未放在心上。
  但是月氏的事那可就不一样了。
  朱平端坐好,看着奏本,率先发言,“月氏这等小国,狂妄自大,不知礼数,掳走我大晋使团,此乃我大晋之耻,定不能就这么放过!”
  他大晋可是荡平诸国的存在,有了当今天子,都没什么不满大晋的造反势力敢冒头,国内才安稳几年啊,月氏这种西北边的小国就敢来找他们使团的麻烦。
  要知道在中原,一国使者就是国家脸面,就没听过那个君王敢杀使团的,小小月氏居然敢扣他们的使团,这该好好给个教训。
  太尉刘德表示同意,但是,“陛下已经命王归为凉州牧,前往陇西,统筹此事。”
  所以我们还要在这里讨论什么?
  公孙弘端着水杯,说话不急不缓道:“我们需要想一想,该怎么往西边凉州迁人了……”
  建城、戍边、援军、粮草,哪个不花钱?
  可算是知道陛下这些年为什么这么省钱,就算自己建长安,让王归去修路修驿站,都是可着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先来,一点多余的人力物力都不浪费了,感情他后面要花钱的地方还有更大头呢,
  置凉州,直接赶走月氏,把河西一带都拿到自己手里,再来经略西域……
  这宏图大志,是真的很花钱。
  陛下显然没想让国内承受代价,在这想着法的弄草原的牲畜来填补经济上的亏空支援凉州呢。
  把手拢进羊毛做的内衫袖子里,公孙弘如此想到。
  姚章只有一个问题,“陛下不回洛阳?”
  这么大的事,您都让信使加急发给丞相让我们开会了,这都不回来一下?
  -
  小剧场
  未来的传奇冒险家·草原富豪塔木图在此立誓,天道表示他听见了。
  众阿飘们在一起讨论第五小白的凉州政策。
  有些飘表示,打打月氏让他做个上贡的藩国就可以了,干嘛非要还设个凉州,河西那一块离中原太远了,每年光是在那养兵都需要不少钱的,不划算
  一些还算有名的国君飘和名臣飘对他们表示鄙夷,你们这些东西成了飘还是不长脑子,这么大一块战略要地都觉得不重要,真是蠢物蠢一块去了
  某第五姓的飘很是舒坦,一直看第五小白怎么仁德圣贤,现在总算看他有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摸样了,这才是我们大晋标配的君主嘛!
  一个名臣飘表示,他觉得按照第五小白如此爱惜国力的表现,不太可能会让国内付出太大代价,所以到底代价是谁在承受呢?
  才被撸干净牛羊已经不存在呼兰部:你们大晋能不能下次换部落,我觉得我东边的东胡就挺不错,你们考虑考虑?
  第208章 大晋诸事
  “陛下,我们需不需要回一趟洛阳?”
  距离洛阳不远的长安,陈冬也在询问天子此事。
  平时没什么军国大事,您四处跑跑也问题不大,现在这都已经是决定大晋要发兵月氏了,咱真的不需要去洛阳吗?
  小白翻着教材,淡定回道:“不用,洛阳诸公会安排好此事,所有公文发往西北的,也会途经长安。”
  去什么洛阳,要去也是办事的人来长安。各种府衙和官邸还没修呢,他们要来就来吧。
  看陈冬还是很担心,小白安慰他,“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洛阳诸公可比你我要清楚的多。周祀率兵去前线,伊平和王归在后给他支援,朝中还有太尉、丞相他们,宽心些。”
  这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油条们了,不比小白自己这个工龄三年的皇帝靠谱得多,他还是抓教育吧。
  “最近长安里头,听说也有很多人想要来长安小学上课?”
  陈冬天天跟着小白,这事他不清楚,但是刘德清楚。
  “一开春,陛下就亲自来为长安小学的开学来讲话,那时候长安里头那些本地人还不信任陛下呢。
  陛下招生都是招的小门小户,要么就是在建城时候表现优异的工匠,那些人觉得自己和家里孩子来这里上课不雅。”
  说到这里,刘德都觉得长安人不知好歹。
  这可是他们陛下特意请了上雍学派的学者来做老师,自己亲自教授的知识。
  这等无上知识,长安人居然还挑三拣四,真是不识好歹。
  “不过他们听说小学教授的语文教材是洛阳学宫众贤者们编纂而成,数学和科学知识是您亲自教授,就有些后悔了。那些洛阳小户的孩子每天放学,都会结伴在路上唱学到的诗歌,小学里的功课和体育课学什么也被传出去了……”
  所以那些洛阳大户们就有些后悔了。
  他们不送孩子过来,除了自恃身份在那端着,另一重原因是天子在长安直接高价砸钱买地,强买的那种。
  虽然天子买了地,他们还能在长安房子里继续住,但是地的所有权是天子的,他们只有房子的居住权,住在天子的地上,这安全感太少了,以后随时都有被天子赶出长安的可能。
  他们也不想卖,但是买家是天子,天子甚至还是重金高价买的,这就算是想找洛阳高官来抱怨都没得可抱怨的。
  去年长安小学在建的时候,长安府尹就和他们这些城中大户说过这事,还特别说了来上课的是上雍学派的核心弟子,提醒他们别错过机会。
  一开始,城里人也不是不心动,但是后面一听小学里除了孩子还有大人跟着一起学,他们一对照这个学生的身份构成,就觉得不行,不让孩子去了。
  现在长安小学开起来了,去上学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上下学,他们口中偶尔漏出来的一些学校知识,都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
  同样的年级,没什么区别的资质,去了长安小学的孩子,每天都能稳定进步的学知识,从识字到识文,背诵诗歌和各种歌谣,熟诵各家学派精华的知识,还有每天学习进步一点的基础数学,更别提那些他们都不知道的科学了。
  听说数学和这能解释万事万物运行之道的科学,可都是天子亲自编纂的教材。
  大人们还能再多端一段,但是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念了长安小学的孩子每天都在交流他们的功课,自家孩子也学,但是学不到数学和科学,跟他们就玩不到一块去。
  人家背乘法表,画三角形,说的都是雪和雨是怎么来的,植物为什么能开花结果,他们家孩子只能在旁边张大嘴听。
  时间久了,孩子里也是会有鄙视链的。
  这些大人能忍住再看看长安小学的情况,可也抵不过家里小孩一天天的哭闹。
  只是他们也知道这时候中途进去不太好,还给长安府尹送礼,想托他办这事,结果是府尹都没敢收礼,说小学有固定的教学进度,想插班插不了,都别说等下学期了,只能等明年。
  好不容易决定来给自家孩子报长安小学的人家傻眼了。
  长安府尹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他也没办法。
  他自己都把几个儿子和孙子一起送进去读一年级了呢,以后孙子读上来去洛阳学宫,儿子们做小学老师,全方位支持陛下的政策,把追随圣意展现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他都这样了,长安这些老伙计都跟上,现在还想找他开后门。
  别说他没有这个开后门的权力了,就是有,这也不可能给他们开。
  只要富的做个人,小白也没想过干再分配的事,听了这些长安大户的事,他一笑了之。
  “明年他们想要入学,来报名即可。”
  ……
  河套地区忙着种植生产和围绕畜牧业搞手工产业,蜀地在种田、煮盐、修水利工程,西北忙着筑城屯兵,长安在搞教育、城建,洛阳在搞政治、文化,朝廷实控的地区忙忙碌碌,远在外面的诸侯国也不见得有多安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