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宴秋这个年轻人他也见过,宴矶这个前同僚曾经也给孙儿在洛阳城四处找名师来着。年轻人,也没犯什么大错,洛阳学宫那次没看清立场的小失误陛下还能容忍。
  公孙弘眯起眼睛,难得拥有休息的他在车辙滚动之间好好的睡上一觉。
  等到他这么半睡半醒的,过了弘农,就到了长安。
  听着外头城门官员恭敬地向天子行礼,公孙弘睁开眼睛,好奇的撩开帘子去看长安,这座他已经听过也说过无数遍,却从未自己亲自来过。
  入目第一眼,公孙弘看见的就是高大又厚实的城墙,城墙上能跑个八人并排军队的那种。
  第二眼,就是城墙一面都看不尽的漫长。
  陛下说长安城预计只是个五十万人的大城,可公孙弘光是城墙,就没看见过有哪座城池的城墙范围这么大,洛阳和晋阳也不能。
  不一样的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在广阳公主和萧皇后他们感慨长安城宏伟的外城墙,宴秋感慨长安城城防之固的时候,公孙弘感慨的,是天子对长安寄托的非凡志向。
  把城建的这样大,人员的管理和物资的供应就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难度。
  陛下敢建这样大的城,想必是也早就想好了要如何保证城市的运行。
  而把城选在关中平原中央,东临黄河,三面环山,八水而过,离西陇和河套都更近的天险之地,陛下想必更看重的,还是它对凉州、西域、草原的辐射与掌控。
  比起长安来,洛阳,还是离西边和北边太远了。
  天子带着亲眷和丞相一起进城,自然是没有什么搜查的,但是城门官兵们也举止有度,不会过分媚上,迎天子进城后就继续自己城门守卫的工作,检查往来行人的关蝶,收取关税。
  公孙弘人在马车里,耳朵却一直都在听外头的动静,至少在城门的动静消失之前,他都没听见什么争执之声。
  而进了长安,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长安城的路很平整。
  马走的慢,路又平,公孙弘首先想到的就是铺的平平的青石路。
  青石也算不上贵,用它铺路不算奢靡,但它重。
  如果是长安这么大一座城池都用青石铺路,那花费和消耗的人力可就不一般了。
  可一掀开帘子,公孙弘所见的,也不是青石砖路,而是灰色长带一样的路。
  进城门的路很宽,能让四五辆马车并排而过的宽敞,路两边还栽着树,间隔有序。
  路上也有行人,但大多都还是修城的工匠,在城墙工作结束后它们被分成了不同组,有的修路,有的修房子,有的烧管道,有的铺管道。
  车队进入主干道后一刻钟,就往边上一拐。这里明显道路变窄了,但也还能容纳两三辆马车,依旧不算小。
  车驾慢慢走着,随着马车驶入陛下所在的区域,公孙弘也看见了路上越来越多的人群。
  他们是干着不同修城工作的徭役,但脸上都还算精神,公孙弘甚至能听见他们讨论上个周末长安小学对外公开课上所教的内容,听见他们灵活使用算术算自己现在工程的工期,甚至是讨论他们中曾经出现过现在跟在天子身边的天才。
  这不是黎庶应该有的神色,那些知识和对未来的憧憬也不应该是他们需要拥有的。
  百姓二字从来说的都是有田有屋这些有家业的人家,君王讲起百姓说的可不是这些黎庶。
  根据自己长久以来所学的知识和治国经验,公孙弘的理智告诉他,现在长安街头这些做工的徭役们所讨论的,和他们可以讨论这事本身,都是极其不应该的事情。
  可若是根据自己的本心……
  他得说,这就是他一直以来所期盼的那种和平美好,人人皆可明礼的社会。
  看着那些神采奕奕,甚至在商讨全家凑钱送下一代去念书的徭役们,公孙弘陷入了思考。
  他们现在的模样,就是陛下所想看见的吗?
  亦或者,这也只是陛下远大志向的一部分?
  陷入思考的公孙弘依旧手撩着帘子,保持着自己看向外面的姿势。
  “欸!爹!”
  外面路上站着的的行人中,忽然有人这么大声喊道。
  公孙弘回神,发现那人正是自己死活闹着要来长安,还把全家都带过来的好大儿。
  公孙弘立刻垂首,冷漠的放下帘子。
  外面谁啊,不认识,不知道。
  -
  小剧场
  洛阳士人:学宫里的人你们什么情况啊,是怠惰吃天子空饷呢,还是自身能力就这样,多少天了,你们怎么还没修完字典,你知道因为你们耽误我们这些人才,这青春费有多高吗!
  学宫内部:无知小儿们,你们就等着吧你们。
  初次看到长安的公孙丞相正在疯狂自己做阅读理解中,做罢,他只有一个想法:还是要按照陛下教的继续养生,好好活着,能看见越来越好的大晋,也能更好的为陛下打辅助,给陛下兜底,以后争取自己人没了,陛下也能年年太庙见我。
  早公孙弘下来的第五家君王和名臣名将们:不需要。
  朝廷里老资格的还有朱平,年轻点的有姚章,洛阳学宫还人才济济都是人才储备,我们觉得你也可以早点退休下来。
  第223章 不同家长
  被亲爹无视了的公孙也没太在意,一看就知道天子是要带他爹去天子暂居的行宫,他后面去找他爹就好了。
  小白带着丞相落了脚,看着这空旷简陋的宅院,饶是有心理准备的丞相也还是吃了一惊。
  普通木头建造的屋子,也没有多高大,雕梁画栋什么都没有,连香炉都没放一个,就一点随意生长的花花草草,看着就野,没个人专心养。
  吃惊过后,他发现不太对劲。
  比如那门窗上好像没有糊东西,,镶嵌着的东西,阳光下还有点反光。丞相凑近一看,能透过这个很清楚的看见里面,上手再一摸……好家伙,透明玻璃片!
  才来这里,看个宅院门窗他就已经感觉自己被奢靡到了。
  陈冬上前推开门,小白领着广阳公主和萧皇后进去。
  里面是没什么大片帷幔,但是有玻璃窗子,屋内的采光很好,广阳公主和萧皇后一眼就看见那有半个人一样大的瓷瓶,瓶里插着秋季的丹桂和带着绿叶的树枝,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
  跟着妻子过来的长信侯琢磨难怪里头没有香炉,原来是有了时令花香了。
  抬头一看,墙上还挂着一幅长卷画,内容是高耸的青山之上有一处宫殿,仙云缭绕,野鹤群飞。
  能有这样艺术水平的画,估计只有他们陛下自己画的出来。
  再一看,这里屋子桌上和周围的摆件,不是瓷的就是玻璃的,都是现在洛阳有价无市的好东西。
  整个屋子没有什么金玉装饰,也没有香草焚烧,更没有顶级的木料,连个帐子帷幔都没有,但就是布置的有种说不出来雅致风流。
  别说三个素来就知道天子简朴的亲戚了,就是公孙丞相,这会也神色恍惚。
  陛下,陛下您还好吗?您什么时候重视这些外在的享乐了,您这还是我知道的陛下吗!
  公孙丞相回忆玄雍宫里的宣政殿和陛下所居的崇德殿,基本上先帝那会儿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哦,这样想想,他们陛下也还是简朴的,有装修的宫殿就凑活凑活,不改了,没装修的地方他就愿意费心弄一弄。
  不啊,那礼法不也都有定数吗,怎么你就各个都来删改?
  广阳公主和萧皇后是想起了她们俩孩子住的承明殿,那里头的布置也和大众习惯的完全不一样,更别提那些个数不尽的玩具和外面的操场了。
  在她们俩看来,天子那是终于愿意花心思在自己住的地方上了。
  而且他这布置方式挺有意思,让她们看着都觉得可以学学。比如那些个瓶子里的花,几支不同的植物,偏就他摆出来的看着好看。这手法,旁人学都学不来。
  当然,这些好看都离不开陛下那水晶一样透明的玻璃摆件和洁白漂亮的瓷器。
  这么一看,陛下这屋子是外头普通,锦绣在内。
  这几人先在殿内坐下,她们住的地方早就有人安排好了,带来的人和东西再着人去安排放置就成。
  天子出门没带什么内官,身边最得力的两个,一个已经出宫做官,一个留在玄雍宫打理宫务,就算后面来了不少宫女太监,也都被安排去了农学基地,现在这里就只有个别宫女和侍卫留着干活。
  这会儿几人一坐下,陈冬就安排人上上下下忙活,刘德当他的副手干活传话,公孙丞相捧着瓷杯,看的稀奇。
  官职一改,陈冬身上郎中令的职责是没有了,直接变成了禁卫军指挥使。只是不位列五公六部,身上权柄、皇恩可一点没掉。
  这个禁军指挥也天天不在皇城,跟着陛下在外面跑,护卫陛下安全,真管禁军的已经都快全是杨德的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