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比起邹氏这种前齐贵族、齐地大户的学派,上雍这种名声在外去哪儿都受敬重的学派,子川先生在南楚那地方,带着学生过得更是不易,什么时候还感受过这种送温暖的行动。
  他是真的寒冬腊月,被感动的心里暖暖的,愿意给天子多干个两天活。
  也高高兴兴带着仅剩的几个鲁氏子弟商量今晚好好过个年的鲁产一听见子川这话,脸一拉,立刻向魏骁说到:“我们鲁氏很多弟子也都在外头带着,洛阳就这么几个,我们也能明天就过来干活。”
  其他大贤:……
  能别卷吗,过年休息个两天怎么了,本来就要初三上值早个两天有什么区别?
  非学派弟子的其他士人:那些人肯定都跟着他们老师一起明天就过来,我们要不要跟啊?
  反正洛阳没亲人,不在乎休息不休息的魏骁大手一挥,来,都来!
  曹珮和弟子们提着东西,去了他师兄姚章的府上,这大过年的,就今天一天休息,还是争取和他师兄喝杯酒吧。
  一进姚府,就看见这里已经被收拾的干干净净,他师兄和夫人亲自拿着艾条给家里熏呢。看见他们,让他们站好,一个个排队上前,一人熏一下。
  这也是这次洛阳时疫后的一大改变了,洛阳人都多了不少新习惯,勤洗手,喝热水,熏艾条,看不得家里有小动物……
  以前也不是没有过疫病,只是没有人会像他们陛下一样这么重视,要不是丞相天天堵在玄雍宫门口,所有人都相信他绝对会自己也去给病人出诊看病,减轻洛阳大夫们的压力。
  不然丞相一知道这事就进宫堵着陛下干嘛,就是怕他去啊。
  总之,陛下重视疫病,重视他的百姓,为了疫病,亲自跟着大夫们配药开方,拿出一个又一个方案,给全程普及卫生概念,全方位的杜绝大家意外染病的可能。
  肥皂洗手更干净,熏艾条能杀死一些看不尽的病原体,也是大家都能知道点的知识了。
  带着浑身的艾香,曹珮把自己手里的篮子递给师兄,“陛下惦记学宫,怕我们过不好年,还特意给我们送了些东西,师兄,咱么一起过个好年吧。”
  虽然师兄位高权重的,但自己也不能每次都白吃白喝。
  姚章瞥了一眼,让儿子接了拿去厨房。
  这些东西不止学宫有,洛阳数得上号的官员都能有个完整的肥皂,底下的小吏也能有个半块小块的。
  贵族没有,只有给朝廷干活的官吏限定。
  肥皂这玩意儿一出现,就在洛阳权贵们中一直风靡,只是权贵们大多都更爱有功能的香皂、药皂这些,普通肥皂他们看不上。
  就这样,这些肥皂那也是在洛阳卖的死贵。
  小白是不怕囤货的,肥皂也没那么容易坏。在疫情刚有苗头的时候,他就让杨宏去截住路上所有带着河套肥皂要往其他地方卖的货,直接由他出面花钱买了。
  很多商人都赶着年底想把这些东西带去有名的大城和诸侯国的,因此在河套订了不少货。
  现在天子愿意花钱买,虽然就是算了进货成本和他们的路费再补贴点的价格,但他全收,这商人也能有赚头,就是赚少点,但你这也没法和天子掰手腕。。
  手里有足够的货,加上宫里和洛阳城本来就有的货,小白才敢在隔离区发肥皂,过年给大家发这些福利。
  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大晋市场上算是都没有肥皂了,这一次洛阳时疫也算是给河套的肥皂打了个响亮的广告。
  用它洗手洗澡洗衣服,能把人洗的干净,把病都洗走呢!
  虽然大夫们已在强调不是那么回事,但不懂医术的才不管呢,气得他们让天子年前全城张贴榜文,说清楚那些肥皂是洗脏东西,可以减少一些得病的风险,但你们也不能天天洗,尤其是冬天,三四天洗个一次极限了。
  光是洛阳权贵找商人订购的订单,都已经让那些商人年都不过,大冬天就又往河套去了。
  师兄弟先进屋坐下,姚章的孩子们招待曹珮的弟子在后头进去。
  曹珮端坐好,叹道:“陛下胸有大志,我想了很多陛下会想做的事,却从未想过陛下会让医入学宫,还为医道广招学生。”
  姚章淡淡点头,他们陛下那当然不是普通君主。
  一个月之前,如果谁和士人们说,现在他们视作最高学府的洛阳学宫,会把医学放进去,那说这话的人会被学宫内外的士人们一起对着骂。
  可过了这一个月,不论被征召的民间大夫还是太医院的医官们,大家忙忙碌碌的身影洛阳人都看在眼里。
  此次大夫们努力把疫病的范围缩到最小,努力救治病人,医学对疫、对病、对整个大晋的作用,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可以说是不起眼,但绝对不能缺少的那种。
  陛下公开发诏书,给医冠上了“医学”二字,要助力大晋医学发展,鼓励人才学医。
  放在以前,医一般都是家传学问,能念得起书的人,学什么知识都不会去学医,学鲁氏,那好歹人家也是个正经学派,学了至少也是不愁吃喝的匠人。
  但是现在,至少洛阳人对医的印象是大大颠覆。
  曹珮看姚章不接着话茬,咳了一声,试探道:“那,学宫以后开课,大夫们医学专开一课,还有哪些课呢?”
  我们这些不同学派,是不是都能单开一科?
  姚章:“我又不是学宫的官员,魏骁他才是祭酒。你现在也是有官身的人,魏骁是你上峰,有什么事你直接问他即可。”
  以前师弟是名声在外专注收徒搞教育的大贤,有点自己的个性无所谓,现在他都是是正经官员了,不能再没个正形。
  因为天天都在学宫修书,都快忘了自己已经都有官印的曹珮尴尬一笑。
  姚章随口说道:“陛下今日祭庙前,还带我们去外头的新庙祭拜。”
  曹珮:“这洛阳什么时候又建新庙了?”
  能让天子去拜的庙规格不会很小,怎么完全没什么动静啊。
  “因为这座庙还完全没有建。”
  姚章端起一碗热热的米汤,开始解释这庙是怎么回事。
  得了时疫的病人下葬的话过程中也会有接触风险,下葬不起的人家抛尸野外问题更大,干脆就集中到一个地方一起烧了。
  这烧死疫病人的地方选在城里的一个空地,疫病结束后,为了防止这里被人唾弃鄙夷,陛下要在这个地方建一座药王庙,里头供上伏羲、炎帝、黄帝三位对医学发展有重要贡献的知名人物。
  陛下难得想花点钱,建的庙也不大,只是免得人们怕这里,这必须同意。
  可能是为了年前有个好兆头,陛下带着百官们在病人尸体焚烧的地方,亲自画了伏羲、炎帝、黄帝的画像挂上,插香祭拜。
  接着又掏出他画的五张凶神恶煞的瘟鬼图,点了焚烧,寓意为大晋百姓驱走病魔。
  那些个瘟鬼图太吓人了,他们好些人只见过陛下的字,还没见过陛下的画,好在陛下给他们看了两眼就直接焚了,阴影一出场就被消灭。
  这还不够,陛下还拿出了一碗赤豆,抓了些撒在地上,表示弹走那些病小鬼。
  这些仪式,都是大晋以前没有的,大臣们很是认真的看着陛下主动为大晋驱走瘟病的仪式,决定回去也试试。
  别的仪式不好搞,拿点豆子来驱赶病小鬼还是可以的,哪怕姚章也会来要了些豆子往家门外撒。
  至于今年祭庙,陛下啥都没给祖宗上,只给供上了艾草,说是祈求祖先保佑大晋百姓平安无病……
  算了,他是天子,他说了算。
  至于闵帝还单有些东西……我们可什么都没看见。
  饭菜一上,大家依次入座。
  周沐想起了自己自己的哥哥周信,举起热汤的手一顿,叹道:“也不知道兄长在敦煌如何。”
  曹珮也想起了最优秀的弟子,一时有些惆怅,“凉州路远,快马把信都寄过来都得好些个月,也不知道周信今天是不是在过年。”
  姚章宽慰他们:“敦煌现在是我大晋最西边的地方,几日前朝廷收到了王归的奏报,他们已经都平安抵达凉州,算算时间,现在他应当也在敦煌定下来了。”
  远在西北的凉州,王归也带着人一起过年,陛下送过来的七个进士,他让三个郡守都再挑一个带走,自己剩下四个全都安排了位置。
  而那些分散到三个郡的新郡守,才到当地没多久呢,一下马就一直忙活,忙活到年尾,但他们没法歇一歇。
  月氏这里可没有大晋的太史局,无法做到精准的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游牧民族都是根据气候变化来的,不像大晋一样能时间精准的过年。
  他们就算是想过年,这里倒是不缺物资,但是真没时间啊。
  三个新郡,他们要熟悉郡内的一切事物,牧民数量,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然后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商队,大晋的往外走,外头的往里来,大家来来回回,最西边的敦煌那是最忙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