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周信作为第一次大晋国考第一名,直接就被安排的最西边的城市。
一路过来,他一开始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发配了,草原、戈壁、高山,愣是一个中原人眼熟的农田都没看见。
但是他们陛下那不是一般人,绝对不会浪费他们这些人的。
同样是赴任,其他人早就开始干活起来了,周信的队伍才到敦煌。
这座众人皆知,他们大晋最西边的新城池果然很新,新到还在建城中。
王归都安排了建城的人手,周信也清楚这是刚打下来的城,要的就是他来这里干活的。
周信在进士里挑中的人名叫赵蒲,是赵地人,兖州学派的弟子,按辈分盐铁司的朱平是他师叔祖。
周信和赵蒲下马先熟悉城市建设,一眼就看见筑城人里某几个熟悉的奇水弟子。
听闻月氏行径,资源跟着河套地区支援物资一起过来做人力支援的奇水弟子们看见周信和赵蒲也是大吃一惊。
见着熟人,大家先是用平辈礼互相一揖。接着,两个奇水弟子就问他们俩怎么从洛阳跑这儿来了,周信和赵蒲不约而同对视一眼,嘴角微微扬起弧度。
“这就说来话长了。”
王归写信给天子要人才,天子亲自出考卷,百官誊抄,众臣监考,高官批卷,最后陛下亲自定下合格的名次,十位进士……
这些事情都不用润色,稍稍一说,奇水弟子们就听得目瞪口呆。
这试一考,对外他们算是这批人里最优秀的十个士人了,名声自然不用说,官身也来了,陛下还让他们红衣玉带上街夸官……
好、好羡慕!
他们只是不在洛阳多久,怎么洛阳就有了这么多的事。
出来的时候,我们是跟着陛下的专业人才,现在我们还是,但你们再见却成了郡守,我们倒是来你们手底下干活的了!
当然,不能怪王将军给陛下写信,因为他们俩只是过来协助建城的,等城防都建好,就要回河套继续打铁钻研武器,还要帮助汉斯那家伙研究牧草,在这里待不久。
“等等,二位兄台,”一个弟子忽然感觉到了不对劲,“我们奇水就没一个弟子上榜吗?”
赵蒲拍拍他的肩膀,“留在子川先生身边的,只有两个人。”
哪两个人,哪两个不争气的师弟!
周信也安慰道:“我们溧阳学派也就我一人中榜呢。”
可你这混账一中就中了个第一名啊!
两个奇水弟子勉强微笑,“二位兄台,回头不忙了,能不能把你们的卷子,默一份给我们。”
我倒要看看陛下都出了些什么题,你们又是写的怎么好,能是士人们中的前十和头名!
-
小剧场
小白:能力有限,实在救不了的人,我会给你们念个往生咒的。
姚章:君王分好几种,我们陛下那超然独一档,武帝这种英主一挡,剩下的都是辣鸡
阿飘们本来兴致冲冲,等着看第五小白今给他们都供什么呢,结果就看见那么多的牌位,下面居然就一个供盘,里头摆着一盆干艾草。
第五飘们:???
大臣们:???
小白:大晋时疫刚过,我今年也不干别的了,就祈求先祖们保佑我大晋百姓平安无病
第五飘们:不是,你才是真天子啊!
我们这些飘能不能保佑百姓无病,你是再清楚不过的,在这一本正经骗百官干啥呢,你有这需求,拜我们还不如拿个镜子拜你自己呢!
你就是心情不爽故意克扣我们过年份例吧,这什么不孝子孙啊,文武百官,丞相呢、礼官呢,来个人给我谏他啊!
小白:这皇帝的破班上的就烦,还拜第五家的祖宗,拜你们你们也啥都不能给我干,我不爽了,你们也都别想死后过得安稳。
求定数着自己的贡品,艾草、香皂、新悠悠球、桂花酒、菊花茶,还有一到六年级的长安小学教材
求定:……谢、谢谢小叔叔。
你果然是带小孩又带烦了!
第230章 陈留
年刚过,亲耕礼一结束,天子就带着十几个人又出洛阳了。
这次不是去长安了,而是去巡视,路线先东再南。
虽说没见过他这样出巡就带这么些人的,但现在天子俨然就是洛阳臣民们心中的人间真神,他想做的事无人能阻止,大家能做的,就是叮嘱天子带在身边的那些人,让他们多注意注意,多少让咱们陛下在外头还能有点天子威仪。
走的前一天,曹鲤和太医院其他大夫们都备上了不少现成药材和药方让刘德他们带着,治水土不服的,春天防感冒的,夏天防中暑的,祛湿的,防蚊虫的,可以说很是齐全。
刘德很想说没必要,他们陛下这么多年,身体好的不得了,就没见他生过病,熬夜观天象一夜不睡第二天还能去长安小学上课呢。
大夫们看出刘德对他们给加行李的行为颇有微词,冷笑一声,问:“刘中将可是觉得我们太过忧虑了?要知道陛下乃天子,又上天庇佑,你们可是肉体凡胎,这药带着,保不准就对你们有用呢。”
自从天子的证书诏书一发,太医院的大夫们那是腰也直了,帽子也能带正了,大家就等着陛下巡视回来,明年昭明五年开始收学生,医学人才够了开始往外派,建设大晋的卫生医疗体系。
别说太医院的医生们了,就是外头的普通医生,也是明显感受到自己受尊重了不少,现在走路那脚都是带风的。
跟过来送陛下的刘奉上去就给了他孙子一脚,对着大夫们很是客气的一拱手,“小子什么都不懂,好在诸位想的周全。”
陈冬还在长安保护萧皇后他们的安全,杨宏要守着洛阳,伊平在河套镇守,王归坐镇凉州,周祀各个地方带兵转悠训练,柳珀在益州管盐经略西南,张巍总览全国交通驿站……
这么数下来因此,这次出巡就天子身边数得上身份的,还就刘德这一个老资历的熟人。
刘奉作为爷爷,非但没有为孙子这次的特殊地位而高兴,反而异常忧虑,生怕刘德侍奉不好天子,还会给天子东巡惹什么麻烦。
对此,刘德只能说他爷爷想太多了,居然能觉得他有这个能力给陛下惹麻烦。
他爷爷这是就和天子在河套相处的少了,不知道陛下不讲究的另一面是什么都要按照他的想法去办,而他刘德什么都跟着天子的想法来,出去了,这还能怎么给陛下添麻烦。
刘奉的担心并没有被刘德放在心上,他老老实实的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再带上天子的行囊。
陛下嫌弃马车太慢,决定快马行动,肉眼可见他们一路都在颠簸了。
不过好在往东城市多,不怕补给困难。
小白一开始想着每个诸侯国都去看看,亲眼看看他的兄长们有没有吸取第五潜鱼的教训,稍微收拾收拾自己国境内底下的贵族。
但是地图一翻开,代国在最北边,齐国在东边,他去齐国和东莱国还需要往东北方向,这三个地方就干脆取消,他先东去吴国,路上还会途经陈留,接着南下宋国、越国、洪都、长沙,再往回过楚国北上。
洛阳往东,第一站就是陈留。
陈留王第五随丰是小白这一辈的老九,人虽然被封在陈留这个靠洛阳的富裕地方,但是地盘也小的很,就一座城加上周边的百姓是他的,过得算是能比洛阳绝大多数的勋贵都富裕,但是离得再近也不能随意出陈留,以后儿子多生两个,估计除了陈留的主城就会什么都没有了。
仔细算算,武帝给的封地也确实都吝啬的很,都是南边东边这些时下没人愿意去的地方,要么就是苦寒的北边,地盘靠洛阳近点的代价,是领土范围最小,还得小心翼翼别干太过分放事,否则就会没事被洛阳高官们盯着参。
考虑到老家汉朝和明朝王爷们的精神状态,小白觉得他这些王兄们他还是要亲眼去看一看。
陈留以前就一个郡,来了个陈留王,就住进了郡城里,然后原本归属陈留郡的其他县,就留了两个给陈留王,其他的全被武帝分给其他郡了。
所以陈留王,虽然土地是诸侯王里最丰饶的,但是地盘最小,过得不算穷但也富裕不了,和齐王、吴王没得比。
陈留王正在自己宫殿里头抱孩子呢,忽然听见内监急匆匆来报,说是天子驾临,惊的他赶紧把孩子塞到孩子亲娘手里,脑子里不断在想自己有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引来了第五小白的注意。
每个人看东西都不一样,在陈留王这里,他就和代王一样,看洛阳天子,就会想起天子拿着剑,上头他们六哥身上的血还是淌着的。
陈留王第五随丰今年正好三十,早些年的时候,也想过自己封地太小的问题,好几年都只有两个孩子,很是克制。
后面闵帝去世,继位者成了幼弟小白,距离洛阳最近的他几乎什么消息都是诸侯王里第一个知道的,看见人家这皇位越做越稳,并且都懒得搭理他们这些兄长,陈留王心里深处那最后一点期待也破灭了,彻底躺平,爱好变成了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