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晋之后,又是赶上极端气候变化,又是中原吃鸡大赛,混乱了两百多年,对着周边横踢竖卷,新的魏最后还是用上了晋的制度。
  魏之后又是梁、应、周、元、安、明,至明,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彻底弹压不住,全世界一起大变革,我们压抓住了机会,成了现在的左边阵营扛把子
  3楼(楼主):在我们小学的朝代歌上,会有大晋这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存在;在初中历史上,大晋的知识点就是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晋武帝是第一个皇帝;高中,语文课上也到处都是成非的文章诗赋(我恨成非!)
  高中的历史课本上,在其他王朝都是几章纸带过的时候,大晋的每一个方面,都会单开一张纸。
  而据楼主所知,在我爷爷甚至我父亲的课本上,高中课本上是并没有这么多内容的,他也很惊讶我们现在高中关于晋的知识有这么多。
  楼主爷爷搞土木的,现在也退休了,干脆来跟楼主一起收集整理资料。
  要说对我们关于大晋历史认知,除了我们现在的晋族,什么柳郎半面,刘女传艺、念鲁井、都江堰。燕王坑、先贤街,还有长安城、长乐学宫、未央学宫,以及铁面无私青天的姜茂、法医鼻祖第五午止、丝路大使仝拾、闵子游,镇远将军周祀、飞将军东方旦、传奇草原商人……
  这么多的名人和历史典故,但是楼主是自己上了高中才知道,他们都是同一时期的,都是在同一帝王手下的。
  这些东西都是楼主从小看各种影视作品都会有的东西,尤其是传奇商人塔木图的故事,改编的动画《小小商人》真的好看,看的我从小就想去内蒙经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有名的人,我们可以在某一个人的故事里看见其他人,比如看《姜青天》的时候,开篇第一个故事就是刘芍,但是从头到尾,皇帝的角色都没有出现过。
  其他影视作品里,也是一样,作为这么多名人背后的皇帝,为什么电视剧从来不拍他,课本上会介绍,但是需要自己找,才会发现那些人都是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活跃的人,都是大晋昭明年间。
  所以,为什么这么一个知名的皇帝,我们很多人却是因为一些晋墓考古之后,近三十年才知道他?
  4楼(只醉清风):看来我来的挺早,加入讨论。
  准确来说,其实只有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开始,整个封建历史,包括大晋在内,其实都不被重视,当时我们都忙着操心世界巨变来发展自己了。
  封建王朝都被推翻了,那些什么皇帝、清官的故事,自然就不受欢迎了,我们的教育也都变成了科学文化为主。
  事实上,在所有封建王朝,晋朝,尤其是昭明年间在位的那位皇帝,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知识分子和上层社会憧憬的对象。但凡有官员看自己皇帝不顺眼的,劝谏都是说“陛下不如圣天子”“陛下应学圣天子”“昔日圣天子治理大晋……”
  可以说,只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人对封建社会不了解,哪怕离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一百年都没到,我们这几代人就已经和封建社会完全是两种人了。
  人家封建社会里,大晋和圣天子是顶流。
  楼主也说了自己不是专业的,在大学的历史专业,大晋的历史研究其实从我们建国以来也是大热门。
  5楼(楼主):感谢四楼网友解惑,楼主确实对历史的学习很浅薄。想问一下,既然对大晋的历史研究,从建国以来就是热门,为什么我们关于大晋的历史认知,却普遍不如对周和明呢?而且还是近三十年才开始加强对晋的知识教育。
  6楼(只醉清风):因为大晋太久远神秘了,两千多年的第一个古代大一统王朝,还是命最长的那个。哪怕晋末天下大乱,中原吃鸡的那几家起家都是打着匡扶晋室的名义。
  晋最后一个皇帝哀帝第五承德是个只有十岁不到的小孩,被大军阀周维控制之后,于洛阳登基祭天时,直接拔刀自杀,自此,周维失了天下人心,第五家也再也无回天之力。
  7楼(捕捉派蒙):哀帝血溅祭坛的事,所有晋末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都有大笔渲染这一段,尤其是封建时期的文学家们,一个个都在哀叹哀帝已死,晋也跟着亡了。
  求问,第五家的宗室也不少,为什么第五承德一死,晋也没了回天之力,他没死也只是一个孩子啊?
  8楼(楼主):根据楼主我查的资料,第五承德也不是晋幽帝的长子、幼子,也不是什么宠妃的儿子,他一出生就被晋幽帝立为太子,并且百官无一人反对,登基也被拥立,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是夏至那天出生的,和圣天子的出生日期一模一样。
  9楼(只醉清风):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后面封建王朝对圣天子都推崇到这个地步了,更何况晋人。
  根据大晋历史专家王寅舟教授的考据,在晋人心目中,圣天子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神君,在圣天子即位的前四年,大晋都不可思议的没什么大灾,也就昭明三年洛阳有个时疫。而后面,根据史书和各种地方碑文记录可以推测出,直到昭明六十年,大晋的灾都数的过来,三四年就来一个不重样的,基本上损失都小的史书不记录。
  能和圣天子一天出生的哀帝,可以说是大晋上下对晋的最后希望了。
  然而他继位的当天,在祭坛上,自己自杀了,周维都没死,也没有受到上天什么惩罚,所有晋人都知道第五家气数已尽。
  10楼(我相信光):啊?这么离谱的吗,真的假的?
  11楼(骂我的长胖十斤):是真的。
  你以为为什么我们建国以后,开始研究大晋历史了,每年能放出的资料都那么少,最近三十年才开始变多,那是因为挖地铁搞大建设,往深了挖才能挖到晋墓。
  之前考古的古墓,都是应和周最多。是我们大搞发展的那几年,探测到洛阳学宫和长乐学宫地下深处有地宫,在里面找出很多资料,记录载体从竹简到丝帛到纸,可以说,诸国到晋的很多史料都在这里了。
  中央紧急成立特别考古团队,半个世纪了,才慢慢整理完,反正大晋的考古学专家们都是会说大晋的经济政治文化,很少会主动说到大晋当时的皇帝,就是因为不方便说,和我们现在的认知体系偏差太大了。
  12楼(无情瑞雯):干影视行业的,回复楼主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是长大以后自己找资料才发现这些历史名人都是一个时代的,那就是因为要尽量模糊圣天子的存在。
  以及,不管什么影视作品,你都看不到这个皇帝的存在,因为每个定下来的关于他的演员,不是酒驾被抓,就是嫖娼、偷税漏税。
  很微妙,但目前为止,这确实是个编剧想写,导演都不敢拍的人,
  13楼(楼主):???啊?
  拍戏的那个,真的吗,第一次听说!
  14楼(消消气):行业内部人员作证,真的,是行业内部的公开秘密了,就是请个姓第五的来都没用,照样会被爆出违规进去了。
  15楼(只醉清风):其实现在对大晋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官方也一直有在研究昭明年间的事,就是对外放得少而已。
  去年新丝路要开了,博物馆定在敦煌,邀请沙漠大户们一起过来,敦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仝拾的出使符节。
  旌尾虽然是我们自己配的,那是那杖子,那金镶玉的符节,绝了!
  这就是从洛阳学宫地宫里找出来的,因为仝拾后来在洛阳学宫给学生们上地理课。
  16楼(超兽杀手艾斯):等等,地理课?洛阳学宫不是培养古代政治人才的地方吗,他们也学地理?
  17楼(楼主):事实上,以前洛阳学宫和长乐学宫,都是大晋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止是政治人才,技术人才也培养,我们流传到现在很多农业、手工业技术,都是长乐学宫的研究成果。
  只是大晋灭亡之后,魏没搞教育,周重启洛阳学宫,没启长乐学宫,学生也只收有家底能学习的那种,只培养文科。
  后面的王朝都学周,只捧文科,而在大晋的时候,对文科思想和各种科学技术的重视,不比我们现在差。
  晋灵帝的时候,全国爆发大规模瘟疫,虽有医生们加班加点努力救治,可是当时晋已经人很多了,气候又不好,药材供应不上,洛阳长安又是人口大量聚集的地方,死了很多人,造成了学宫的知识断层,后面又兵荒马乱两百多年,好东西没的更多了。
  18楼(匿名):其实在我们医学院这不是秘密,近些年中医一直在改革,就是就是在两座学宫的地宫挖出来了很多医学资料记录。
  不说中医中药了,就是关于对人体内微生物的认知,其实在晋就有了,国际上也是认我们的,只是我们太习以为常这些知识了,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小知识有多少历史底蕴。
  19楼(楼主):楼主查资料的时候也吓一跳,没想到两千多年前,大晋就有两座世界最高学府,周边的国家,甚至是西亚那边,都不远万里过来求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