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太子觉得这太离谱了,“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我现在就来帮你定亲。”
  公孙丞相觉得他要出来说说话了,“殿下,十三皇子选储君也是从所有宗室里统一培养选举的,没那么任人唯亲。”
  第五婴牙酸,“丞相,他还不是你的天子呢。”
  公孙弘:“老夫只是觉得不能如此随意的污蔑人。”
  【昭明二十年冬至,圣天子所有原本他挑出来作为储君培养的孩子都上祭坛,谁能得天眷顾。可上去的每一个人,都没能获得上天的认可,哪怕是储君第五宁。
  他在告诉天下人,天意在他,他选中的储君自然也会得到上天认可。但他只有一个,他以前,没有如他这般的皇帝,他以后也没有。
  这也就是说他是唯一天子的原因,因为真的就他有天恩,从他以后的皇帝都没脸称自己为天子。
  圣天子自己知道这一点,在立储君的时候就把这事告诉晋人,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日后也不必执着求神祭天,所以尽管他不打压西琅琊,但身体力行的支持东琅琊。】
  盛大的祭台周围围满了人,衣着整齐的第五家孩子们一个个上去,但天空乌云密布,雷声作响,直到第五小白上去,老天才褪去阴霾,不吝啬阳光。
  还自称天子的第五婴:“……”
  什么意思?要我现在就改名字,放弃天子的称呼是吗?
  蹲在小白旁边的西琅琊官员内心悲戚,“怎么会……”
  就算他们的学说是对的,但是如果只有在圣天子一朝才有用,往后都用不上,那不就相当于没用!
  就算是后世有皇帝认可他们西琅琊,但是一祭天,老天都不鸟他们,那乐子就大了。
  这么一想,未来哪个皇帝会认可他们啊,他们西琅琊的东西不就只是给人看看,不会被君王采纳吗!
  远在齐地的东琅琊:允悲,我们也说不上到底西琅琊是倒霉还是幸运了。
  【好像说远了,来回到我们的学宫英才盘点。琅琊学派说完,还有上雍、溧阳、公孙、兖州这些。
  先说溧阳吧,在学宫大家还在修书的时候,昭明三年,当时溧阳学派的大贤曹珮就偷偷搭上学宫祭酒魏骁的线,私下里整合诸学派的著作,编写小学语文教材。
  长安小学的教育重点是语文、数学、科学、体育,体育不说了,数学和科学都是圣天子编的教材,语文,就是曹珮和魏骁一起编纂的。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用基础的诗歌、儿歌做启蒙,再拿诸学派著作里的小短文短句,只教做人的道德,一点学派理念的东西都不带,不同学派关于治国的理念更是一点都不带的。
  因为这小学教材的编纂,诸学派先是自己学派内部掀起一场关于正统的争论,自己学派争出来个高下之后,再想办法去找魏骁通融,把关于教材上他们学派内容那部分让他们改改。】
  包括溧阳在内的学派:竖子!
  人在乡下带学生的曹珮和正在老家自己读书的魏骁:啊?
  这么得罪人的事,是我干的?
  怀疑过后,二人又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
  魏骁:诸学派吵来吵去太混乱了,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声音,但不能有这么多的声音,是该好好压压他们的气焰!
  曹珮:现在就想先把我们溧阳学派整合整合,但是我现在人微言轻辈分低,恨啊!果然还是先去洛阳,一定要想办法混到十三殿下身边,贴钱我也要给他上课!
  【上雍学派则是一部分人抓紧时间熟读小学教材,在长安小学教书,定期开公开课,在民间给天子筛选天才,另一部分带着《洛字》一起去大晋各县,搞基础扫盲,推广新字。】
  上雍学派:嗯,很合理,坚持不懈发展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天凉了,要不找个我们学派里最会搞儿童教育的去洛阳吧,收圣天子做学生这事就靠你了!
  【奇水学派,一部分人跟了仝拾去出使西域,剩下的不是在白登山天星科技园打铁造兵器,就是在各个城市搞防御工事,协助官员在西北筑新城。
  最出名的,就是牧草祖师爷汉斯了,一个人负责整个朔方牧场的牧草工作,试验牧草贮存,教学生,让草枯时候的牛羊也能吃得上食物,一己之力带动整个河套地区的养殖发展。】
  南楚,还没收徒的子川记住了这个汉斯的名字,心想能被后人记住的,还有如此功绩,肯定是他们南楚的天才。
  【公孙雄辩术,两学宫的学生人人都会,因为大家都打辩论,就不多说了,反正圣天子对公孙辩术的态度是你们可以用,但不准沉迷研究。】
  所有学派都理解,这种雄辩之术,确实用可以用,不能沉迷。
  【兖州学派不用说,待遇一直不差,直接能在学宫开法学院,兖州学派大佬进驻上课,毕业学生过了法考不愁出路。】
  兖州学派:谢谢后人,一下就安心了呢。
  【我们虽然都天天笑话诸学派从一开始入洛阳就被圣天子拿捏,后面步步都在圣天子计划中,但诸学派能一步步被圣天子安排,那是因为圣天子也是真的不拿他们当外人。
  有用的人才,不管你是什么学派的,什么出身的,圣天子都不在乎,该给官位给官位,待遇荣誉都不少。
  不合适放去朝堂的,你们就在学宫修书教课,好好传承文化。
  都是中原人,中原文化,只要是好的,小学教材都能采用,到了学宫那更是了,除了医学生,所有学生那都是必修数学和一门文科,再一门科学,文科那可都是给诸学派放手开的理论课。
  圣天子都不在乎学生到底选什么的,只要他们时间够,规定的三门学了,每节课都去蹭课听也行。
  不过一门数学和一门科学已经要了大家老命了,文科大部分不是选修自己学派的,就是选修好毕业的。
  昭明三年,月氏被打下来之后,西北严重缺人才,圣天子自己出卷,朝廷大臣们亲自抄卷,在还没开始授课的洛阳学宫开始考试取材。
  往后也都是朝廷什么时候缺人了,就去学宫考试挑人才,考试内容则完全和各个学派的东西无关。
  也是在这么多年的学宫教学和大晋国考里,诸学派完成了合流,没一百多年,基本大家介绍都是说自己是洛阳学宫多少届,学什么专业的,而不是某个学派的学生。】
  所有学生必学数、科,自己选修一门文科,他们相当于什么都要学,学的更杂,朝廷选官还完全避开学派内容,这不就是逼着他们从学派出来吗!
  感情诸学派合流,是这么个合流方式啊!合流到最后,没有一派传下来了是吧!
  这消息太震惊,以至于大家都把重点放在了学派上,忽略了后人所说的取才考试。
  太子听得一脸恍惚,“小白,你这不是纯纯耍他们吗!”
  “殿下您怎么能这么说!”公孙弘觉得不是,“诸学派的根基是他们的知识,而不是学派名字。”
  两千多年后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知识和理念,都这样了,还不够吗,搞学问的,别太贪心了!
  【对,说到考试,也是学宫英才避不开的重点。
  从昭明三年圣天子首创的考试选才制度,直接让全洛阳的士人轰动,天天聚集在学宫门口,催着学宫里面的人编书,因为当时说的是至少书编完了才开始收学生,但是后面书实在修不完了,不能一直不收学生,只能昭明五年开始教课。
  先给大家看学宫第一场考试,圣天子亲自出题的国考前十的卷子,不得不感谢洛阳学宫的地宫,这保存的太好了。】
  大晋第一批国考前十的卷子一拿出来,上面那密密麻麻又清晰可闻字迹先是晃了大家一眼。定神再看,好家伙,天文地理,历史文化,地方治理,军队农桑,你什么都考啊!
  如果是选官都这么选,那难怪最后学派们都合流了,因为这种术相关的,和他们的道确实一点都不一样。
  小白:真是好眼熟的字体,想睡觉了。
  【看完第一届大晋国考,我们在来看学宫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得考试。几千个士人,就选一百多个进去,人均分数最少九十往上。
  当然,为了给学宫创收和给不上进的贵族们一点面子,圣天子也是有留特别通道的。
  每年给十个名额,没考上的贵族子弟可以花钱买,一分十金起步。】
  贵族们脸都绿了。
  这是关照吗?
  主动花钱进去丢脸,还得谢谢他是吧!
  太子惊叹:“小白,这主意你怎么想到的啊!”
  小白:“……”
  一点生活经历罢了。
  【然后入了学宫,那是期中考,期末考,朝廷来选拔人才了能更是要考。甚至考试都不只是个人和家族的事了,还关乎学派和家乡的面子。
  比如某位没考进洛阳学宫,靠着天子给的名额,硬是花了三百多金买进学宫的贵族子弟,进去之后也不能摆烂,最后把自己学的受不了,直接退学,投笔从戎去边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