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蜀地开盐井,修都江堰,发展蜀地丝竹造纸技术,把茶园开到了蜀地,大力提升了蜀地的经济文化。
河套地区,分农具、升武器,开关市,开盐湖,大力发展畜牧业、羊毛纺织业、乳制品加工业,让边区富裕起来,成为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结合典范。
西北地区大力发展丝路贸易、骆驼养殖……
吴越地区兴修水利,推广轮作、套作耕种技术……
南方经济作物种植加工园……
大晋在他手里的几十年,领土扩张并且很稳定地传给了下一代,经济文化教育高速发展,天下再无诸国子民,只有晋人。
大晋从他开始,变成地球上独一档的文明,在商队和匈奴人的马蹄能到达的地方,所有这些地方的人口中,大晋都是一个富裕、和平、文明的地上天国。】
长长吐出一口气,穆王孙高兴道:“此乃天下归心!”
第五婴也下了决心,“崇之,你喜欢什么封号?”
他要废太子!他也要被后世人不停地夸夸!
早做好心理准备的第五崇之高高兴兴道:“就梁王吧,求定给小白选了这个,现在给我也不错!”
穆王孙想说什么,公孙弘抢在他前面,高呼“陛下圣明”。
穆王孙赶紧眼睛看向旁边还在记录历史的起居郎,“别记了,拿布帛和笔墨来,老夫来替陛下草拟立太子的诏书!”
朱平拉住恩师穆王孙,“老师,您资历大,我大晋第一封立太子的诏书也是您亲自写的,这废太子的也由您来写吧。再立太子的就让我来代笔!”
第五婴:“……孤可以自己写。”
第五崇之:“我这个前太子来写不好吗,更显得我们第五家兄弟情深!”
小白:“有人问过我的意见吗?我不想做。”
朝堂上静默一瞬,大家就继续争吵自己的去了,似乎小白什么都没说。
第五婴抓紧时间自己把册封诏书写好,第五崇之作为太子,也不写废太子诏书了,第五婴就让他写自己的太子禅让诏书。
【战略家,这个称呼和政治家很相似,但区别很大。
作为政治家的圣天子,主要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治事务,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工作内容是具体的政令制定、管理朝廷。
战略家的圣天子,则更侧重于全局性的战略规划和长远目标设定。负责制定和实施长期的战略计划,以确保组织或国家的长远发展和胜利。
战略家需要具备宏观视野和全局意识,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圣天子的战略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好几件事看出来。
在他决定和匈奴签订盟约的时候,他就看出来,草原民族这个生态位是不可或缺的,以前是东胡,现在是匈奴,没了匈奴,以后也会有其他人。
所以他一早就想好了要自己找个能拿捏的邻居匈奴,用盐卡住匈奴的咽喉。
关市贸易,以前我们都说是的农、牧文明间友好贸易,说圣天子会挣钱。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那些丝绸和酒都是挣外快的添头,圣天子压根就不缺钱。
圣天子的真正目的,是让本来缺盐的游牧民族能够有一个和平获得盐的方式,并且让他们习惯这种贸易换取盐的方式。
还通过贸易,让他们的贵族主动多养羊,把羊毛都卖给晋人,而做出来的羊毛纺织品,大部分都晋人消化了,也有一部分又能流通回了草原贵族的衣橱。
至于贵族多养羊,甚至侵吞底下人的羊,导致草场不够吃,底下人活不下去怎么办?
没关系,除了在草原自生自灭,做商队强盗然后被周祀的骑兵扫除,也还有其他出路。
他们可以来归晋城,帮归晋部的牧民收割、储存牧草,挣个口粮,好歹还能勉强活着。
想挣多一点,那可以加入商队,给商队做保镖,或者给归晋部做雇佣兵。有养殖、兽医、牧草培育技术的话,恭喜你,可以进入大晋,朔方牧场欢迎你。
合同期表现优异,甚至能举荐你去长乐学宫做老师,包吃包住还有身份地位,给你发优秀晋人才有的路引。
草原也不是没有人才,找一找,总能找到对大晋有用的人才,而大晋欢迎一切优秀的人才。】
大家听懂了,这是拿真金白银来收买匈奴贵族,人为激化匈奴的内部矛盾。
被大晋收买了的匈奴贵族,好好的自然愿意臣服大晋,他们能活得好,南下的意愿就也不强,有他们这个熟悉的邻居在,总比又来一个新生势力强。
贵族们安分了,底下人不安分,能量也有限,还可以拿来给大晋练兵。
这种时候,大晋还能以极低的代价,把草原的低端劳动力和优秀人才吸引过来补充自己……
怎么想都是好处多多的事。
公孙弘已经思考起来这事的隐患,“只是我大晋也必须兵强马壮,方能震慑夷狄。而且大量胡人南下,还需得提防他们串联。”
朱平也赞同,同时提问,“这个打工,除了牧草、放牧,不知能否让匈奴人代为耕种?”
“胡人哪里会耕种?”
“教一教呗,万一他们真的可以种呢?”
众臣讨论着,最后看向小白,“太子殿下,您怎么看!”
新出炉都没过五分钟的小白:“……我还是个孩子,我什么都不知道。”
【要说圣天子在农学史上的地位,那就离不开他对农业的一系列重视。
在圣天子刚即位那会儿,他就看洛阳玄雍宫里的空地不顺眼,把承明殿后头的空地都给用上了,拿来种田。
圣天子可不是只会吩咐别人干活的君王,他自己也亲自下地耕作,在玄雍宫种大豆和麦子,实验出了麦豆轮作法和冬小麦的种植。
在大晋之前,我们都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但是冬小麦是每年秋收后播种,来年五六月收获,由于冬小麦抗旱能力强,寒冷的冬天又能冻死害虫,夏天收获之后空着的几个月时间还能种种蔬菜。
而麦豆轮作,也是圣天子为我们试验出来的科学种植方式。
长期种植粮食作物,对土壤肥力消耗过大,但是让土地在那里空置一年,吃不饱的时代无法做到。
而豆科植物,它们根系的根瘤菌可以为土壤提供大量氮素,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不同植物的轮作模式,也可以打破病虫害的发生周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都习惯了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的晋人愣住了,没想到还有能够秋天播种的麦子,夏天收获的种植方式。
的确,如果能好好的把这一年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秋冬播种,夏天收获,然后夏天到冬天之间还有几个月的日照时间,严格把控一下,可以将阳光的用率达到最大。
听后人所说,冬小麦还能冻掉害虫,好处简直不要太多。
那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这麦子,要如何抗得过冬日严寒?
或者说,冬小麦的品种,是外来的还是人为培育出来的?
【在长安农学院建立以后,圣天子把在玄雍宫跟着她一起打理田地的宫女、太监也带去了长安,让他们作为第一批农学生,学习、实验出了嫁接、育种、沤肥的技术。
每一项我们现在觉得司空见惯的耕作技巧,都是当时的人经过一年年的实验,记录,流传给我们这些后辈最适用的方式。
这些农学生不止自己研究如何改良作物,改良肥料,还把这些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学生,推广到大晋各处。
也也正是因为对育种的重视,让我们的农民一直都有留存种子的意识,哪怕是有了更适用于种植的新种子,过去的旧种子大家依然好好保存。
我们经常能在不小心挖到古墓的时候能挖出主人储存的种子,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育种意识的重视。】
尽管有一些名词大家现在听的一知半解,但是改良作物、改良肥料这几个字,农耕文明的晋人瞬间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不外乎是让作物变得更好,让肥料变得更肥。
若是农学院的成立是为了这些,那圣天子带着农学生的研究,简直就是利国利民的最大之事!
【圣天子从未立下什么誓言,但他积极发展农学,保护水土的前提下努力扩张耕地,开发种植园来加工糖,通过北边的牧场来大肆养殖牲畜……
在这一系列行为下,我们其实可以窥见他内心从未宣之于口的愿望——让天下晋人不会再被饿死。】
听到这话的晋人,无不心头一震。
天下晋人都不会被饿死。
哪怕是诸学派的先贤,能够想到的美好国度,也不过是社会稳定,没有战争,人与人之间彼此友爱,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人人皆能识得道理。
从来没有人想过天下人都能吃饱饭,因为这是痴人说梦。
穆王孙等朝廷公卿,本以为自己之前已经从那位陛下的政令之下,见到了他对大晋的构建,窥见了圣天子的雄伟之心,却没想到自己还是浅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