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九零拆迁,我有一栋楼> 九零拆迁,我有一栋楼 第6节

九零拆迁,我有一栋楼 第6节

  不到一个小时,江灿的鲜肉包子和茶叶蛋都卖完了,她收摊去早市买菜,中午卖快餐,她买了两只四五斤重的大公鸡,一斤鸡肉2.2元,一共花了23元,老板杀鸡的时候,江灿把鸡血也留着了,两只大公鸡流了快一碗的鸡血。
  又在猪肉铺子上挑了十来斤肥瘦相间的猪五花,十来斤的猪大肠,猪蹄子、猪耳朵、猪尾巴、猪头肉、心包肉也要了不少。
  猪肉铺子的老板抹了零,还多送了四个大棒骨呢。
  这些就把早上卖饭赚的一百块钱花完了。
  路过牛肉摊子的时候,她就挪不动脚了,既然晚上卖卤货,牛肉肯定不能少。
  牛肉摊子上有两个四十来岁的女人正在挑选牛肉。
  其中一个大姐穿的很时髦,耳朵和脖子上戴了金耳坠和金项链。
  江灿多看了两眼,这金子可真好看。
  两人脸上喜气洋洋的凑在一起说着话,洋气女人道:“你家准备在哪儿买房子?我看中了幸福新城的商品房,准备再添一些,买一套七十多平的商品房,那房子建的漂亮大气t。”
  另外一个女人道:“我家钱不够,我那口子说买一套院子住,一万多就能买。到时候在院子里种上菜,也舒服。人大老板心善,不用咱们立刻搬走,我寻思着,什么时候让搬走,我家什么时候再买院子。”她羡慕的看着对方:“美云,你这金耳环和金项链刚买的吧,真好看。”
  “昨天拿到钱,我就去商场里买了,要不是买商品房,我还想再买个金手镯呢,我这省吃俭用半辈子,如今发了财,必须得给自己添点东西。今年可真是走了狗屎运,那破房子撑死卖个两万九,咱们卖了四万呢!都快翻一番了,谁能想到那大老板能看上咱们那筒子楼啊。”
  “要不是大老板不让往外说,我非得告诉彭英那小贱人,让她听听咱们房子卖的价格,眼馋死她。”
  两个人又哈哈哈哈的笑成了一团,又继续的吐槽着,名叫美云的洋气女人还准备让儿子卖掉搪瓷厂车间的工作,花钱买个坐办公室的工作。
  江灿支着耳朵在旁边听,其实两人声音挺小的,可谁让江灿听力好呢!不过有些也听得不那么清楚。
  可光听到的这些就不得了啊!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啊,难不成人家大老板做慈善呢。
  江灿支着耳朵听得更认真,希望两人能说更多有用的信息。
  很快,那洋气女人买了五斤牛肉,另外一个女人也买了二斤。
  江灿看两人准备走,凑过去问:“姐,你们哪儿住?我家也在搪瓷厂住,姐能不能在中间牵个线?让人买了我那房子,我不让两位姐姐白帮忙。”
  第6章
  两个女人脸上的笑容一……
  两个女人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在了脸上,两人对视一眼,洋气女人开口道:“啊?你说啥?什么买房子?我不知道啊。”
  另外一个女人也道:“没有的事情。”说完赶紧走了,仿佛后面有怪物追赶一样,还低骂了一句:“鬼鬼祟祟偷听人说话。”
  那大老板可是说了,卖房子的事情不能往外说,后面会再给五百块钱的封口费,封口费还没有到手呢。
  两人声音这么小,还能被人听到,看来这事情,还是不能在外头说。
  江灿:!!!
  大老板高价买了房子不让卖家立刻搬走,还不让卖家往外说的?
  那房子绝对值这个价格,不然大老板也不会做赔本买卖。
  为什么?
  江灿脑海里一下子浮现了两个字:拆迁。
  她的心开始狂跳,仿佛行驶在大海上的小船,不得安稳。她看着那两个女人的背影,消失在早市上,恨不得现在就去把事情调查清楚。
  她吸了口气,还是先买菜,不能耽误中午卖快餐,干脆利索的挑了一块十来斤的牛腱子肉,这会儿都不心疼钱了。
  只要想一想拆迁,她眼前就开始闪金光。
  又与卖牛肉的大叔打听认不认识刚刚的两个大姐。
  大叔还真认识,说两人都是搪瓷厂的工人,那洋气的女人似乎是叫姜美云。
  江灿刚刚就猜到两人是搪瓷厂的工人,这年代,儿子是搪瓷厂的工人,基本上大人也都是了。
  江灿付了钱,又去买了豆腐、豆皮、腐竹、面筋、木耳、海带丝和莲藕,葱姜蒜也要了许多,另外又买了四个木桶和一个扁担,两个大一些的装米饭和汤,小一些的装菜。
  让师傅帮忙加工一下,用扁担把四个木桶连上,能挂在自行车两边。
  这也容易,都不用江灿再加钱。
  把扁担往自行车后座上一固定,一边两个桶,非常结实。
  还有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这个也不能少。
  一趟早市下来,花了快三百。
  她真想现在就去搪瓷厂,看看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不过这一自行车的东西,来回跑一趟,会耽误中午卖饭,到底是忍住了。
  她得先稳定住卖饭的生意。
  到了家,江灿准备午饭,中午卖辣子鸡、红烧肉,再用大棒骨煮个排骨豆腐汤,先把米饭蒸上,又把四个大桶清洗干净,还用热水烫了烫。
  用煤炉子把骨头汤炖上,汤要煮久一点,味道更香。
  忙活了一上午,饭菜一个个的炒好了,味道太浓郁,把隔壁小孩儿都馋哭了,来了几波邻居问江灿怎么卖的,见饭菜还没有全部炒出来,想在厨房里等着。
  其实是想学师,万一学得好,说不得也能出去摆摊呢,就算学得不好,自己做饭也能好吃点。
  但都在厨房里怎么能行,不卫生不安全啊!人多就容易出事,而且随便顺点肉菜,她都发现不了。
  江灿不惯着别人,都在院子里等,厨房不让人进来。
  隔壁的邻居吐槽:“不就是看两眼吗?小气吧啦的。”
  江灿懒得搭理,当没听到,等饭菜做好以后,盒饭先卖出去了五份,一份五块钱,一大勺米饭和两菜一汤。如果自己带餐盒的,就多给盛一块肉。
  邻居们都自带餐盒了。
  那一块红烧肉可不小呢。
  等到十点四十,江灿直接撵人,锁了门去轧钢厂门口卖饭,路过街口时,江灿亲亲热热的和周红玲打了招呼。
  打烧饼的大娘看到江灿去轧钢厂卖饭,高兴的不行。
  这里少一个卖饭的,她生意就要更好一些呢!
  轧钢厂是万人大厂,更是热闹,路口都是摆摊的,卖什么的都有,江灿来得晚,前面根本没有位置,她只能找一个有些偏又比较靠后的地方。
  如今失业率高,很多下岗工人都开始做生意,卖饭是小本买卖,选择这个的人也多。
  江灿有些担心这偏僻的位置卖不出去饭菜,不过多想无益。
  又过了一阵子,轧钢厂里铃声响起,下班了。
  不愧是万人大厂,人是真多,乌压压的一群人,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是步行,三三两两的朝着小吃摊挤去。
  小吃摊也热闹,纷纷叫卖着自家的东西。
  江灿掀开两个小木桶的盖子,香味一下子就出来了,她本来担心自己位置靠后,怕是不好卖,但别人眼尖啊,她这么漂亮,在乌泱泱的一群人里,太显眼了。
  她这边很快就围了一群人。
  只要有人过来,看到那两个木桶里的辣子鸡和红烧肉,就能挪不动脚。
  江灿很快卖出去了第一份,“好吃您再来啊,晚上还有卤菜。”
  有了第一份,后面就更顺利了,她一边收钱,一边打饭,反正跟前的人就没有少过,也有人打听江灿多大了,住在哪里,江灿就告诉别人,她已经结婚了。
  红烧肉很快卖完,辣子鸡还剩下一份半,卖给了一个年轻的姑娘,三块钱包圆。
  江灿看着一干二净的饭菜,摸着鼓鼓囊囊的钱包,心里美啊,她也没数到底卖出去多少,肯定得有五六十份的。
  这钱真好赚,她可太高兴了,等会儿就去搪瓷厂!!!
  她迫切的想要打听更多更有用的消息。
  “江灿。”
  听到有人喊她,江灿抬头看去,一个中年男人站在不远处,他穿着白衬衣和黑裤子,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很是儒雅。
  是江灿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孙文峰。
  江灿站直,喊了声:“老师。”
  孙文峰走过来,看着她欲言又止,最终叹了一口气:“学校门口的几间门店是学校的,我替你周旋,让学校便宜租给你,你不如去门店做生意,不用风吹雨打,也更稳定。”
  江灿是有些心动点的,守着学校门口做生意,会很赚钱,不过她还是拒绝了:“谢谢老师,您已经帮我很多了。这里卖饭就挺好的,也自由。您吃饭了吗?我请您吃饭。”
  就她的名声,学校怎么可能租给她。
  就是租给她了,那些学生家长也不会同意的。
  他们会闹腾的更厉害,让她做不成生意,也让孙文峰难做。
  孙文峰:“我吃过了。你快回去休息,累得不轻吧。你不愿意在学校旁边,那我再想想办法,你师娘是轧钢厂的,我问问她有没有路子能让你去轧钢厂食堂卖饭。”
  江灿感动的眼圈都红了,“老师,您不用为我操心了,我真挺好的。”
  高中三年,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班主任照顾了她太多太多。
  她第一份家教工作,就是班主任给她介绍的,她赚到了比刷盘子更多的钱,能交学费生活费,也能买更多的教材资料。
  她没敢与孙文峰说她准备复读的事情,她怕找不到学校,凭白让老师失望。
  等孙老师进了轧钢厂后,她骑着自行车离开,心情很是沉闷,被学校开除时的记忆再次涌上来,她深吸一口气,这些都不算什么,现在最重要的是搪瓷厂的家属楼,她直奔搪瓷厂。
  搪瓷厂挺远的,骑车过来花了快二十分钟,她在附近晃了一圈,听路边老太老太太聊天,大家都是怨声载道的,厂子效益不好,工资都要发不起了,大家都怕厂子倒闭。
  江灿打听到了姜美云家的位置,等到了她家楼下,仰头看着五楼,这爬上t去老费劲了,筒子楼还是共用水房和厕所呢。
  哪有商品房住着舒服。
  大老板为啥要高价买这里的房子,还一买就是两套。
  她越发觉得里面有情况,这里的房子以后肯定很值钱。
  她又找了几个小孩,用糖哄着对方套话,也不用问别的,就问家里日子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添置什么家电,有没有吃好吃,有两个小孩子说最近家里添了大彩电和洗衣机,而且吃的可好了,他们想要什么家里给什么。
  这两孩子并不是姜美云两家的孩子。
  卖房子的人家不止两户。
  有人在高价买房。
  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批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