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54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54节

  朱雄英问道:“你不生气吗?”
  陈景恪笑道:“生气倒不至于,难免心里有点堵,随他们去吧。”
  “我很喜欢看他们对我不爽,又拿我无可奈何的样子。”
  朱雄英见他确实没放在心上,也松了口气。
  他还是很怕陈景恪误会的。
  陈景恪对外的身份就是郎中,私底下还有个算学高手的头衔。
  可不论是郎中还是算学高手,当了太孙伴读,读书人心里就很难受。
  早就想将他换下来了。
  尤其是上次太孙坠马,读书人可是找到了机会。
  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攻击陈景恪,而是说太孙身为国之储君,不应该舞刀弄枪,容易伤着。
  作为储君应该多读圣贤书,将来垂拱而治,这才是明君之道。
  尤其是陈景恪离京去了长安,他们就以为机会来了。
  既然陈伴读不在,就先临时找一个吧。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目的,什么叫临时?
  临着临着就成事实了。
  而且他们很聪明,这次推举了叶兑的重孙叶云流。
  叶兑是大本堂的先生,太孙的老师。
  叶云流也在大本堂读书,和太孙相熟。
  推举他,成功的概率更高。
  至于叶兑和叶云流,不支持也不反对,你们推举我就上,你们不推举就算。
  其实这种态度就是默认想抢这个位置。
  只是碍于救命之恩,不好意思开口。
  毕竟叶兑都来大本堂教书了,要说不想给自己重孙谋个更好的起点,那是骗人的。
  可惜,纵使他们万般算计,都想不到陈景恪在老朱心目中的真正地位。
  任凭他们怎么说,朱元璋就是不松口。
  去求马皇后,要么是打太极,要么就说去问陛下。
  努力几个月,碰了一头包,都毫无所获。
  不过这些人并没有放弃,在他们看来,朱元璋是怕陈景恪不肯用心给太子治疗,才不愿意换伴读。
  等太子身体调理好了,再想办法也不迟。
  不过陈景恪并不在意,只要他想,没人能动他太孙伴读的身份。
  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一路回到京城,白英被安排临时住下,陈景恪随朱标进入皇宫去见朱元璋。
  进入乾清宫,却意外的发现,朱元璋身边站着一位十四五岁的秀丽少女。
  福清公主?
  她怎么会在这?
  陈景恪心下疑惑不已。
  在宫里一年多,朱元璋的嫔妃和子女他全都认识。
  这个少女就是老朱的第八女福清公主,深得老朱疼爱。
  平时出现在老朱身边的频率,是一众公主里最高的,甚至超过了部分皇子。
  只是今天是太子外出归来,有很多工作需要汇报。
  没想到,这么重大的场合,她竟然也能出现。
  要知道老朱培养女儿的态度,和培养儿子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对待儿子,那恨不得是文武全才。
  培养女儿,都是往贤妻良母方面来的。
  更是从不许女儿参与朝政。
  福清公主出现在这里,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
  不过这都是皇家的事情,不管老朱是怎么想的,都和他一个外臣无关。
  所以只是瞅了一眼就懒得思考了。
  反倒是朱标,看到自己八妹出现在这里,就什么都懂了。
  心中不禁叹了口气,还是慢了一步了。
  他本就有和陈景恪联姻的打算,一开始心中的人选也是八妹福清公主。
  只是老朱顾虑重重,就暂时熄了这个想法。
  后来去太原见到朱棡,在他的提醒下,决定用自己的嫡长女联姻。
  本来已经计划好,回京就和父母商量一下。
  谁知道,老朱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将他所有的计划全都破坏了。
  面对这种情况,他能怎么办?
  总不能大喝一声,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太不讲武德了吧?
  所以只能将这个念头彻底掐灭。
  不过八妹本来就是他中意的人选,倒也乐见其成。
  年龄相仿,都很聪明,多才多艺。
  虽然陈景恪的才华要高那么亿丢丢,但自家妹子的样貌也是一等一的好啊。
  郎才女貌吗,两人简直天作之合。
  陈景恪还不知道这些,行过礼之后就站在一旁等待问话。
  朱元璋朝福清公主使了个眼色,怎么样?
  福清公主俏脸微红,转过头不去看他。
  “咳。”朱标干咳一声,提醒老朱这还站着俩大活人呢,有啥事儿能不能过后再说?
  “爹,这是我带回的陕西和洛阳资料,请您过目。”
  朱元璋直接将材料仍在桌子上,说道:“该知道的早就在信里说过了,还有什么可看的。”
  随即他就正色的道:“你确定要将新都放在洛阳了?”
  一旁的朱雄英惊讶不已。
  啥,新都?这么快就确定了?
  你们不再商量商量?
  而且,为啥没人问我的意见啊,我可是堂堂太孙呐。
  福清公主也同样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新都?
  是新建一座陪都,还是准备迁都?
  眼睛‘不经意’扫过陈景恪,见他表情不变,就知道此事他早就知道了。
  这么大的事情,他都能提前知道。
  果然如爹爹所言,他很受大家的重视啊。
  朱标颔首道:“孩儿以为,洛阳是当前最为合适的地方。”
  他拿出了一张硕大的地图,上面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许多线条。
  “将新都放在此处……四面山脉就是最好的防线……”
  “交通方面,黄河回归故道,开挖广通渠……可勾连东西。”
  “恢复隋唐运河,可连通南北……”
  这正是之前他和陈景恪商量的计划,在信里也和朱元璋商讨过。
  但当面说,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也可以解释的更加详细。
  朱元璋不禁连连点头,如果这个计划能实现,那大明未来的潜力将会更大。
  朱雄英和福清公主,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规划图,都不禁感到震惊。
  迁都,黄河改道,恢复隋唐运河,哪一件都是举世瞩目的大事。
  而现在,一个计划竟然能涵盖这一切,实在太宏伟了。
  福清公主敬佩的道:“殿下,这个计划是您做的?太宏伟了。”
  朱标打趣的道:“一年没见就生疏了?喊什么殿下,叫大哥。”
  福清公主惊喜不已,连忙行了个万福礼:
  “大哥。”
  要知道宫里的公主,和年龄稍小的皇子,从小就喊朱标殿下的,她也不例外。
  没想到今日竟然被要求喊大哥,这份殊荣如何不让她惊喜。
  但一个疑惑也随之而来,为何大哥会突然对自己亲近了?
  莫非是因为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