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74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74节

  而且这种搞好关系的成本也非常低。
  如果李善长的猜测是错的,那也无所谓,就当是增进姐妹感情了。
  如果猜测是对的,那收获就大了。
  总之就是,稳妥。
  这时,李善长才对儿子说道:
  “对了,陛下让你负责黄河改道之事。”
  “你尽快和白英见上一面,问清楚该如何着手。”
  “记住,改道之事以他为主,你是去辅佐他管理好人员和物资的。”
  “啊?”李祺被这个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整个人都呆住了。
  -----------------
  随着小会议的结束,迁都和黄河改道两件大事,快速传播开来。
  整个应天沸腾了。
  不是因为黄河改道,对应天百姓来说,黄河改不改道和他们没啥关系。
  他们关心的是迁都。
  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迁都?
  如果真的迁走了,那我们岂不是没办法当京畿之民了吗?
  天要塌了啊。
  可不能迁啊。
  然而他们说了根本不算,只能自己私下抱怨。
  读书人群体的反应就比较两极化了。
  要么特别支持迁都,应天的地势确实有点问题。
  中原是华夏龙脉所在,理应将都城放在那里。
  更何况还有别的好处。
  剩下的都是非常反对迁都的,劳民伤财,太折腾了。
  然而他们说的依然不算。
  真正能影响到此事的是百官。
  但对迁都这个事儿,百官的反应比较平淡。
  皇帝一直想迁都,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凤阳都城可是建了足足六年,足见皇帝迁都的决心有多大。
  这次宣布的虽然有点突然,但还在意料范围内。
  而且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地点。
  他们比较关注的是黄河改道。
  黄河改道牵扯太大了,河南山东以及整个淮水流域……涉及的区域太广了。
  但凡还有点责任心的,都很难不关注这件事情。
  虽然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改道好,可真正实施了,要说心里不忐忑那是骗人的。
  都怕万一啊。
  对于凭空冒出来的白英,有人嘲笑他不知死活,但了解他的人,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毕竟,这是一个为了家乡甘愿赴死之人。
  当然了,要说百官最关注的,还是军户改革。
  还是那句话,大家都不傻。
  朱元璋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怎么可能还猜不到真正用意。
  就是要搞军事改革。
  这可不是个小事儿。
  军队要是闹出乱子,那问题可是比黄河改道失败还要严重。
  所以皇帝到底要如何改革军制,这是眼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不只是文官关心,武将更关心。
  五军都督府第一时间就走门路,去打听消息。
  自然是什么消息都没打听到。
  皇帝只是下了一道旨意,让他们尽快将二十万军户抽调出来。
  同时下令户部,在洛阳各县为这些军户划分土地。
  而且不能让他们住一块,要打散安插在各村落之间。
  并准备农具、种子等物品。
  务必要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军户安置妥当。
  虽然五军都督府很是不情愿,但也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
  只能在不影响边防的情况下,从各地抽调了二十万军户移交给户部。
  而户部更不敢怠慢,户部左侍郎邱广安亲自坐镇洛阳,安置这些军户。
  就在这纷纷扰扰中,远征云南的大军凯旋归来,不日即将抵达应天。
  第154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
  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
  十六年,云南基本平定,朱元璋下诏大军还京。
  同时命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
  经过数月跋涉,大军终于在三月中旬回到应天。
  太子朱标代朱元璋出城迎接,朱雄英纯粹是自己好奇,想要跟过来见见世面。
  陈景恪也被拉着一起出来。
  京城百姓也夹道欢迎王师凯旋。
  远处升起一道烟尘,大地也传来微微震动之声。
  大家都知道,大军即将到达,纷纷踮起脚尖观望。
  没多久,一支骑兵率先出现。
  黝黑的铁盔顶在头上,甲胄闪耀着阳光,林立的长枪直指苍穹。
  身躯随着战马行走而起伏,整支队伍如同波浪一般起伏不休。
  只一看就知道,这是精锐骑兵特意摆出来的造型。
  但只看周围人敬畏的表情,兴奋的目光,就知道效果非常好。
  骑兵后面就是步兵队伍了,迈着步伐缓缓前行。
  陈景恪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之前他出于好奇,跑出来看过好几次大军凯旋。
  所以也没有特别的感觉。
  更并没有生出什么,‘大丈夫当如是’的感觉来。
  后面就是傅有德、蓝玉两人,率众上前参拜太子太孙。
  陈景恪还是第一次见到两人。
  傅有德的模样倒是挺符合想象的,一个面容坚毅的老头。
  反倒是蓝玉的模样,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本以为蓝玉会是一个精壮汉子,毕竟他最早就是以冲阵闻名的战将。
  但面前这个蓝玉,却身材微胖,还带着点小肚腩。
  如果不是黝黑粗糙的皮肤,还以为是哪来的大财主。
  属实有点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想想也就明白是什么原因了,战阵冲杀,谁的甲厚谁的力气大,谁就厉害。
  一般情况下,胖子的力气是要远超过瘦子的。
  但太胖会影响敏捷,蓝玉这种体型就比较合理了。
  微胖,力气足又不失敏捷,能穿的了厚甲,舞的动大刀。
  蓝玉的眼神犀利,脸上带着桀骜之气。
  只有面对朱标的时候,才表现的比较谦恭。
  不过陈景恪发现,他看向朱雄英的时候,目光会变得格外的柔和。
  而且姿态也摆的格外的低。
  接下来,他又做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大礼参拜过朱标之后,他不顾身上穿着盔甲,朝朱雄英行了个军中大礼:
  “太孙殿下,末将不负使命踏平云南元贼,今归来复命,请太孙示下。”
  “哗。”他身后一大群人也齐齐下拜。
  其中就包括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等军中骁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