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77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77节

  过了一会儿,朱雄英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可我总觉得,他如此帮我,我什么都不做心中有点过意不去。”
  陈景恪欣慰的笑了,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你小子要是真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那以后就别怪我留一手了。
  “所以殿下才说,让你去永昌侯府安抚他,而不是让你不要去。”
  朱雄英再次点头,原来如此。
  父亲一下就想到的事情,我还要在景恪的解释下才知道,我要学的还很多啊。
  然后苦恼的道:“可是我该如何做,才能让他知道是安抚他,而不是道谢呢?”
  陈景恪没有回答,起身来到书架前,找到《唐书》(新),将列传十四取出。
  翻开将其中一页折起,又重新将书合上。
  “将此书给永昌侯送去,看他作何反应。”
  朱雄英疑惑的将书接过,翻到折起的那一页,只见上面写着:
  “然婞直,颇以功自负,又廷质大臣得失,与宰相不平。”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
  “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太宗不怿,罢,召让曰:
  “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可及乎!”
  “敬德顿首谢。”
  这是尉迟敬德传。
  说他居功自傲谁都不服,还差点一拳将任城王李道宗的眼睛打瞎了。
  李世民很生气,就将他叫过来说,我以前也认为汉高祖屠戮功臣太过了。
  可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我才知道,杀韩信、彭越不是汉高祖做错了。
  而是韩信等人太过骄纵,不得不杀。
  一番话说的尉迟敬德汗流浃背,幡然悔悟。
  朱雄英哪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敬佩的道:
  “景恪你真是太聪明了,竟然能想到这种办法。”
  陈景恪笑道:“这就是多读书的好处……”
  “你将书给他送去,若他承认错误,就去宽慰他,表彰他的功绩。”
  “若他没有任何表示,你就去训斥他。”
  朱雄英连连点头,但又迟疑的道:
  “你说他这能改吗?”
  “呵……”陈景恪嗤笑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都快五十了,几无改变的可能。”
  “不过我们要的只是他的态度,只要他能收敛一些就好。”
  “而且送这本书过去,主要目的也是让他知道,你斥责他是在保护他。”
  “至于教育意义,反倒在其次。”
  朱雄英连连点头:“我知道了,这就让人将书给他送去。”
  陈景恪本想说,宫门都快落了,明天送也不迟。
  但想想还是别拖了,万一让蓝玉误会就不好了。
  -----------------
  宴会散场之后,蓝玉在宫门口与一众部下分别。
  他本人并未离去,而是在门口徘徊。
  他在等,等着宫里有人来见他,或者召他进宫。
  太孙的呵斥让他坐立不安。
  他虽然桀骜不驯,却也不是傻子。
  很清楚常蓝两家的未来,与其说寄托在太子身上,不如说寄托在太孙身上。
  这也是为何他把自己当垫脚石,为太孙树立威信的原因。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可宴会上太孙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之前他虽然帮太孙树立威信,可内心依然把太孙当小孩子看的。
  说白了,他和别人没区别。
  只是因为太孙是他外孙,所以他才表演的很尊重。
  但朱雄英那一巴掌以及呵斥,让他陡然明白,太孙就是太孙。
  就算没有自己帮衬,太孙依然是储君。
  只需给他一段时间成长,他依然能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威信。
  就如现在的太子。
  这个真相,一时间让他有些恍惚。
  他开始担心,太孙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表现,心生厌恶。
  若真如此,对他们家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越想他就越是懊恼,不是因为顶撞了朱元璋,而是为何要在太孙面前这么做。
  他期望宫里能传出消息,哪怕是一声斥责都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宫里却没有丝毫消息传出。
  把守宫门的人自然都认识他,但也只敢远远看着,不敢上前搭话。
  进出皇宫的人见到他,上前行礼问候。
  他哪有心思应酬,只是摆摆手让人离开。
  那些人显然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怕触了霉头,赶紧离开。
  一直等了快半个时辰,太阳已经西斜,宫门就快要落锁。
  他的心里就更慌了。
  没消息才是最可怕的,那意味着在太孙心里,自己毫无存在感。
  没多久,把守宫门的人开始做准备,这也意味着宫门就要落下了。
  蓝玉满脸失落,懊恼,又为自己感到不值。
  自己纵使有错,可也一心为太孙着想,没想到皆是一厢情愿。
  罢了,罢了。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宦官急匆匆的从宫里出来。
  见到他眼前一亮,连忙喊道:
  “永昌侯,永昌侯请留步。”
  蓝玉抬起的脚步陡然停住,看着奔向自己的小宦官,眼睛里浮出一抹喜色。
  “这位小公公,不知你找我何事?”
  他自己都没发现,他的声音是多么的温和,还带着点颤抖。
  小宦官受宠若惊,连忙行礼道:
  “不敢当不敢当,小的是伺候太孙的奴婢。”
  “奉太孙之命,给永昌侯送一样礼物。”
  说着,就递过来一本书。
  “太孙说,他读此书偶有所感,希望永昌侯也用心学习,必能有所得。”
  蓝玉恭敬的双手接过书,大声说道:
  “谢太孙殿下,蓝玉必用心研读,不辜负殿下期望。”
  小宦官点点头,正想说什么,发现禁军已经开始落门,连忙说道:
  “永昌侯知道便好……我还要向太孙复命,就先告辞了。”
  说完行了一礼,朝宫内狂奔而去。
  蓝玉罕有的拱手道谢,尽管小太监已经看不到了。
  然后看着手中的书籍,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太孙心里有我的位置。
  至于为何要送一本书过来,他心中也很奇怪。
  不过不重要,肯送东西出来就说明重视。
  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他生气,将我臭骂一顿,问题都不大。
  就在他准备翻看一下,这本书有何玄机的时候,更鼓的声音响起。
  第一声更鼓响,是告诉大家,宵禁快要开始了。
  还没回家的,赶紧回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