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86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86节

  “咱们同时提高他们的俸禄,还有乡衙门的设立,也是对文官的加强。”
  “若在公布军功爵制的同时,宣布这些有利于文官的举措。”
  “我相信,文武双方都会非常满意。”
  “到时候不论是军改还是政改,都将毫无阻力。”
  朱元璋似有所触动,不过并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而是脸一黑,说道:
  “你们两个不要一唱一和的忽悠咱,咱可不是蓝玉。”
  “哼,想让咱涨俸禄,没那么容易。”
  “此事咱要好好考虑,你们要是没事儿就赶紧滚吧。”
  陈景恪和朱雄英相视一眼,都知道朱元璋动摇了。
  只是这么大的事情,他自然不能轻易就决定。
  所以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话题。
  而且他们还能猜到,老朱这是要去寻找他的军师求援了。
  于是,也就不再说什么,一溜烟就跑了。
  看着活蹦乱跳的两人,即便心情有些沉重,朱元璋依然忍不住笑了。
  真是年轻有活力啊。
  不过,这俩家伙竟然想合起伙来说服咱,要不是咱聪明,还真被他们给忽悠住了。
  哼,以后和他们打交道要多留一个心眼,可不能被他们给耍了。
  心里这样想着,脚步却一点都不慢,起身直奔坤宁宫。
  就你俩能互相帮衬,咱就没有人帮衬了吗。
  嘿,咱有贤内助。
  见到马皇后,他就一脸悲愤的道:“妹子,你可要为咱做主啊。”
  马皇后心中一乐,脸上故作严肃的道:“怎么了这是,谁敢欺负你啊。”
  “当乞丐的时候被人欺负就算了,咱都当皇帝了,还能叫人欺负了不成。”
  “给我说说是谁,我帮你出气去。”
  这下轮到朱元璋绷不住了,道:“妹子你这话咱不爱听啊,咱当乞丐的时候那也是丐头,谁敢欺负咱。”
  马皇后一本正经的说道:“也是,那下次换成你放牛时候,那时候确实被人欺负过。”
  朱元璋气道:“咱能不提那时候的事儿不……”
  “哈哈……”马皇后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边笑边感叹道:
  “哎,当年你就是这么风趣,时常逗的我大笑,后来就变得不苟言笑了。”
  朱元璋在她旁边坐下,说道:“是啊,物是人非啊……方才我就想起了天德和遇春。”
  马皇后有些奇怪的道:“好好的,你怎么想起他们了?”
  朱元璋就将方才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听到朱雄英和陈景恪配合,将蓝玉耍的团团转,马皇后笑着说道:
  “这俩孩子,真是调皮。”
  “不过,要真能给蓝玉生出儿子来,也不枉被骗这一次。”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乖孙和咱一样聪明,将来肯定是明君。”
  “景恪的性格,有点像是天德,有才能识进退,不争不抢。”
  “最让咱开心的是,他们两个君臣相得,将来必成一代佳话。”
  马皇后点点头,又摇头道:“天德不如景恪,当初他可是谁都不服,几经打磨才有了现在的温润性格。”
  “景恪好像生就如此,拥有这般惊人的才华,竟一点傲气都没有。”
  “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才华根本不值一提,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对所有人都很尊重,即便是宫里的宦官,路边的乞丐,也从不歧视。”
  “这种性格,莫说当年的天德,就算是现在的他,都远远不如。”
  朱元璋想想,确实如此,说道:
  “还好,他很重视感情,这是他最大的软肋,否则咱可能真的容不下他。”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煞风景。”
  “说吧,找我什么事?”
  朱元璋嘿嘿一笑,就将设置乡官,提高百官俸禄的事情说了一遍:
  “你说,这个计划可不可行?”
  第160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
  提起俸禄之事,马皇后没好气的道:
  “我早就和你说过,俸禄太低是养不了清官的。”
  “就是头驴,你也得让它吃饱了才能拉磨。”
  “不让官吏吃好,他们哪来的心思去治民?”
  朱元璋咬咬牙,说道:“既然妹子你都这么说了,咱就给他们涨俸禄。”
  “就涨三成……不,五成,这下他们总不能嫌少了吧。”
  马皇后那叫一个无语:“你是堂堂大明天子,别和街头小贩一样行不行?”
  “还涨五成,涨五倍都是少的……”
  “你还别给我瞪眼,要不要我给你算一笔账?”
  “一名七品官,一年的俸禄是八十石粮食。”
  “现在粮价是五百文一石,一年的俸禄也才四十贯钱。”
  朱元璋争辩道:“四十贯已经不少了……”
  马皇后嗤笑道:“不少?那你知道现在雇佣一名长工,一个月需要多少钱吗?”
  “九百文,一年就是十贯零八百文。一个七品官一年的俸禄,相当于四名长工。”
  朱元璋支支吾吾的道:“那也不少了……”
  马秀英气结,道:“那你算过七品官的开销吗?”
  “需要个幕僚帮忙处理事情吧?牵马坠蹬的马夫,或者轿夫总需要一两个吧?”
  “总不能让人家堂堂七品官自己下厨做饭吧?厨娘也需要一个吧?”
  “迎来送往总是需要的吧,再加上……”
  朱元璋听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连忙说道:
  “好了好了,咱的好妹子,咱知道错了行了吧,你快别说了。”
  当年设定俸禄的时候,他才刚当皇帝,总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
  认为几十石粮食,总够他们养活一家老小了吧?
  老百姓可还都饿着肚子呢,咱当年连口吃的都没有。
  再想多要,那就是贪心不足了。
  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对很多事情的认识越来越深。
  自然也明白,官就是官,不能用吃饱肚子来要求他们。
  那是不现实的。
  “可是……涨五倍也太多了点啊。要不,就翻一倍?”
  看他抠抠搜搜的样子,马秀英都乐了,说道:
  “谁说全部翻五倍了?品级越高,涨的就越少。”
  “八九品翻五倍,六七品在八九品的基础上增加五成。”
  “四五品在六七品的基础上酌情增加,一二三品也以此类推。”
  其实一二三品官,基本也不靠俸禄养活自己。
  所谓俸禄,对他们来说,更多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所以没必要搞成宋朝那么夸张,一个月五十万文,比铸钱来钱还快。
  “京官和外官也不能一样,外官就多给一些钱粮。”
  “不过这一点倒是不着急,可以先提高官俸。”
  “等后续有需要的时候,再给外官额外发一份俸禄。”
  说白了,留着等下次需要收买文官的时候,再给他们涨。
  朱元璋唉声叹气的道:“这一下,要多支出好多钱粮啊。”
  马秀英笑着安抚道:“好了好了,都当皇帝的人了,别那么小气。”
  “现在给他们涨俸禄,他们要是敢贪腐,你再砍他们脑袋的时候,不是能更加理直气壮了吗。”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道:“涨了这么多俸禄,谁要是再敢贪腐,咱就诛他三族。”
  然而他根本就不知道,即便是按照马皇后的意见涨俸禄。
  大明朝的俸禄依然是历朝历代最低的。
  宋朝以前,只有京官有俸禄,地方官的俸禄来自于职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