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88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88节

  而普通军卒,他们关心的就比较简单的,军户取消后,如何安置他们。
  大明的军户有两种,一种是活不下去的百姓,一种是被强行划为军户的。
  后者强烈的想要获得自由。
  前者虽然虽然没有那么迫切,但也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不用再被军官们奴役。
  不论是将领还是军卒,都想知道更具体的情报。
  然而朝廷关于这方面的口风很严,连李善长都不知道内情。
  这更让大家坐立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一封诏书被送往北平,宣魏国公徐达回京。
  朱棣不解的问道:“爹这时候叫您回京做什么?”
  徐达斜睨了他一眼,小子跟我装傻是吧?
  你要是连这都看不出来,就不配当我徐达的女婿和徒弟。
  被看穿的朱棣尴尬的笑了笑,说道:
  “看来军改之事是真的了,爹这是希望您回去坐镇。”
  徐达这才满意的点头道:“军户制有大问题,只是以前没人能劝的动陛下,这次看来是有人说动他了。”
  “现在也正是军改最合适的时候,云南被平定,大明后方稳固。”
  “北元自洪武十四年被打残,就彻底失去了主动进攻能力。”
  “至少在三年内,大明不会再有大的战争。”
  “陛下选了个好时候……就是不知道新军制是什么样子的。”
  朱棣有些遗憾,这也意味着三年内,他没办法主动出击攻打北元。
  不过比起此事,他更关心另外一件事情:
  “您刚才说,有人说服了我爹,不知道是谁,竟有如此大的能耐?”
  第161章 功勋九转
  徐达慢里斯条的将诏书收起,问道:
  “你一个月和高炽通一封信,就什么消息都没打听到?”
  朱棣苦笑不已,自己这点小伎俩完全瞒不过老丈人啊。
  索性也就不再套话,直言道:“高炽虽然聪慧,但毕竟年龄还小,能打探到的消息不多。”
  “不过,我从他的话里听出,爹娘和大哥很重视陈景恪。”
  “我也有想过会不会是他,可他才多大,依靠什么获得我爹信任的?”
  徐达没有解释,而是说道:“这个世界总有许多,你无法理解的人和事。”
  “我以为我已经很高看陈景恪了,没想到他比我想的还要厉害。”
  朱棣追问道:“他到底做了什么,您不能告诉我吗?”
  “不能。”徐达果断拒绝:
  “也不要试图招惹陈景恪,你惹不起他。”
  朱棣有些吃惊,更多的是不服:
  “您莫要危言耸听,我堂堂亲王会怕他?”
  “爹还能为了他,将我杀了不成?”
  徐达说道:“那倒不至于,但能让你变成一个普通的亲王。”
  朱棣更加震惊,如果说这话的不是自己的老丈人,他肯定会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可正是因为说这话的是老丈人,他才更加震惊。
  凭什么?
  我爹是皇帝,我娘是皇后,我大哥是太子。
  我是塞王,亲卫卫队过万,有权力调动北平的兵马。
  这样的我,竟然不是一个小小伴读的对手?
  招惹了他,有可能会被贬成普通亲王?
  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将我爹给迷惑成这个样子?
  连亲儿子都不顾了?
  说起来他和陈景恪还是有些渊源的。
  王妃徐妙云产下孩子之后,一直在使用陈景恪制定的疗养之法调理身体。
  朱高炽在皇宫里,和他的关系也很好。
  当然了,朱棣是不敢和陈景恪结交的。
  你一个藩王私下结交太孙伴读,是何居心?
  但他对陈景恪关注一点都不少。
  别的不说,这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就足以让他关注了。
  正因为熟悉,他也知道陈景恪比较受重视。
  可怎么都没想到,竟然能重视到这种程度。
  看着不敢置信的女婿,徐达感同身受。
  他也是前几天没事儿干,拿着军用地图瞎捉摸,才意外发现了朝廷的布局。
  迁都,黄河改道,宝钞新政,军制改革,军户修新都,在地方掺沙子……
  这些政策,拆开单独看,也都是利国利民之策。
  真正让他心惊的是,这些大动作竟然都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大局。
  这些环节相互促进,减少其它环节的难度。
  比如用军户修建新都,既节省了民力,又安置了军户,减少了军制改革的麻烦,还在地方掺了沙子。
  宝钞新政也是一样,现在新钞推广已经进入瓶颈。
  其一是新钞数量少不够用;其二是偏远一些的地方不好推广。
  一个新都修下来,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还有就是,修新都要投入海量的钱粮。
  在不加税的情况下,朝廷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的。
  宝钞新政的成功,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最近一直在关注宝钞新政,知道皇帝手里握着至少四千万贯新钞。
  后续还有一亿多贯。
  约等于朝廷不花一分钱修建了一座新都,还解决了钱荒问题。
  这些事情,每一样单拎出来,他都要想很久才能明白。
  可现在竟然有人能布一个这样大的局。
  其眼界之广,智慧之高,胆量之大,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可现在有人做成了,就是那个少年,陈景恪。
  他也一度怀疑自己判断错了,可将事情从头到尾梳理一遍。
  又‘审问’了自己的好大儿徐允恭,得到了更多内幕,才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当时他比现在的朱棣还要震惊。
  然后就是深深的庆幸,还好早早就和陈景恪结下了善缘。
  他说朱棣惹不起陈景恪,也并非胡说。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知道了,一个这样的大才,和一个藩王儿子,哪个对朝廷更重要?
  当那个藩王儿子,主动招惹这个大才的时候,该怎么做?
  毫无疑问,将那个不开眼的儿子雪藏起来。
  他相信,朱元璋也会这么做的。
  想到这里,徐达拍了拍朱棣的肩膀道:
  “好好做你的藩王,不要操心军事以外的事情。”
  朱棣有些茫然,不懂岳父为何会和自己说这句话。
  他本来就只对军事感兴趣啊。
  最大的梦想就是深入草原,效仿霍去病、窦宪、李靖,封狼居胥。
  徐达笑道:“不懂没关系,为朝廷守好北平就可以了。”
  “至于陈景恪……老夫没猜错的话,他很快就要成你妹夫了。”
  “啊?”朱棣再次愣了一下,这话题转的也太快了吧。
  但这次他明白了岳丈的意思,自己的爹要用联姻的方式,来笼络陈景恪了。
  即便到了现在,他也不完全相信徐达的话。
  主要是太扯了。
  那就借着此事,来推断岳父所言真假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