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99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99节

  我的钱。
  可恶的毛骧,竟敢贪我的钱,该死。
  “那他确实该死,一定要把他们都杀了,把钱抢……收归国库。”
  马皇后并未发现大孙子的异常,继续说道:
  “朝廷好不容易才通过提高俸禄,稍稍稳住了人心,绝不能再出问题。”
  “所以李善长之事不宜声张。”
  “毛骧和他的党羽,必然是不肯善罢甘休的。”
  “就算陛下不让他们继续追查,他们也会私下动手,到时恐无法收场。”
  “所以,他必须死。”
  杀了他,既可以安抚人心,又能将李善长之事压下去。
  还可以缓解财政压力——虽然通过宝钞新政,让朝廷暂时没有这方面压力,可谁嫌钱多呢。
  朱雄英惊讶的道:“李善长之事,就这么轻轻的放过了?”
  马皇后说道:“事情总要有个轻重缓急,胡惟庸之事已经过去四年。”
  “其党羽大部分都已经被处死,剩下的这些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且李善长虽然知情不报,却并未真正参与……”
  “眼下正值大明变革的关键节点,又是用人之际,没必要因小失大。”
  朱元璋脸色阴沉,没有赞同,却也没有反对。
  朱雄英很是不甘心,看着陈景恪问道:“你也是这个意思吗?”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李善长就是墙头草,随风倒。”
  “现在胡惟庸已死,大明江山稳固,他也就不会有别的心思。”
  “所以倒不妨先用一用他的才华。”
  “等到变革结束,将这两份口供给他送去,他会自己体面退场的。”
  朱雄英问道:“他要是不想体面呢?”
  陈景恪笑道:“那咱们就帮他体面。”
  他看向朱元璋,继续说道:“李善长为大明建立,是立过大功的。”
  “当年陛下在前方征战,他协助娘娘稳定后方,为军队供应物资,从未出过差错。”
  “大明建立后,他又协助陛下建立了,官制礼仪、律法、封赏等等制度。”
  “陛下曾经说过他有萧何之功,足见其功劳之大。”
  朱元璋也不禁陷入了回忆,李善长确实是他的萧何啊。
  当年那么多大风大浪,都一起坚持走了过来。
  为何功成名就了,你却反而与咱生出异心了呢?
  难道就因为咱不喜欢你小心眼?劝告你不要随意羞辱他人?
  就让你心中生出了怨愤?
  咱是真不想当刘邦啊。
  李善长啊李善长,你说咱该拿你怎么办啊。
  陈景恪诚恳的道:“陛下,都是为大明流过血的功臣,纵使他们犯了错,也应该给他们留个最基本的体面啊。”
  马皇后也顺着这话劝道:“我知道,陛下心中还是念着当年情分的。”
  “否则以你的性格,早就下令将李善长抓起来了。”
  “既如此,给他一个体面又何妨,也算是成全陛下你和他的一番情谊。”
  “不管他是否领情,陛下都能无愧于心。”
  “将来史书直笔,也是一番佳话。”
  朱元璋表情终于松动,苦笑道:“还是妹子你最懂咱的心,好,咱就给他一个体面。”
  马皇后笑道:“我就知道陛下是个重感情的人。”
  陈景恪也松了口气,总算是将老朱安抚住了。
  果然还得是马皇后啊。
  之后就聊起了善后事宜。
  那个家奴和丁斌肯定是活不成了,正好将屎盆子扣在毛骧头上。
  而处置毛骧就更简单了。
  找个理由,将他的党羽全部调回京中,然后动用军队一网打尽。
  至于李善长,暂时先不动,加强监视即可。
  等变革结束,就让他体面的退场吧。
  剩下的就是老朱个人感情创伤了,这个只能马皇后去安抚,别人谁都帮不上什么忙。
  在事情商量好之后,陈景恪和朱雄英就识趣的离开了。
  将空间留给了他们老两口。
  出了大殿,朱雄英闷闷不乐的走在前面。
  陈景恪知道他心里为何不开心,就追上来,说道:
  “想不通是吗?”
  朱雄英点点头:“为什么不杀了他?在感情上,他背叛了皇爷爷对他的信任。”
  “在国法上,他也犯了死罪。”
  “就这样放过他,我心中实在不甘。”
  陈景恪顿了一下,说道:“你真以为他能活命,是因为变革离不开他吗?”
  朱雄英疑惑的道:“难道不是吗?”
  你刚才和皇祖母可是口口声声说,变革不能出乱子啊?
  陈景恪摇摇头,叹道:“不是因为变革离不开他,而是陛下根本就不想杀他啊。”
  朱雄英惊讶的道:“啊,为什么?”
  陈景恪说道:“因为陛下很重视和他的感情,不想刀兵相加。”
  “可他确实犯了死罪,又伤害了陛下的感情。”
  “陛下实在无法说服自己放过他,所以才会犹豫痛苦。”
  “我和娘娘不过是给陛下找了个台阶下罢了。”
  “现在,你懂了吗?”
  朱雄英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你这样说,我心里就好受多了。”
  然后他看向陈景恪,一本正经的道:
  “你放心,以后你要是犯了死罪,我也会和皇爷爷一样,给你留一个体面的。”
  陈景恪:“……”
  第167章 江南重税
  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正如毛骧,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为了求生的行为,反倒加速了他的死亡。
  就在那天下午,朱元璋给他下了一道密旨,将锦衣卫精锐抽调入京。
  准备对李善长及其党羽进行抓捕。
  为了防止走漏风声,必须秘密行动。
  毛骧没有任何怀疑,反而非常的兴奋。
  查出李善长谋反一事,总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了吧?
  这样皇帝就不会放弃自己了。
  而亲手拿下李善长这个文官第一人,肯定能震慑住那些不识趣的大臣。
  一想到这里,他就有些兴奋和迫不及待。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准备抓捕李善长的前夜,禁军突袭了锦衣卫衙门。
  毛骧当场被乱箭射死,还有数十人被杀,其余一百余人被抓。
  毛骧直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被放弃的会是自己。
  难道不应该是李善长吗?
  但他永远都不会知道答案了。
  朝廷的动作实在太突然,手段太激烈,就连最恨毛骧的文官,一时间都失了声。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之前百官弹劾了那么多次都没用,皇帝为何突然就对毛骧一党动手了?
  事前没有任何征兆。
  不搞清楚缘由,他们心中也难以安稳。
  很快他们就得知了‘真相’。
  早朝,朱元璋拿出了高达四尺的一摞纸,全部都是毛骧的罪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