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19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19节

  “夏天还好,冬日呢?”
  “李都尉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有些事情必须有人站出来才行。”
  李祺终于不再劝说,但他依然无法认同陈景恪的决定。
  百姓没那个条件洗头,这是他们的命。
  你身为太孙伴读准驸马,又不是没那个条件。
  何必为了一群贱民,就如此糟践自己呢。
  方孝孺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不屑的道:
  “一个庸俗之人。”
  陈景恪笑道:“方兄,清高是要不得的,我们要做的事情,也容不得清高。”
  “求同存异,方才是处世之道。”
  然后他又将李祺忠心任事的经历讲了一遍。
  方孝孺露出沉思之色,然后躬身道:“受教了。”
  随后白英急匆匆的赶来,看到陈景恪和方孝孺的短发,表情非常复杂。
  他知道陈景恪为什么要这么做,更知道最后受益更大的会是谁。
  所以他什么都没说,郑重的向两人鞠躬,然后转身离去。
  没多久,他以及他手下一帮老弟兄,全都变成了寸头。
  有几个甚至直接剃了光头。
  于是,工地上就出现了很多短发之人。
  而且白英特意在役夫中间,宣传这么做的原因。
  有病气论支持,又有陈景恪这个神医的名头在,大家倒没有质疑这么做的对错。
  只是蓄发是传承久远的规矩,现在突然要剃短发,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办法接受。
  但他们的行为,也让很多役夫产生了动摇。
  大家从原本的不理解,慢慢开始变得好奇。
  然后就有役夫受不了头上的虫子和小疮,也将自己的头发剃了。
  结果发现效果出奇的好。
  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周围一圈人。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剪掉了长头发。
  虽然和总人数比起来,剪发的人毫不起眼,但也很是壮观了。
  一种莫名的冲动,开始在人群中间酝酿。
  剃发之举,自然遭到了儒家出身的官吏的指责和反对。
  这时候方孝孺的嘴炮就有了用武之地。
  当场驳的那些儒生哑口无言。
  但他们没有认输,而是写了奏疏进行弹劾,同时写信将此事告知了师长。
  陈景恪也没有束手挨打,身为穿越者他更清楚舆论的重要性。
  在剃发的同时,一封奏疏已经送往了应天,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的清清楚楚。
  方孝孺也写了一篇数千字的文章,论述剪发和孝道耗无关系。
  开篇就用了孝经的那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本意是让大家爱护身体,不要自残,并没有说不能剃发。
  自古以来谁不剃发?这个世界上谁没有剃过发?
  男人发及肩,女人发及腰。
  如果不剪发,是怎么保持头发始终及肩的?
  胡须算不算法的一种?有几个男人没有刮胡须?
  某些腐儒一边喊着剃发不孝,一边剪头发比谁都勤快。
  这是什么?这就是伪君子。
  还有人拿曹操以发代首举例,意图告诉世人头发的重要性。
  曹操是奸雄,自己不讲信用,违反了自己的法令,随便找个借口糊弄人,竟然还真有人信?
  那曹操还用人肉做军粮呢,你们是不是也想学?
  曹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呢,你们是不是也想学?
  接下来就是讲剃发的好处,自然就是陈景恪的病气论,以及社会现状。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剪发百利而无一害。
  短发能减少九成的疾病,剪发才是爱护生命。
  你们这些腐儒,竟然要求大家留长发,就是草菅人命。
  接下来就开始上纲上线了。
  剃发是每个人的自由,自古至今理发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腐儒们为何抓住头发不放?难道头发真的如此重要吗?
  不,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这都是借口。
  维护头发不过是表象,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最后盖棺定论,谁反对剃发自由,谁就是伪君子,是草菅人命的真小人。
  陈景恪看后,也不得不说,方孝孺的文章果然是一绝。
  之前碍于礼法规矩,有点放不开。
  自从突破礼法约束,放飞自我,在喷人这一块真的是拉满了。
  然后他就将这篇文章一起送往了应天。
  其实他更希望的是有一份报纸,将这篇文章网上一登,那才叫热闹。
  但这玩意儿太危险了,老朱不一定会同意。
  而且自己的班底还太薄,现在还不适合搞。
  就在陈景恪不知道的情况下,李祺也上了一封奏疏。
  不是检举陈景恪的,而是在为他开脱。
  将工地的艰辛一点不落的写了下来,然后讲述为了防止疫病,朝廷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但依然爆发了好几场疫病。
  又讲了陈景恪到来之后,是如何的深入病人中间,如何的悲天怜人。
  还讲了陈景恪是如何发现蚊虫害人,为了减轻役夫的痛苦,毅然决然的剃发。
  反正在他的奏疏里,陈景恪都快成圣人了。
  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百姓……
  如果陈景恪看到这份奏疏,肯定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还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
  不出意外,剃发之事在应天引起了轩然大波。
  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将不孝的帽子扣在了陈景恪他们的头上。
  朝堂之上,不少大臣站出来弹劾,要求罢免陈景恪、白英等人的官身。
  但跳出来的基本都是小官,以及御史台的部分御史。
  大多数官吏都持观望态度。
  徐达、李善长等大佬,都老神在在,没有任何发言的意思。
  就连最应该站出来捍卫礼法的礼部尚书任昂,都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朱元璋表情不变,扫视群臣,问道:
  “咱问诸卿一个问题,有没有谁从未理过发?”
  群臣不发一言,因为所有人都理过。
  头发是一直在生长的,不理发那还不拖到地上去了。
  那些方才还弹劾陈景恪的人,顿时感到大事不妙。
  早就憋不住的蓝玉更是当场跳出来,说道:
  “回陛下,臣每年都会理两三次发,就算在军中也从未间断。”
  “在军中长发实在太碍事了,臣早就想剃掉了,只是缺少陈伴读这样的勇气。”
  “现在陈伴读做出表率,臣已经决定了,回府就剃成短发。”
  “不光臣要剃,家中所有男人都要剃成短发。”
  “日后臣要是领军出征,也会要求所有将士们剃短发。”
  他站出来支持,众人都不觉得奇怪。
  以他的性格,要是不站出来支持,那才有问题。
  只是他的支持貌似有些过火了。
  竟然要自己理发,还要求家中男丁,以及出征将士理发。
  熟悉蓝玉性格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的能做得出这种事情。
  这下很多人都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表示反对。
  “天下岂有强迫人剃发之事,实在有悖人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