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36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36节

  “你想推行剃发,有太多的办法,根本就无需大张旗鼓。”
  “说服陛下,先在军队里施行剃发,对你来说要容易的多。”
  “然后通过军队来影响他们的家人,再通过军户来影响乡里。”
  “如此无声无息间,就可完成计划。”
  “就算有儒生反对,在不知道是谁的主意的情况下,他们也找不到攻击的目标。”
  “而你直接选择正面硬碰硬,还让方孝孺写文章吸引火力。”
  “可谓是最愚蠢的办法。”
  陈景恪被说的有些抬不起头,已经忘了自己是过来讨公道来了。
  这时,徐达语气凝重的道:
  “如果是别的,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危的事情,你这么做还情有可原。”
  “就算失败了,大家也会称赞你一句忠贞之士。”
  “可剃发算什么?也值得你这么做?”
  陈景恪忍不住争辩道:“关乎百姓的生命健康,难道不值得吗?”
  “呵……”徐达嗤笑道:“不剃发就一定会死吗?”
  “人类顶着一头长发过了几千年,也没有灭绝。”
  “况且,在衮衮诸公眼里,人命是最不值钱的。”
  “大明有六千万人,就算死五千万,还有一千万。”
  “用不了百年,损失的人口就能恢复过来。”
  “你为了一个剃发,就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
  “你活着才能造福于民,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陈景恪虽然很不认同,却也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自己重视人命,不代表别人就会重视。
  过早的暴露自己,反而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说到这里,徐达叹了口气,终于谈到了‘背叛’的事情:
  “你可知道,明知你犯了失误,为何陛下、娘娘、殿下都没有提醒吗?”
  “不是为了利用你达成什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好好磨炼一下你。”
  “有些道理,别人说再多你都不一定能懂。”
  “只有自己亲自经历了,亲身体会了,才会吸取教训。”
  “一般的小教训,可能起不到什么效果。”
  “黄河改道这样的事情又太过重要,不容有失,也不适合。”
  “剃发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成功了最好,失败了也没什么影响,正好适合给你练手。”
  “至于我们用这件事情教训文官,不过是顺手为之罢了。”
  徐允恭终于憋不住了,说道:“是啊,景恪你千万别误会,我们真的没有利用你的意思。”
  陈景恪面无表情的道:“你早就知道了是吗?”
  徐允恭点点头,解释道:“我爹叮嘱过我,全力配合你的计划,但不要给你任何提醒。”
  “如果你能看出端倪,就及时给你解释,防止误会。”
  “如果看不出来,就等回京再说。”
  陈景恪心情极为复杂:“为了我,你们还真是煞费苦心。”
  徐允恭还想解释,再次被徐达阻止:
  “你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足见你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
  “若你是普通人,并无什么影响,也不妨碍你名垂青史。”
  “但你不是普通人,将来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种缺陷是致命的。”
  “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你补上这一环。”
  陈景恪长叹一声道:“让你们失望了吧,若非公主提醒,恐怕我现在还蒙在鼓里。”
  徐达说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是你对我和允恭很信任,从未想过我们会利用你。”
  “二是你当年应该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做学问上,否则不会有这般深厚的学识。”
  “所以,在政治上表现迟钝一些,也是正常的。”
  陈景恪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有一点徐达确实说对了,他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政治培训。
  前世他就是个普通人,考上大学当了医生,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过日子。
  离政治活动最近的时候,就是和别人摆龙门阵侃大山时。
  有人总觉得当官很简单,自己去一样能做好。
  事实上,并不是有学问有天赋,就能搞好政治。
  系统的培训,也同样重要。
  权贵子女从小耳濡目染,对政治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思维方式和政治眼光,和普通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然,事无绝对,总是会有例外出现的。
  有些人祖祖辈辈都是普通人,稍加锻炼就是顶级政治高手。
  比如朱元璋、徐达、李善长等等,都是。
  但从比例来说,寒门出贵子的概率,是远远小于高门出贵子的概率的。
  有句话叫,三代才能出贵族,就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陈景恪前世今生都算不上什么贵子。
  他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靠的全是穿越者多出几百年的见识,和迥异于古代的思维方式。
  真要论政治水平,他就是菜鸟中的菜鸟。
  就像这次剃发事件,他被这群大佬们安排的明明白白,从头到尾都没有察觉到有问题。
  要真是大家站在对立面,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得知自己被安排,他心中确实很不舒服,但也松了一口气。
  至少比被背叛要强的多。
  而且这件事情也教会了他一个道理,那就是忍耐和妥协。
  政治没有那么多快意恩仇,更多的是苟且和妥协。
  即便心中再不舒服,面对这次善意的安排,他也要接受。
  所以,他起身郑重的朝徐达下拜道:
  “谢徐伯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徐达很是欣慰,说道:“不错,你已经学会审时度势,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不等陈景恪解释,他对徐允恭说道:
  “自己的兄弟自己开导,老子说的口干舌燥,也没见你给老子倒杯水。”
  然后转身离开了大堂,只留下他们二人。
  徐允恭有些尴尬的讪笑道:“景恪,你别生气,我们真没有恶意。”
  陈景恪想要故作轻松的表示不在意,却发现自己做不到。
  索性也不装了,怼道:“你少放屁,换成你,你能不气?”
  见他生气,徐允恭反而不慌了,说道:
  “好好好,就当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行了吧。”
  “要不让你就打我一顿……你肯定抬不起手。”
  “要不就骂我几句……你肯定张不开嘴。”
  陈景恪气笑了:“你说相声呢,谁说我抬不起手张不开嘴。”
  “要不是这里是在你家,看我揍不揍你。”
  这是以前他用来戏耍徐允恭的梗,现在回旋镖扎到自己身上来了。
  徐允恭突然叹了口气,说道:
  “现在你知道这群老家伙的可怕了吧?一个个都是老狐狸,一不留神就被算计的死死的。”
  陈景恪顺着他的话说道:“是啊,其实这两年顺风顺水,我也生出了自大之心,以为政治也不过如此。”
  “这一次算是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清醒了过来。”
  这是真心话,从揭皇榜进入皇宫以来,他确实非常顺。
  将偌大的帝国指挥的团团转,颇有点算无遗策的意思。
  心中确实生出了,不过如此的想法。
  被大佬们安排了一次,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就是个菜鸟。
  想到这里,他心中好受了许多。
  虽然被安排了很难受,可他们的初衷确实是好的,自己也获得了难得的经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