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82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82节

  很多南方领主,支持的是北朝。
  南北两朝的地盘,不是楚河汉界那样界限分明,而是下围棋一样相互交叉。
  朱雄英就很是不解的问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陈景恪根据前世今生的信息,总结了一下说道:
  “日本自古以来就不是强中央政权,地方领主拥有极大的自治权……”
  朱雄英说道:“周朝的分封制?”
  陈景恪摇头道:“不,这些地方领主并不是诸侯王,名义上他们只是君主的臣子。”
  “只是他们的职务是世袭的,领地内的官僚也都是他们任命的……”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说半天不得要领,就类似于唐朝的藩镇。”
  陈景恪想了想,确实比较贴切,就说道:
  “还是陛下总结的到位,确实类似于藩镇。”
  “只不过,藩镇制度在他们那里才是常态。”
  “像中原王朝这种大一统,反而比较罕有。”
  “大到几个县,小到一个乡,都可能是一个藩镇。”
  “大藩镇内部也有小藩镇,突出一个混乱。”
  “哪一家藩镇实力最强,获得别的藩镇认同就能组建幕府,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他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谁要是想造反自己当王,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情报里的那个足利尊氏,实力非常强大,就想组建幕府。”
  “只是后醍醐不同意,想要王室掌权。”
  “于是足利尊氏就逼迫后醍醐退位,另立国主建立幕府统治。”
  “从而导致了日本在政治上的分裂。”
  朱雄英不禁点头,说道:“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点,搅动日本的局势,让他们陷入无止境的内耗?”
  朱元璋非常认同的点点头,这也是他看到情报后,产生的第一个念头。
  而且以日本藩镇割据的局势,就算没有南北朝也一样可以挑拨离间。
  哪个藩镇不想做大做强?谁不想建立幕府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明只要在背后支援钱粮武器,就可以坐享渔翁之利。
  陈景恪笑道:“英雄所见略同,这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根据情报显示,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南方政权日渐衰弱,北方日渐强势。”
  “而且现在南朝君主后龟山是个鸽派,想要和北朝和平相处。”
  “他这个君主如此软弱,下面支持他的藩镇纷纷倒戈。”
  “再这么下去我怕用不了多久,南朝就没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行动起来。”
  朱雄英问道:“可是后龟山软弱,就算有我们支持,他们也很难打的起来吧?”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你再将后龟山的情报详细看一遍。”
  朱雄英很是疑惑,难道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不过他也没再问,而是拿起情报再次翻看起来。
  很快他就眼前一亮,说道:
  “南朝的上任君主是后龟山的兄长长庆,此人是强硬派。”
  “后龟山联合鸽派夺权,逼迫其退位,才成为南朝君主。”
  “咱们可以扶持长庆复辟,让他继续和北朝对立。”
  朱元璋高兴的道:“不错不错,你能发现这一点,可以出师了。”
  “先扶持长庆复辟,让南北继续对峙。”
  “然后再从北朝的藩镇里选几个野心大的,让他们反抗足利尊氏。”
  “这样就能削弱足利尊氏势力,还可以彻底将这潭水搅浑,减少我们征伐日本的阻力。”
  大体的方略就是如此,至于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仔细斟酌。
  陈景恪说道:“想打日本,就必须拿下高丽,否则很容易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
  朱元璋很是认同,说道:“高丽那边的舆论造势已经完成,就等明年上元节之后出兵。”
  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出兵,也是经过计算的。
  辽东冬天气候太冷,不适合作战,必须赶在天冷之前结束战斗。
  而且严寒时间特别漫长,适合作战的季节只有半年左右。
  也就是说,结束战斗的时间要在十月份左右,时间非常紧迫。
  一二月份从大明出兵,走到地方天就暖和了。
  略微休整几天就可以作战,利用好每一天时间。
  陈景恪继续翻看情报,很快就看到了银矿的部分。
  探子经过秘密侦查,确实发现了银矿。
  因为不敢大张旗鼓的调查,所以不知道具体的储量。
  至于佐渡岛金矿,因为此地是日本流放权贵的地方,严禁其他人靠近,所以他们也无法登岛探查。
  不过现在金银矿反而只是添头,大明想要的是这块地。
  等地打下来了,什么矿还不是随便挖。
  同时传回的,还有元朝二征日本战败的原因,季风。
  每到夏秋季节就台风频发,尤其是九月份前后更是频繁。
  元朝远征军不懂季风,两次出征都遭遇飓风,舰队十之七八毁在天灾里。
  朱雄英惊讶的道:“竟然如此吗,元朝竟然都不做调查就出兵的吗?”
  陈景恪叹道:“不是他们不做调查,而是根本就不知道,季风对海洋的影响有多大。”
  陆地上冬天和夏天刮的风也不一样,但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影响其实都不大。
  海上可就不一样了,不同的季节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都说百年才能建成海军强国,原因就在这里。”
  “哪些航道是安全的,哪些航道不安全,都需要一点一点去探索。”
  “还有季风,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风向、洋流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需要一点一点去了解去记录,寻找最合适出海的季节。”
  “还有海上补给站,就相当于是沙漠中的绿洲。”
  “没有这些补给站,再强的海军都走不远。”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时间来准备和建设。”
  “就好比这次打日本,我们要将高丽作为跳板。”
  “仅仅如此还不够,还要把对马岛打下来,将此地作为前进基地。”
  “同时还要考虑季风的影响,选风势较弱的时间出兵。”
  “如果战事不能及时结束,就要小心飓风影响,轻易不要出海。”
  朱雄英不禁咋舌不已:“真是复杂啊。”
  陈景恪说道:“就因为复杂,所以历朝历代都不太重视大海。”
  “就算开疆拓土,也会下意识的往西域走,而不是从海洋出发。”
  “大明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就不能只重视陆权,海权也不能忽略。”
  “如果我们不重视,总有一天别人会开着战舰,将大炮架在我们的家门口。”
  朱雄英霸气的道:“放心,你说的事情永远都不会在大明出现。”
  “只有我们的大炮,架在别人的家门口。”
  陈景恪笑道:“我相信。”
  他自然相信,他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不让那种情况,在这一世出现吗。
  如果做不到,那他不是白穿越了。
  之后朱元璋将徐达叫来,一起商议如何经略日本。
  对此徐达一点都不奇怪,自从知道分封诸王的计划,他就明白早晚会有这么一天。
  高丽只是第一步,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朝廷竟然这么快就确定第二步了。
  “日本可不好打,其国内有一千万人口,且和我们远隔大海。”
  朱元璋笑道:“天德莫非怕了?”
  徐达正色道:“不是怕,未虑胜先虑败,我们必须将所有困难都考虑到,然后一一解决。”
  “等事到临头再去想办法,就会增加不确定性。”
  朱元璋满意的道:“这就是我找你来的原因,情报就在这里,好好研究一下该怎么打。”
  然后他又指了指陈景恪说道:“他懂一点海上的知识,可以让他参与进来,英儿也跟过去涨涨见识。”
  徐达的动作很快,没几天就组建了一个参谋部,专门研究日本。
  经过研究之后,众人制定了第一步计划,出海。
  派遣海军远航,锻炼海上作战能力。
  “最远到达对马岛,最好想办法占领这里,初步在这上面建立据点和补给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