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92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92节

  然而在这个年代,可供他们选择的路不多,入籍大明就成了救命稻草。
  了解过这些部落的底细之后,陈景恪心中更加自信,这场会议肯定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朱雄英在民间的声望是很高的,毕竟天命太孙。
  他亲自出面主持会议,足见会议的规格是有多高。
  那些部落首领,一个个激动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所谓摊牌,更像是朝廷单方面宣布入籍条件:
  一,封部落首领为土司,允许自治。
  二,朝廷在环境较好之处,为他们划分一块土地,供其定居生活。
  三,允许土人与汉人交易,地方衙门不得为难。
  四,各部需要以汉名入籍,为了方便他们和汉人接触,朝廷会颁发身份牌。
  只要携带身份牌,就可以证明是大明子民,衙门也不会为难他们。
  朱雄英解释道:“土蛮有人心向朝廷入籍大明,但更多的部落没有入籍。”
  “你们也不想那些人,假冒你们的名字,出来劫掠犯事吧?”
  各部落首领忙不迭就同意了。
  我们归顺大明换来的好处,岂能让那些野蛮人给窃取了。
  身份牌来的好,必须要给,不给都不行。
  第五条,大明会派遣宣政使前往各个部落,主管教化工作,同时宣传大明律法。
  以免有人出来交易的时候,不懂规矩犯了法。
  朱雄英强调道:“诸位放心,宣政使只管教化不管行政,治理部落的还是你们。”
  陈景恪脸一拉,说道:“诸位,朝廷给你们的好处已经很多了。”
  “若连这一点都无法答应,那我觉得咱们也没必要谈了。”
  朱雄英劝道:“陈伴读莫要如此,我相信诸位首领都是明事理之人,定会同意的。”
  见此,本来还有些不乐意的部落首领们,不禁心中一凛。
  他们才是有求于人的一方,朝廷给出的好处已经够多了,甚至宽松到有些超乎他们的想象。
  原本他们以为,朝廷会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
  没想到,除了派遣宣政使,就再没有别的条件。
  如此宽松优渥的条件,要是还不肯答应,那实在说不过去了。
  恐怕朝廷也会发怒,听说晋王朱棡这个大杀神还在南昌。
  真把他惹怒了派出大军围剿,别说好处了,能不能活下来都不好说。
  于是,各部落首领纷纷表示,欢迎宣政使到来。
  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宣政使的工作。
  这些人也发现了,太孙很和气很好说话。
  于是有一个部落首领,小心翼翼的提出一个请求:
  “蛮夷之人家无余财,缴纳不起丁税。”
  “不知可否先免除我们五年……不,只要三年……实在不行两年也行。”
  “只要免除两年丁税,等我们将土地开垦出来,一定足额缴纳。”
  这其实也是很多蛮夷部落,不愿意入籍的另一个原因。
  入籍能不能得到好处还不知道,反正丁税是要缴纳的。
  别说他们本就贫穷,就算有钱也不是这么造的啊。
  但对大明来说,税事关国家稳定,必然是不可能免的。
  有明一朝,从来没有给某个群体免过税。
  包括士绅、官吏、权贵阶层,都要缴纳赋税。
  朝廷给他们的特权,只有免除徭役。
  士绅免税那是满清为了收买读书人,搞出来的玩意儿。
  大明后来收不上来税,是因为士绅宗族阶级偷税漏税。
  所以,听到这些蛮夷竟然要求免除人丁税。
  虽然只是暂时免除,在场的官吏还是纷纷皱眉,然后将目光看向朱雄英。
  此事只有他能做主,别说江西本地官吏,就连朱棡都没那个权力。
  在众人的注视下,朱雄英笑道:“免除两年哪够,要免就多免几年。”
  “我决定,今日在场的十三家部落,免除十年丁税。”
  “另,昭告天下,凡今年入籍的蛮夷部落,皆可免五年丁税。”
  “但只有今年入籍者才可以享受,错过今年将不能享受免税政策。”
  那些部落首领大喜,纷纷跪拜道:
  “太孙仁慈。”
  江西地方官吏虽然觉得十年有点多,但也并未反对。
  朱雄英的意思他们都懂,就是表彰作为表率的十三家部落。
  同时用五年免丁税,吸引更多的部落入籍。
  如果真的能成,倒也不失为一条良法。
  只有陈景恪心中暗笑不已,朱雄英这真是阴险啊。
  真想知道,明年摊丁入亩政策公布,这些人是什么表情。
  基本条件谈拢,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朱雄英起身离开。
  自有专门的官吏,和十三部商谈具体入籍事宜。
  很快,朝廷和十三家部落的入籍协议,就公布天下。
  大明的百姓倒是没说什么,蛮夷入籍和他们并无利害关系。
  分给蛮夷的土地,也是掌握在朝廷手里的荒地,不损害谁的利益。
  反而是安抚住蛮夷,有助于稳定地方治安,大家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但对蛮夷部落来说,这份协议带来的影响就太大了。
  朝廷给出的条件竟然如此优渥?
  除了派遣宣政使主管教化,就不再干涉部落内政?
  还分地?允许贸易?
  还能免丁税?
  一提起免丁税之事,不少土蛮部落的首领,就懊悔的捶胸顿足。
  早知道有这样的好事,上次巴优带人过来的时候,我就应该答应了。
  现在好了,人家免十年,我现在入籍只能免五年。
  五年,那可是五年的丁税啊。
  然后,更多的部落开始主动下山,找到当地衙门要求入籍。
  十年免丁税赶不上了,五年的不能再错过了。
  而且朝廷手里肥沃的土地有限,先到的肯定能分到好的,后到的只能要别人捡剩下的。
  江西可不只是有土蛮,而是有几十个不同的部族生活在这里。
  其他部族一看也坐不住了,纷纷到衙门去打听情况。
  我们也要拥有和土蛮一样的待遇。
  然后他们也成功入籍。
  江西大地上,刮起了入籍风,各级衙门忙的可谓是脚不沾地。
  还好朱元璋早有准备,提前派来了大批官吏负责此事。
  有了这批生力军的加入,入籍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股风很快就刮遍了整个南方,福建、湖广、广东、广西等地的蛮夷部落。
  在确定事情的真假后,也纷纷要求入籍。
  套用一句俗话就是,现在形势一片大好。
  第一次主持政务,进展就如此顺利,朱雄英自然非常开心。
  不过他并没有得意忘形,看着手中的奏报,他叹道:
  “要求入籍的,基本都是中小型部落,大型部落至今没有动静。”
  陈景恪点头道:“很正常,部落大实力强,部落首领的野心就大。”
  “比起入籍大明带来的好处,他们更喜欢当土皇帝。”
  朱雄英气恼的道:“真恨不得率军将他们全都灭了。”
  陈景恪安慰道:“很多时候,正确的策略比刀兵更好用。”
  朱雄英说道:“我就知道你有办法,快说该怎么办,我一定要出这口恶气。”
  陈景恪说道:“什么都不用做,二十年后这些大部落会主动出山投降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