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16节
虽然走老路无法摆脱王朝周期律,可至少能保证两三百年的国祚。
瞎搞说不定就二世而亡了。
但朱标的能力他是知道的,非常强。
虽然不想承认,可就治国方面,他确实已经超过了自己。
至少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做出那套国家计划,看都看不懂,又如何去做。
太孙朱雄英虽然才十六岁,却已经展露出雄主的气象。
南方的蛮夷,历朝历代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却被他给安抚住了。
又天然拥有军方的支持。
还跟着陈景恪,学了一身谁都摸不透深浅的学问。
也正因为继承人优秀,再加上陈景恪制定的帝国计划,确实具有可行性。
他才能克制住心中的恐惧,将一切托付给朱标。
你没能力,就按照我的路走。
你有能力,咱就豁出去支持你们。
历代帝王就没有贫民出身的,唯有咱老朱家是布衣而起,最终获得天下。
从这方面来说,那就是有天命在身的。
老天将这副重担交到咱的手上,或许就是希望老朱家不要效仿先代。
而是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开创全新时代。
要不然,为啥又给咱两个如此优秀的继承人,还给了一个陈景恪这样的大才。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情才好了一些。
然后他就想到了马皇后,下意识的起身向坤宁宫走去——找媳妇唠叨唠叨去。
马皇后正给徐妙锦讲战国策,这是陈景恪安排的课程。
读史。
她读不懂的地方,就让马皇后教。
安排这个课程的原因很简单,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也是培养华夏文明族群认同感的唯一途径。
见到朱元璋进来,只一眼马皇后就知道他有心事,就让徐妙锦先离开了。
然后又让侍从都离开,才问道:“怎么了?”
朱元璋就将事情说了一遍:“……虽然咱自我安慰了一番,可心里还是觉得不安。”
马皇后点点头,问道:“你是因为标儿扩大内阁权力担心,还是因为看不透未来担心?”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两者都有,但起因还是扩大内阁权力。”
马皇后笑道:“你因为看不透未来产生担忧是很正常的,是个人都会有。”
“但有标儿和雄英在,他们能看透未来,你只要相信他们就足够了。”
朱元璋赶紧说道:“咱自然是相信他们的,要不然也就不会同意标儿强化内阁了。”
“咱主要是担心内阁成为第二个丞相府。”
马皇后反问道:“就算内阁成为第二个丞相府,那又如何?”
朱元璋反驳道:“可是丞相会掣肘皇权。”
马皇后说道:“那又如何?汉朝有丞相,照样传承四百余年。”
“唐朝也有丞相,国祚将近三百年。”
“宋朝也有丞相,国祚三百一十九年。”
“丞相确实出过权臣,可有几个丞相真的造过反?”
“又有几个朝代,是因为丞相造反而亡的?”
朱元璋一时语塞:“这……”
马皇后继续说道:“你只看到了丞相制的缺点,却没有看到他的优点。”
“如果皇帝强势,丞相就是为皇帝查漏补缺的那个人。”
“如果皇帝软弱昏庸,丞相就是那根缰绳,能稍稍约束帝王不要太胡闹。”
“况且,人力有时而穷,皇帝也不是万能的。”
“你废除丞相之后,每天有多忙自己难道都忘了吗?”
“你有标儿帮忙,但后世子孙就一定能父子和谐吗?”
“况且时代在变,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皇帝是忙不过来的。”
“以标儿的性格,如果不是实在忙不过来,他又怎会逆着你的意思强化内阁?”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说道:“可是陈景恪也说了,咱废除丞相制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马皇后摇摇头,说道:“你并没有真正了解他这句话的含义啊。”
朱元璋不服气的道:“你莫要骗咱,这还能有什么深意?”
第286章 中央不是皇帝
马皇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好好想想,景恪的原话是什么。”
这句话显露出来的风格实在太熟悉了,完全是陈景恪的习惯。
只能说,她也受到了陈景恪的影响。
讲道理的时候不是直接说答案,而是引导。
朱元璋回忆了一下,说道:“历史发展是中央集权的过程,也是君主权威增强的过程。”
马皇后说道:“对,可是这句话的重点在哪?不是君主权威增强,而是中央集权。”
“中央是什么?是统治国家的最高衙门。”
“天子是国家的君主,是中央的最高决策者。”
“中央的权力增强,使得天子的权威增强。”
“在这句话里,天子只是中央集团的受益者而已。”
朱元璋眉头紧皱,他不喜欢这个答案,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那他为何还要说咱废除丞相是正确的?”
马皇后说道:“因为一个大中央只能有一个决策者,如此才能更好的施行政策,能更好的协调全国的资源。”
“只是以前朝廷有两套班子。”
“一套是以天子为主的内臣体系,一套是以丞相为首的丞相府。”
“丞相在法理上拥有极大的决策权,完全可以视作是半个君主。”
“汉朝时期的丞相权势最大,祭祀天地时,皇帝是主持人,丞相是副主持。”
“天子的命令没有丞相背书,在法理上就不具备合法性。”
“丞相可以不用请示皇帝自己任命官员。”
“田蚡曾经将一个白身,直接提拔为九卿高官,整个朝堂几乎都是他提拔的官员。”
“面对这种情况,汉武帝纵使不满,也只能说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员,你给我留几个位置。”
“为什么?因为这是法礼赋予丞相的权力。”
“皇帝可以废除丞相,却无法剥夺丞相府的权力。”
“到了隋唐时期,丞相的权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首先是对官员的任命,只有提名权,没有任命权。”
“也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权,祭祀天地的资格也被剥夺,副主持换成了太子。”
“但在政务上,丞相府依然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他们可以不用请示皇帝,对许多政务做出决策。”
“所以,中央依然有两个声音。”
“皇帝强势了,丞相府的声音就弱。”
“皇帝弱势了,丞相府的声音就大。”
“皇权与相权争执不断,这不利于国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你废除丞相,实现大权独揽,从此朝廷就只有一个决策者。”
“朝廷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中央。”
“大中央的好处显而易见,这些年的制度变革是何等的激烈。”
“换成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引起激烈的党争。”
“可是在大明却都得到了执行。”
朱元璋更加疑惑:“既然有如此多的好处,为何还要强化内阁?”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道:“说点你不喜欢听的,你以为你制定的制度很好吗?”
“你自己数数,景恪为你的的政策做了多少修补?又重新调整了多少?”
朱元璋非常尴尬:“这也不能怪咱呀,咱每天都要处理那么多事情,难免有考虑不到位的地方。”
马皇后立即抓住了这句话,说道:“你也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啊?”
“废除丞相制之后,你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四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