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43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43节

  “收受百姓贡献的土地,共计查出良田三百余万亩。”
  “放高利贷,九出十三归都算是仁慈的,驴打滚……你们知道什么叫驴打滚吧?”
  “共计查获赃款八千余万贯……”
  “你们知道大明去年的税入是多少吗?三千四百余万贯。”
  “什么叫富可敌国?这就是。”
  “你们吃斋念佛十辈子,也不可能赚那么多钱吧?”
  “请问,这些钱财是哪来的?”
  “又有多少人,被你们这些大慈大悲的活佛真仙,害的家破人亡?”
  或许是因为太愤怒,他直接将那些证据扔在了众人身上。
  本来还义愤填膺的僧道,这会儿一个个低着头什么都不敢说。
  “这些还只是聚敛钱财,再看看别的罪行……”
  “靠小把戏欺骗百姓,油锅捞钱,土里长佛……”
  “购买掳掠良家女子,囚禁在暗室里供其淫乐。”
  “假借神佛赐子之名,暗中奸淫良家妇女,事后还骗取高额钱财。”
  “有女子受不了屈辱选择自尽,有女子贞烈告官,被倒打一耙而惨死……”
  说到气愤处,陈景恪声音都提高了几分,直接将手中的证据扔在众人头顶。
  纸片飞舞,落在众人身上。
  这让众人的脸色更加难看,也不知道是因为被羞辱,还是被查到这么多不法之事感到羞愧。
  陈景恪怒视众人,道:“我说的这些罪行,哪个庙观没有触犯过,站出来我给他道歉。”
  众人皆低头不语。
  这种事情就和官员贪腐一样,根本就无法避免,只是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罢了。
  “别人都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你们不一样,你们这锅汤就是用老鼠屎煮出来的。”
  人群里终于有人忍不住怒喝道:“孽障,安敢欺辱我佛。”
  “当啷……”蒋瓛直接抽出腰刀:“谁敢在镇抚司放肆?”
  ‘哗啦!’周围站岗的一圈锦衣卫也围了上来。
  氛围一时间紧张到了极点。
  “退下。”陈景恪摆摆手,等锦衣卫都退开,才说道:
  “方才那话是谁说的,我就不让你站出来了。”
  “不过你的问题,我倒是可以回答一下。”
  “我自然不敢不敬佛,可你们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代表神佛?”
  “如果神佛真的有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你们这些人打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打着神佛的幌子,干着人畜不如的事情,你们还有脸问我为什么针对宗教?”
  “阿弥陀佛,贫僧惭愧。”法正脸色苍白的道。
  少林的情况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错虽然没有,但小龌龊一点都不少。
  张宇初也羞愧不已,他被敕封大真人以来,龙虎山掌握的财富增加了一倍有余。
  虽然不是他有意为之,可事实上确实触犯了律法。
  其他各家脸色也多少都有些不自在。
  陈景恪质问道:“谁来告诉我,佛道两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提出了疑问,他却根本就不给那些人说话的机会,自顾自的说道:
  “教化百姓安抚人心?儒家做的比你们还好。”
  “儒家还制定了一整套的道德礼仪标准,用来规范世人的言行。”
  陈景恪很清楚,这些人都是打嘴炮的高手,不能陷入无止境的口水仗。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然后还给他们泼脏水,逼着他们自证清白。
  如果他们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那自然就是黑的了。
  就算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听辟谣呢。
  对方甚至会直接关麦,不让你发出任何声音。
  这一招,前世西方经常拿来对付其他国家,中国就是受害者之一。
  陈景恪现在就活学活用,拿来对付眼前这些人。
  “让我想想,先秦时期不曾有佛道,夏传千年,商传五百余年,周传八百年。”
  “东汉时期始有佛道,然两汉加起来才只有四百年国祚。”
  “等佛道大兴,好像只有两宋国祚勉强超过了三百年。”
  “东汉才是最惨的,汉明感梦迎来了佛教。”
  “可是自他之后,东汉再没有一个皇帝寿数超过四十,连三十岁都少有。”
  “东汉所有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几岁,乃历代最少。”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怀疑,是佛道两教窃取了国运,所以才导致之后朝代短命的?”
  “嗡……”此言一出,会场犹如炸了锅一般。
  一旦这个罪名被证实,那佛道两家就真的十死无生了。
  不,哪怕今天这番话传出去,对佛道两家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打击。
  国运之事虚无缥缈无法证实。
  可佛道出现之后,再难有三百年王朝是事实啊。
  你说那些统治者会怎么想?
  别的不说,旁边的蒋瓛已经在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他们了。
  法正脸上首次露出惊慌之意:“施主口下留情。”
  张宇初也惊骇的道:“陈伴读,吾等实无此心,亦无此能力啊。”
  陈景恪冷笑道:“和我说没用,你们先想一想,如何给陛下解释吧。”
  众人一颗心彻底沉了下去。
  这是镇抚司衙门,蒋瓛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就在现场,今天发生的一切都会传入皇帝的耳朵。
  在事实面前,皇帝要是不产生异心,那是不可能的。
  甚至他们已经开始怀疑,陈景恪正是靠着这番话,说服皇帝打压佛道两家的。
  否则朱元璋对待佛道两家的态度,为何会转变的如此之大。
  就在这时,刘渊然上前一步,说道:“陈伴读,明人不说暗话。”
  “你到底要我两家如何,尽管划出道来,没必要用如此……手段。”
  陈景恪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道:“可是体玄子真人?”
  刘渊然回道:“贫道体玄子,不敢当真人之名。”
  真人是要朝廷敕封的,一般人私下互相称呼真人倒还没什么,在镇抚司衙门还是要注意点的。
  陈景恪却一改刚才的鄙夷,恭敬的道:
  “原来真是真人当面,陛下已经下旨敕封你为长春大真人。”
  说着他朝身后招了招手。
  蒋瓛立即从旁边一名锦衣卫手里取过一个托盘,双手捧着走过来。
  陈景恪揭开上面的蒙布,露出一整套的服饰印信。
  “这是敕封文书和印信,请真人收下。”
  这个变化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刚才还剑拔弩张,怎么突然就敕封真人了?
  这个陈伴读变脸也太快了吧?
  前倨后恭这个词,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吧?
  难道是为了分化拉拢道家?
  可到了现在的地步,完全没这个必要了啊。
  刘渊然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有些失态的道:
  “这……这……”
  张宇初也同样震惊,不过毕竟是经常面圣的人,很快就清醒过来。
  在一旁提醒道:“老师,快谢恩。”
  刘渊然这才醒悟,连忙朝着皇宫方向叩首:
  “贫道体玄子,叩谢皇恩。”
  然后他才起身,接过了那一套印信服饰。
  张宇初立即上前,帮他换上了那套只有大真人才能穿的罩袍。
  换成平日里,他们还不会如此急切。
  然而现在形势不妙,穿上这身御赐的衣服,就多了一分保全自己的希望。
  看着梦寐以求的荣誉,刘渊然依然如在梦里,问道:
  “敢问陈伴读,这是为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