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37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37节

  对于方孝孺来说,他的收获也同样巨大。
  通过和陈景恪的交流,成功把唯物学的学习门槛降低。
  唯物学思想方面,也更加的完善。
  更重要的是,对很多内容的解析更加深入。
  不少地方,根据陈景恪的思想,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辩证看法。
  哲学本身就是人对宇宙的解析,是阶段性的。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就好像,我们追求出人头地,也同样欣赏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
  在同一本书里,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
  尤其是华夏思想,更是天生自带辩证属性。
  唯物唯心都能完美的放在一起,更何况是同属唯物思想下的两种不同观点。
  而且,陈景恪的很多想法,也给了他启发,让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作为旁听者,叶云流等人可谓是收获良多,对华夏文化对唯物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前他们只能照本宣科,现在属于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即便是脱离了课本,也能将唯物学讲的头头是道。
  为以后宣扬唯物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亲眼目睹两个学者的思想碰撞,更是让他们叹为观止。
  尤其是陈景恪的学识,一再刷新他们对天才的认知。
  也让他们完全生不起一点骄傲之心。
  探讨结束之后,方孝孺没有如往常一般离开,而是大笑道:
  “哈哈……我就知道,景恪不会让我失望的。”
  陈景恪也欣喜的道:“多谢方兄相助,我亦有豁然开朗之感。”
  说罢,两人相视大笑。
  叶云流等人也非常激动,连忙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日后整理成册,这就是传世经典啊。
  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方子与陈子?
  不过不着急。
  以后这两位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多记录一点再说。
  这一刻,叶云流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
  方孝孺没有理会弟子的想法,笑过之后他郑重的说道:
  “请允许我将你的名字,写在我的名字前边。”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写在序言里即可……不用客气,因为我也写了一本书,需要你的帮助。”
  “到时我也会将你写在我的书的序言里。”
  方孝孺早就知道他弄了一套自己的思想,是需要保密的那种。
  所以尽管很好奇,却从未追问过。
  此时见他如此说,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如此也好。”
  叶云流等人听闻此言,也非常的兴奋。
  还以为论道要结束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下一轮?
  然而马上他们就知道,自己高兴的太早了。
  又谈了一会儿之后,方孝孺就带他们离开了,压根就没有聊陈景恪的书。
  而且回到书院之后,他就将所有人都叫过来。
  吩咐那十名学者,抓紧时间将完善后的唯物学整理成册,然后传授给大家。
  今年是来不及了,明年初他将会带领大家正式宣扬唯物学思想。
  大家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也不敢有意见。
  只是第二天,方孝孺就自己一人出发去了陈景恪家中,连叶云流都没有带。
  这让众人非常失望。
  不过倒也没有抱怨什么,免费让他们听几个月的论道,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再奢求更多,那就是不知足了。
  叶云流比别人还多了一重惆怅,昨天刚说要记录两人的论道过程,今天就被嫌弃了。
  创业未半而中道被嫌弃,悲。
  另一边,陈景恪在方孝孺离开后,也去了一趟宫里。
  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告诉朱标等人,潜台词就是,最近我要闭关没事儿别来打扰我。
  众人自然也都知道大同思想的重要性。
  或者说,在陈景恪的影响下,核心阶层都已经知道了,思想对于一个政治群体的重要性。
  大明想要真正跳出前人画下的框架,必须要有一套更加先进的思想做指导。
  而这套思想是什么样子的,众人都一致认为,陈景恪是最为了解的那个人。
  如果他做不到,别人就更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所以他们也一直在关注着陈景恪的进展。
  他陷入瓶颈之事,众人也知道却无能为力。
  关键这事儿需要保密,不能被别人知道,这才是最麻烦的。
  只能寄希望于他自己找到突破的方法。
  方孝孺的加入,让大家轻松了不少。
  眼下陈景恪决定闭关,就意味着他完成了积累,大家都对此充满了期待。
  朱标马上就准了他的假期,让他不用操心政务,安心完善大同思想。
  从宫里出来,陈景恪又去了一趟书院。
  不过在这里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大家好好学习,不要操心外面的事情。
  之后就回到家中等待方孝孺的到来。
  第二天,方孝孺如约而至。
  两人依然没有客套,陈景恪开门见山的道:
  “还记得当初你决定游历天下时,我给你说的那两个词吗?”
  第350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
  方孝孺当然不会忘记那两个词:
  人权和剥削。
  一开始他并不甚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还很奇怪为何陈景恪会如此郑重其事。
  随着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
  尤其是唯物思想小成,并用其来分析历史。
  他终于知道了这两个词意味着什么。
  可以想象当时他是多么的震惊。
  再回头去看陈景恪的种种政策,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也因此,他对陈景恪彻底心服口服。
  然而,这两个词也成了他心中的禁忌,不敢对任何人提起。
  此时听陈景恪问起,他深吸口气说道:
  “你准备把这两个词写进新书里吗?”
  陈景恪反问道:“不行吗?”
  方孝孺表情凝重的道:“你可知这么做的后果?”
  皇帝就是最大的剥削者,你确信要把这一点写进书里吗?
  他很想大声的质问一句,你特么想反皇权?
  陈景恪笑了:“看来你真的明白了这两个词的含义,我很高兴。”
  方孝孺却一点都不想笑,甚至想调头就走:
  “这一点都不值得开心。”
  陈景恪没有再说笑,表情转向严肃,说道:
  “我岂能不知道其中的危险性,但有些事情没必要直说,也没必要说透。”
  “关键看你怎么去做。”
  “我的种种政策,其实都是在赋予百姓更多的人权,减轻对他们的剥削。”
  “这些政策不是一样得到广泛施行吗。”
  方孝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