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68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68节

  “我知你是因与我关系特殊,才说的这番话,但需知隔墙有耳。”
  “坐到这个位置上,最重要的就是谨言慎行。”
  “宁愿少说,也不能授人以柄。”
  裴有为是算学一系出身的人才,也是因此才被提拔为户部尚书。
  是邱广安的后辈,同样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本来被训斥他心中还有点不舒服,毕竟自己堂堂户部尚书,不要面子的吗?
  听到这番话,就只剩下羞愧了:
  “下官谨记阁老教诲。”
  又说了几句之后,两人才分开。
  裴有为的心态已经恢复平常,回到衙门之后,户部各官吏见他如此,还以为事情没有成。
  就纷纷宽慰他,什么没要到钱也无所谓,户部还有点积余什么的。
  反倒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钱要到了,钟表的钱七成归户部,三成归内帑。”
  众人惊喜不已,纷纷夸赞裴尚书就是厉害,一出手就问皇帝要到了钱。
  以后户部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看着这群‘天真’的部下,裴有为犹如看到了方才的自己。
  不过有了邱广安的提醒,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道:
  “好好把咱们户部的家底清算一下,我要一个详细的数据,免得别人说咱们户部账目不清。”
  刚刚得了钱,众人干活儿也有劲头,纷纷应命去忙活了。
  等人都走光,裴有为才陷入了沉思。
  邱阁老的猜测到底准不准?
  如果他猜对了,又有什么计划需要耗费如此巨资?
  只可惜,情报太少,他没有丝毫头绪。
  陈伴读肯定知道,但他却不敢跑过去问。
  倒不是不认识陈景恪,相反两人还挺熟悉的,在算学班的时候就经常见面。
  但他是经历过算学研究班解体,以及形学研究班重建之事的。
  对陈景恪有着更深的认识。
  说白了,他对陈景恪有着敬畏之心。
  职务越高,对陈景恪了解越多,敬畏心就越重。
  所以,他并不敢乱打听。
  和他有同样疑惑的,还有邱广安。
  作为内阁学士,他每天都要近距离接触天子。
  对朱标是有一定了解的。
  这位天子比他爹仁厚不假,但也有点腹黑。
  尤其擅长布局,通过迂回达成目的。
  最经典的还是内阁扩权一事。
  现在理学一家独大,正常来说扩权后的内阁,应该理学的声音占据绝对上风。
  皇帝想扭转这个局势,必然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
  然而,经过皇帝一番操作之后。
  在此事上文官集团吃了个哑巴亏,连一点反对的声音都不敢发出来。
  正因为了解皇帝的为人,邱广安才不信朱标会这么爽快的就同意三七分。
  所以才会有了那样一番猜测。
  可身为内阁学士,他也没听说有什么大计划啊?
  近期除了特区建设,貌似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花钱的地方啊。
  想不通啊。
  他不是个喜欢为难自己的人,既然想不通那就去找知道内幕的人。
  于是,下班之后他就直奔陈景恪家中。
  第367章 凭空变出土地?
  泉州,朱元璋和马娘娘走在拥挤的大街上,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的汗。
  本来想逛街买点东西,结果被人潮挤的动都动不了。
  景色没欣赏到,反倒是累的够呛。
  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却发现沿街的酒楼茶肆全都爆满。
  还是汤和出马,用锦衣卫腰牌在一家酒楼找了个包厢。
  打开窗户,看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朱元璋笑道:
  “早就听说泉州乃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今日一见才知道传言不虚啊。”
  泉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大明开海之后,这里迅速爆发活力,再次繁华起来。
  就商业繁荣度来说,当之无愧的大明第一重镇。
  “呼……”马娘娘坐在椅子上,长吁口气说道:
  “就是这城太小了,能把人挤死。”
  提起大街上的拥挤程度,老朱也心有余悸的道:
  “是啊……不过倒也不全怪城小,主要是人多。”
  “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云集于此,据说在此务工的人都超过了十六万。”
  “再加上本地人,小小的泉州城住了有二十七八万人,都快赶上应天了。”
  马娘娘端起茶一饮而尽,说道:“但这城可比应天小多了……”
  汤和在一旁笑道:“不过这城也挤不了多久了,听说新城区已经完工,不日即可启用。”
  马娘娘赞道:“还是景恪目光长远啊,刚开海的时候就提议建设新城区。”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道:“是啊,当时他就说,开海之后几座海港城市必须要扩建。”
  “现在看来,确实很有先见之明啊。”
  马娘娘想起了什么,嘲笑道:“也不知道是谁,当初还认为他想得太多,不想同意这个提议。”
  老朱丝毫不觉得尴尬,说道:“咱要是什么都懂,还要他做什么。”
  当时陈景恪提议,泉州、福州、宁波以及更北方的几座城市,都要建新城区。
  以应对未来的发展。
  当时朝中都觉得他想太多,宋元海贸都很发达,也没见他们觉得这几座城狭窄?
  幸好陈景恪一力坚持,老朱最终还是同意了。
  事实再次证明,他的意见多么具有前瞻性。
  提前扩建的新城区,完美承接了商业爆发到来的大量人口。
  节约了朝廷大量的时间。
  汤和忍住笑,说道:“陈伴读的目光之长远,世所罕见,所料从未出错过。”
  “我还想和他结个亲家呢,只可惜……咳咳……”
  话说到一半他才反应过来,连忙假借干咳试图转移话题。
  马娘娘叹道:“没什么不好说的,他们家这子嗣一直如此,急也急不来。”
  老朱点点头,然后看向汤和,说道:
  “好你个汤和,竟然还藏着这样的小心思。”
  “咱劝你别做梦了,他家生女儿就是将来的太子妃皇后,生儿子那就是未来的驸马。”
  这是给朱雄英的孩子预定婚事了。
  啥,你说差辈了?
  辈分是问题吗?
  啥,还是近亲结婚?
  这叫亲上加亲。
  反正老朱就是这么计划的,陈家必须牢牢的和朱家绑在一起。
  以后怎么样他管不了,只要他活着就必须如此。
  汤和嘿嘿笑道:“那不敢和上位抢,但他家要是有多出来的孩子,我总能攀这个亲戚了吧。”
  老朱大笑道:“算你小子识相,他家第一个孩子不论男女,那都是咱老朱家的人。”
  “第二个孩子,咱可以不管。”
  “不过等着和他家攀亲的可不少,你怕是不好抢。”
  马皇后翻了个白眼,说道:“你俩老不修的,能不能有个正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抢孩子的土匪呢。”
  “哈哈……”老朱和汤和大笑不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