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25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25节

  二来南洋汉人实力也非常强,如果抱团抵抗,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很快他们就发现,淡马锡方面没有任何表示。
  而南洋的汉人似乎根本就没有抱团的意识。
  那些本该起带头作用的大族,要么逃跑了,要么关起门试图靠着高墙大院抵抗。
  汉人百姓群龙无首,只能单方面被屠杀。
  等他们杀完百姓,回过头很轻易就攻破了大族的豪宅。
  这一刻,土著人发现原来汉人如此的弱小,在我们面前连羔羊不如。
  甚至有人生出了一个念头,明军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以前我们只是被吓唬到了。
  这个念头让土著人更加的兴奋,也更加的肆无忌惮。
  放下了所有的顾虑,将屠杀传递到了南洋每一个角落。
  南洋的汉人则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他们一开始祈祷那些大族站出来,带领大家抵抗。
  然后发现,那些平日里享受大家供奉的大族,直接抛弃了大家。
  他们期望朝廷来救自己,可是朝廷远在天边。
  没办法,他们只能四处躲避。
  -----------------
  淡马锡总督府和南洋舰队在做什么呢?
  他们什么都没做。
  有人去南洋舰队求援,然而郭英却很为难的说道:
  “我也很想保护大家,但没有朝廷的旨意,我一艘船都调不动。”
  “如果我强行调兵,就是夷三族的大罪,希望大家能体谅我。”
  “不过大家放心,我已经派人去洛阳请旨,只要朝廷旨意到达我立即出兵。”
  他说的是实情,朝廷对军权的管束非常严格。
  除了日常训练,擅自调动超过五十人的军队,要被免职。
  擅自调动百人军队要被处死。
  擅自调动大军开战,形同谋逆要夷三族。
  除非南洋土著不长眼,主动进攻大明领域,比如淡马锡岛之类的。
  他才能以保家卫国的名义出兵。
  可是很显然,土著势力还没有彻底昏头,不可能直接对大明亮出獠牙。
  南洋舰队就只能干看着,什么都做不了。
  郭英不可能放着三族不要去救别人。
  求援的人也知道这个道理,只能无奈的去他处求援。
  等送走求援之人,郭英长叹了口气,看着汉人被屠却只能干看着,对他来说确实是个煎熬。
  不过想到后续的计划,那一点点惆怅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大分封啊。
  时机终于要到了。
  以他的功绩,一个侯爵国是定然少不了的。
  真正的诸侯王,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触摸一下这个位置。
  将来去了九泉之下,也有脸面见列祖列宗了。
  -----------------
  淡马锡总督府那边的门槛,也快被求援的人给踏破了。
  初次听说这个情报,傅安都惊呆了,他无法相信土著竟然敢这么做。
  等接受了现实,他有些慌了,立即下令淡马锡戒严。
  至于出兵保护大家,他表示没办法。
  淡马锡总督府只有行政权没有兵权,他有心无力啊。
  况且他也无权对各藩属国开战。
  面对求援之人,他只能无奈的表示,会立即将此事上奏朝廷。
  他说的也同样没有问题,淡马锡总督府确实没有兵权。
  只有几千名维护治安的差役,手中的兵器以惩戒棍居多,连刀剑都没有几把。
  靠他们去保护南洋汉人,属实有点为难人了。
  只是,等送走求援的之人,傅安就犹如变脸一般,惶恐无奈变成了智珠在握。
  信步来到小花园,在这里见到了贾思义。
  贾思义笑道:“傅总督的表现出乎在下的意料啊,面对汉人被杀,竟能视若无睹。”
  傅安不着痕迹的说道:“非是无动于衷,而是为了国家大计该有的牺牲是难免的。”
  “如果有一天朝廷需要我牺牲,我甘愿赴死。”
  “哈哈……傅总督真是忠贞为国,在下佩服。”贾思义嘴上说着佩服,实际上压根不信。
  心里还在嘀咕,果然不愧是文人,谎话说的和真的一样。
  然而他却不知道,傅安是真的言行一致。
  至少前世他做到了,面对屠刀依然没有背叛大明。
  傅安可不是什么任人欺负不懂还手之人,面对贾思义的调侃立即进行了反击:
  “哎,你说陈伴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他在策划南洋计划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这些无辜之人吗。”
  贾思义毫不犹豫的道:“陈伴读自然是大明的忠臣,他心目中只有大明没有其他。”
  “虽然南洋计划会导致一些无辜人牺牲,但更多人却因此受益……”
  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住,已然是反应过来被下了套。
  你刚才说我坐视无辜被杀,不是个正人君子。
  那这个计划的制定人陈伴读,岂不是第一号伪君子?
  倒不是他反应迟钝什么的,而是傅安拿陈景恪设局。
  贾思义作为陈系干将,但凡犹豫一下,都是对自己身份的不忠诚。
  事实证明他很对得起自己的身份,下意识的进行了回答。
  等话出口,才反应过来自己是被反将了一军。
  想明白这一切,他摇头失笑道:“傅总督还真是从不抱隔夜仇。”
  傅安也并不想真的和对方闹翻,更不愿意得罪陈景恪。
  稍稍露一下獠牙,告诉对方自己不是好欺负的,然后见好就收。
  “哈哈……开个玩笑,说起来我对陈伴读也是仰慕已久。”
  “若非他的变革,哪有我的今日。”
  “之前离京赴任的时候,曾有幸跟随他学习了一些时日,获益良多啊。”
  贾思义仰慕的道:“陈伴读智深若海,能得其中一滴水,就能让我受益终生。”
  “只可惜我愚钝,几次有幸在他身边学习,皆无太大收获。”
  “不过我儿子比我争气,在洛下书院进学,将来成就定能超过我。”
  傅安到并不怀疑这话,锦衣卫与别的部门不同,他们更相信自己人。
  职务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世袭的。
  爹是锦衣卫,儿子就能优先进入。
  爹是小旗官,儿子只要不蠢干上几年就能接替他的位置。
  只要贾思义能顺利干到退休,他儿子进入锦衣卫也能优先获得提拔。
  而且当前的南洋计划,他可是有大功的。
  这个功绩也能传给儿孙。
  再加上背后有陈景恪当靠山,只要他儿子不蠢,当个百户没太大问题。
  问题就在于,他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当锦衣卫。
  毕竟锦衣卫权势虽然大,可名声太差,说不定哪天就背黑锅被抄家灭族了。
  他刚想到这里,就听贾思义遗憾的道:“陈伴读说我家那孩子有点天份,适合学习理科。”
  “所以准备收他为徒,好好在书院做学问,恐怕是没机会做官了。”
  “哎,可怜我,后继无人啊。”
  傅安:???
  你瞅瞅你说的是人话吗,我怎么有点想打人。
  虽然没人知道理科的全貌,可陈景恪几次出手,也让世人知道那是一门极为高深的学问。
  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创造种种不可思议的器具。
  当一种技术达到近乎于道的高度,就没有人敢小瞧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