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58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58节

  “如果爬不上去,很容易就自暴自弃。”
  “有些人就会走极端,与其这样活活的熬死,不如放纵的活一天是一天。”
  “至少在没被发现之前,她们感觉自己活的像个人。”
  “如果宫外有人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会将其视为救命稻草抓住不放。”
  “宦官如此,宫女亦是如此。”
  换成老朱,肯定会杀意盎然的来一句:杀,杀到他们不敢为止。
  但马娘娘不同,她更有同理心,也知道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你说的不无道理。”
  “既然你提出了这个问题,想来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直接说吧。”
  陈景恪不再拐弯抹角,直入主题道:
  “把他们当人看,给他们希望。”
  “更具体的说,把内侍终身制改成聘任制。”
  聘任,这个概念随着《雇工法》的施行已经普及开来,马娘娘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她也明白了陈景恪的打算。
  目前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内侍是终身制,但确实一入宫门深似海,几无离开的可能。
  在爬不上去,又出宫无望的情况下,必然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
  换成聘任制,到了期限就可以离开皇宫。
  有机会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自然就没多少人会干掉脑袋的事情。
  聘任制,说白了就是给他们希望。
  可是她也有自己的顾虑:“宫中有很多秘密,若采用聘任制,会不会导致皇家隐私泄露?”
  第414章 身份带来的使命
  陈景恪的目的从始至终都只有两个。
  其一,华夏文明更加辉煌灿烂。其二,尽可能给百姓松绑。
  之前颁布《雇工法》,可以说是人权方面标志性的进步。
  然而这项新法始终有一个死角,那就是皇宫。
  新法无法进入皇宫,根本原因在于老朱。
  前面已经说过,他理智上接受了新的天下观,但在感情上始终存在障碍。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如此。
  很多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不是陈景恪上几节课就能扭转的。
  陈景恪的新政确实让大明变得更好,他强迫自己接受了外界的种种变化。
  但皇宫被他看做自留地,不能轻易动。
  陈景恪也不想因为这一个小角落,和老朱闹的不愉快。
  他的计划是,等老朱不在了再把这一小块死角攻克。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次的风波把一切摆到了桌面上。
  经过思考之后,他决定试着动一动。
  老朱是个很理智的人,只要让他明白,不改变宫里的一些陋习,秽乱宫闱的事情依然会继续发生。
  即便感情上无法接受,他大概率也会同意做出一定的修正。
  但目前老朱正在气头上,肯定不能在这个时候提。
  而且直接和他说,远不如先征得马娘娘的同意管用。
  她才是老朱真正的软肋,很多事情只要她点头,基本就成了。
  尤其是老朱退位之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不过马娘娘也有自己的担忧:“采用聘任制,导致皇家隐私泄露怎么办?”
  陈景恪说道:“娘娘,您仔细想想,后宫真的有什么隐私不方便被外人知道吗?”
  马娘娘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没有。
  军国大事?
  一般都是在乾清宫商议,不会拿到后宫里面讨论。
  再说了,能被普通宫女太监听到的秘密,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真正的机密,要是被他们听到了,当场人就没了。
  后宫地形图?
  知道这个的人不算少,就算广而告之也没一点影响。
  行刺皇帝的事情,只能存在小说之中。
  真当那几重宫墙,几万宿卫是摆设啊?
  别说外人进来,就算是宫里的宫女,也不是随便就能乱窜的。
  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在自己工作的小院子里待着,出门就会被抓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行刺一个试试。
  后宫宫斗?
  这其实不算什么机密,话本里的宫斗剧情,比真实的还精彩。
  要真说丑闻,胡美、周骥他们干的事情才叫丑闻。
  可是这种丑闻根本就瞒不住人,也没办法隐瞒。
  越想她就越认识到一个现实,所谓后宫隐私,不过是他们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已。
  实际上根本就没那么重要。
  一旁的徐妙锦似乎也琢磨了过来,恍然大悟的道:
  “之前读史,看到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时不时的就放还宫女归家过正常人的生活。”
  “一直很奇怪,他们就不怕宫里的秘密被泄露出去吗?”
  “现在才明白,宫里原来根本就没有秘密。”
  陈景恪暗暗竖起大拇指,果然不愧是好徒弟,这助攻来的恰到好处。
  师父没白教你这么多年。
  不过他立即就很严肃的反驳道:
  “也不能说宫里没有秘密,毕竟事涉皇家,也可以说处处都是秘密。”
  徐妙锦一副受教的模样:“老师说的是,是我想差了。”
  “不过大多数内侍,应该都没有机会接触机密消息吧。”
  陈景恪摆出孺子可教也的模样,说道:
  “是的,那么多内侍,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接触到秘密。”
  “大部分人从事的,只是普通的工作,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机会接触到秘密。”
  徐妙锦接话道:“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两者区别对待呢?”
  “有机会接触机密的,可以让他们终身制任职,但对他们要有补偿。”
  “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的工作。”
  “对于那些普通人,就没必要严防死守,按照正常的聘任制即可。”
  陈景恪赞道:“聪明,不愧是陛下和娘娘亲自挑选的太子妃。”
  徐妙锦害羞的道:“老师谬赞了,都是娘娘教的好。”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好了好了,知道你们师徒情深,就别在我面前唱双簧了。”
  两人都笑了起来。
  这种小把戏,陈景恪、朱雄英、徐妙锦他们经常用。
  不论是老朱还是马娘娘,亦或者是朱标,都很吃这一套。
  大家都知道在唱双簧,但都很喜欢这种方式。
  玩笑过后,马娘娘正色道:“你的提议不无道理,不过事关重大还需慎重才是。”
  陈景恪心中一喜,她这么说,就是同意变革了。
  区别是,变革到什么程度。
  不管怎么说,只要有所改善那都是好的。
  “娘娘英明,其实宫里的改革不只是皇家的事情,也牵扯到天下的变革进展。”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下人都盯着宫里呢。”
  “《雇工法》推出这么多年,进展始终不如意。”
  “尤其是任用奴仆这方面,更是阻碍重重,其中最难攻克的就是权贵们。”
  “他们就盯着宫里,宫里不动他们就不动,其他人也有样学样。”
  “这次宫里变革,我看他们还怎么找借口。”
  其实这就是一个观念问题,祖祖辈辈都是用的包身奴(工)。
  在他们心里,包身奴就是自己的工具,生死由自己掌控,用着放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