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41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41节

  “请陛下严惩代王,以正朝纲。”
  一大群人‘呼啦啦’站出来附和。
  这场景,让很多读书人热泪盈眶。
  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画面啊,众正盈朝,这才是众正盈朝。
  老朱脸色铁青,杀气腾腾的盯着这些人。
  大家都能看出来,他是真破防了。
  不过陈景恪却知道,老朱确实破防了,不是被这些人逼宫破的防。
  说白了,眼前这一幕早在预料之中,甚至这群人里面很多都是他们安排带节奏的。
  真正让老朱破防的,是朱桂干的事儿。
  朱桂干的事儿,是老朱有意放纵,就是为了给理学派创造把柄。
  可事先并没有通知朱桂,只是放松了对他的监管而已。
  老朱还满心期待,朱桂能让他刮目相看。
  毕竟之前不好好做人,封国被暂停。
  这么重的处罚在前,只要不是没心没肺的蠢货,都应该吸取点教训吧。
  更何况老朱还亲自教了一年多。
  然而事实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朱桂还是那个朱桂,刚出门就放飞自我了。
  老朱的心情可想而知,直接破了大防。
  差点没把朱桂一刀给剁了。
  眼下他的怒火确实是真的,但一大半都是冲着朱桂去的。
  剩下一部分,才是因为这群人造成的。
  不过别人不知道啊,只以为老朱被触碰到底线发怒了。
  不少人心中开始发怵。
  不过看了看周围那么多同道中人,心中安定了不少。
  眼看声势造的差不多了,再闹下去老朱就真没办法下台了。
  李善长出面对这些人呵斥道:“臣子受恩,必以忠心报之,此乃儒雅之风,忠诚之道。”
  “今日竟行逼宫之事,迫使陛下虐血亲骨肉,尔等的圣贤书就是这么读的?”
  左川反驳道:“韩国公此言差矣,正所谓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
  “我们劝谏陛下,正是为了维护国家法纪,为了维护大明的江山社稷。”
  “倒是韩国公你,天天宣扬法治思想,现在只因为违法的是亲王,就退缩不敢言。”
  “这就是你所谓的法治吗?”
  李善长冷笑道:“哦?难为左侍郎还知道老夫的法治之言。”
  “既然你口口声声说法治,那老夫倒想问问你,代王之过按律该如何处置?”
  左川哑口无言,他哪知道这些东西。
  但幸好他不是一个人。
  见他答不上来,佥都御史陈瑛出列道:
  “《大明律》‘白昼抢夺’条规定,强割他人田禾,杖一百、流三千里。”
  “嗡。”朝廷一下子就炸了锅。
  一来是没想到罪名竟然如此大;二来是没想到他们真的敢下这么狠的手。
  朱元璋脸色又阴冷了几分,这次他是真的被这群人激怒了。
  老子的儿子虽然混蛋,可就是骑马从麦田里跑过去,抽了阻拦的百姓两鞭子。
  你们竟然给弄成白昼抢夺?还要杖一百,流三千里。
  真当咱老朱是昏聩之君,不懂大明律吗?
  不过他依然克制住了怒火,目前还不是他出场的时候。
  对于陈瑛的反驳,李善长笑了:
  “代王只是骑马从麦田经过,对麦苗的折损微乎其微,何来割禾苗之说?”
  “换任何人来判,都适宜采用‘擅食田园瓜果’之规定。”
  该条规定,在别人田园擅自偷食瓜果之类,或者将之弃毁,按照价值定罪。
  一两以上笞十板,依此递加,最高刑罚是杖六十、徒一年。
  朱桂造成的损失,别说一两银子,连一百文钱都不到。
  最多也就是按照市价赔点钱,打板子都够不上。
  群臣不禁点头,这才是正常的判法。
  若真按照陈瑛的标准来,那全国一大半的官僚权贵都得被流放。
  说到这里,李善长反击道:“陈御史请罪重判,不知是真不了解律法,还是有意为之啊?”
  陈瑛表情有些慌乱,深深懊悔不该出这个头。
  李善长可是大明礼法的制定者,在他面前玩弄律法,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这时左川接话道:“韩国公莫要含血喷人,下官以为陈御史所言无差。”
  李善长冷笑道:“哦?不知左侍郎有何高见?”
  左川义正辞严的道:“代王身为皇室宗亲,自当为天下人表率。”
  “今日他竟仗着身份嚣张跋扈,当从重从严处罚,以儆效尤。”
  “呵……”李善长讥讽的道:
  “方才左侍郎还口口声声质问老夫何为法治,现在却又因为身份要小错大惩。”
  “真是官字两张口啊。”
  左川大义凛然的道:“老夫问心无愧。”
  这句话一出,后面所有的辩论都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变成了纯纯的口水战。
  左川身后那群人,纷纷表示皇室当为天下表率。
  李善长也不是孤身一人,他身后可是站着整个法家学派。
  虽然势力还很薄弱,但在朝堂也有了一定的声音,此时自然站出来维护。
  更何况,很多人见这些文官开始不讲理了,或者说准备以道德压人,心中也大为不喜。
  纷纷站出来帮腔。
  很快朝堂大半人都参与了进来,朝廷几乎快成了菜市场。
  一旁的朱雄英眼神冰冷的扫过群臣,说道:
  “皇爷爷真是英明。”
  陈景恪自然懂他说的是什么,叹道:
  “太上皇这是在为后人扫平障碍啊。”
  御座之上,老朱的一张老脸阴沉的快滴出水来了,呵斥道:
  “闭嘴。”
  一旁的内侍立即出列,齐声喝道:“肃清,肃清,肃静……”
  群臣似乎才反应过来,立即请罪。
  老朱怒斥道:“欺咱老迈杀不得人吗?”
  群臣不禁打了个寒噤,没人敢怀疑朱元璋敢不敢杀人。
  法不责众这个东西,对他是没用的。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人依然没有退缩的打算。
  有些东西必须要争取。
  元朝把士大夫踩在脚底下,你朱元璋当年可是承诺过要厚待士人。
  结果呢?
  翻脸不认账了。
  咱们忍了这么多年,今天必须要为自己发声了。
  否则这大明和大元有何区别?
  不,还是有区别的。
  大元的时候我们名义上被踩在了脚下,可实际上地方大权还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
  到了明朝,我们不但没有获得‘名’,连‘实’也没了。
  很多人以为,元朝儒户位列乞丐之下,与娼妓同等。
  是蒙元对儒家的轻视与打压。
  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元朝大多数时期是没有科举的,那么他们如何选拔官吏?
  答案是,高级官吏由蒙古勋贵、色目人担任。
  中低级官吏从儒户中选拔。
  反过来说,只有儒户才能担任官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