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52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52节

  到了这个位置上,谁会对别人说掏心窝子的话?
  想被人掏心窝子吗?
  不过邱广安的这个,‘太上皇在学**上’的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
  洪武朝的君臣关系恶化到了什么程度,大家都是经历过的。
  建章皇帝用了五六年时间,才重塑了官僚体系。
  太上皇很可能是不想破坏这个大好局面,才选择了忍让。
  毕竟作为开国君主,肯定不希望朝局一直处在动荡之中。
  但……
  太上皇毕竟是马上皇帝,雷厉风行他擅长,温风化雨就不行了。
  现在他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以前铁腕统治,现在过于温和了。
  君主一旦失去威严,臣子就会骑脸的啊。
  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声道:“希望这次陛下能醒悟过来,否则……”
  说到这里,他严肃的道:“我就要入宫去劝谏陛下了,邱尚书敢不敢与我一起去?”
  邱广安笑道:“不用激我,到时我会将安平侯一起拉过去。”
  “他若不去,我用绳子绑也要把他绑过去。”
  尚羲韶终于露出了笑容,说道:“好,我就知道邱尚书乃国之义士也。”
  两人看了一眼招摇的左川等人,转身从另一个城门离开了皇宫。
  退朝之后的事情,自然有人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元璋。
  老朱冷笑道:“刘敩、赵叔才,终于忍不住跳出来了吗。”
  朱雄英怒道:“忘恩负义之辈,我必杀之。”
  “还有那个王祁,明哲保身是吧?那我就让他无身可保。”
  陈景恪说道:“他们两个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并不意外。”
  “让我意外的是尚学士。”
  刘敩是从大理寺卿提拔上来的,赵叔才是从从礼部尚书位置上,提拔入内阁的。
  两人皆是儒家之人,赵叔才更是理学大佬,平日里对革新就颇有微词。
  朱标将让他们入阁,一来是监督革新派,二来是安抚保守派。
  现在他们和理学派勾结,是很正常的。
  尚羲韶同样是理学派大佬,平日里表现的刘敩、赵叔才还要保守,对变革横挑鼻子竖挑眼。
  这次他非但没有和理学派站在一起,反而主动站出来维护皇权。
  “所以,哪个学派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本性啊。”
  -----------------
  不出意外,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再次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洛阳城。
  并迅速向全国传递。
  百姓再次沸腾了,谴责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对理学派更是无脑吹捧,将之视为正义使者,道义的守护人。
  反而是在士人群体,出现了极大的争议。
  很多士人认为,欧阳伦固然犯罪,可你们也不能如此逼迫君父。
  这与欧阳伦何异?
  不过可惜,他们缺少发声渠道,且不团结。
  在抱团的理学派面前,几乎没有反抗余地。
  新一期的报纸,也同样刊登了此事。
  其带来的影响力,更是巨大。
  似乎是感受到了外界的压力,锦衣卫那边的速度很快。
  十余天后,欧阳伦就被押送进京。
  二十几天后,就将全部证据送回京城。
  理学派的弹劾罪名全部属实,并且欧阳伦的罪行,比他们弹劾的还要恶劣。
  走私数额高达八十四万贯。
  铁证如山,任凭安宁公主如何哀求,欧阳伦如何忏悔,都无法改变朱元璋的意志。
  欧阳伦斩立决,直系亲属全部诛杀,旁系亲属流放海外。
  行刑当天,数万百姓前来观刑,场面差点失控。
  随着欧阳伦被处死,理学派也正式登上了神坛。
  第463章 龙凤呈祥
  “诸君,饮胜。”
  左川举起酒杯,高呼道。
  饮胜意为干杯之意,算是古语用法。
  随着时代变迁语言更替,只有南方某些较为封闭的地方还在使用。
  说白了,现在只是部分地区的方言。
  在这种场合,用方言其实是不恰当的。
  但饮胜听起来比干杯含蓄、雅致,且‘胜’字更有气势,恰符合现在的局势以及诸人的心境。
  所以,左川用了家乡方言‘饮胜’,也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回应:
  “饮胜。”
  然后众人就开始热烈的讨论,畅想起美好的未来。
  欧阳伦已经被杀十几日,太上皇没有采取任何报复行为,似乎默认了这一切。
  随着连续两期报纸的连篇报道,理学派正式坐上了道德的宝座。
  直到这时,他们才敢召开庆功宴。
  能来参加的,基本都是理学派的中坚力量。
  场面端是宏大,可谓是英才齐聚。
  将来必然能成为史书上最重要的聚会之一。
  一想到美好的未来,众人就忍不住兴奋。
  期间自然少不了分功。
  他们这么做自然不会是为了夸耀谁,而是有着利益目的。
  胜利了,要分赃啊。
  分赃的依据,自然是这次大事件里立下的功劳。
  功劳最大的自然是左川,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将。
  也是他率先发现了欧阳伦之事,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与他并列的,自然是两位内阁学士。
  为啥他们好像什么都没做,却能和左川并列呢?
  因为他们是内阁学士。
  这三个人的功劳,没谁敢否认,更没谁敢抢。
  但自他们三人以下争抢的就厉害了。
  谁干了什么,起了多大的作用等等。
  读书人吗,都好面子。
  他们自然不会自己吹自己,而是相互吹捧。
  或者一个派系内的人,联合起来吹捧派系领袖。
  如果只是吹捧自己还没什么,有些人吹着吹着就开始贬低别人,弱化他人的功劳。
  甚至直接将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
  被抢功劳的人自然不愿意,开始反驳。
  前一刻还患难与共的战友,此刻却变成了竞争对手乃至仇人。
  互相之间吵的不可开交。
  陈瑛看着这一幕,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实则鄙夷不已。
  这群虫豸,难怪太上皇瞧不起他们。
  还没胜利呢,就迫不及待的庆祝,忙着分起赃来。
  但他自己都没发现,他心中其实被堵的有些不痛快。
  原因很简单,他是功劳被抢的最严重的那个人。
  在挑战皇权的时候,他不但冲锋在前,还积极摇旗呐喊,联络更多人加入。
  那会儿他是多么的风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