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69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69节

  “不过你这么安排也没错,估计上面也是这个意思。”
  刘楚才也说道:“上面让他过来的目的很明确,要真给他一个软柿子捏,回去咱们少不了要吃侯爷的挂落。”
  耿子茂没有再说这一茬,接着道:
  “另外几部配合水师,先占领各主要港口,然后顺着港口道路攻打主要城池。”
  很快三人就确定了具体战略。
  日军这一次战败,不但主力尽失,也必然会动摇他们本就不多的信心。
  接下来大明就要延续这种势头,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拿下日本。
  过于求稳,反而会给对方重新收拾残局的时间。
  新的命令很快下达,早就等的心急的各军,迅速展开行动。
  王景弘怏怏不乐的带领自己麾下的舰队来到虾夷岛。
  别的舰队都被委以重任,或去占领码头,或顺着河渠逆流而上攻打沿岸城池。
  只有他这个‘地头蛇’,被命令配合陆军行动。
  说的更难听点,就是个搞运输的,负责将后续援军送到目的地。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让他别提多难受了。
  虽然我前期在收集情报、打舆论战、封锁日本等行动中立了大功,可也不能剥夺我们立更多军功的机会不是。
  然而他可不敢违背耿子茂的命令,只能不情不愿的来执行任务。
  到了虾夷岛码头,打眼望去,是一眼看不到边际的军营。
  无数士兵在其间穿梭。
  码头停靠着一艘艘军舰,一列列士兵正顺序登船。
  在牵引船的带领下,他的船来到临时码头,并很快与自己接应的部队取得了联系。
  看到对方主帅身份之后,他不禁感到惊讶。
  沐晟?竟然是他。
  太圣皇的干孙子,黔宁王沐英的次子,军方下一代领导人之一。
  王景弘还是在上次授命仪式上,见过沐晟一次。
  开始的时候沐晟跟在一群老将身边,显得很低调。
  尤其是在朱雄英和陈景恪面前,显得更是普通。
  可是在他们两个以及老将们离开后,沐晟就成了场上最耀眼的人之一,无数人围在他身边。
  王景弘也在其他人的带领下,去和沐晟打了个招呼。
  但也只是照了个面,礼节性的问候两句,就被其他人给挤开了。
  没想到,时隔四年竟然再次见到他,还要和对方打配合。
  这时他也终于明白,为何要让自己来配合这一支部队了。
  另一边,沐晟带领参军部,对着沙盘推演了一遍又一遍。
  将各种意外都考虑了进去,务求战局不出意外。
  这一战对他也同样重要。
  他虽然地位高,也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但有一个致命缺点,很少独立领兵作战。
  主要还是吃亏在年龄,徐允恭、梅殷、沐春、耿子茂等人,年龄都是四十岁左右。
  且参与过很多大型战役,拥有独立领兵的经验。
  沐晟今年也才三十二岁,在云南的时候还太年轻,只能跟在父兄后面出谋划策。
  等到了洛阳,关键位置已经被哥哥们给占住了,一时间也找不到独立领兵的机会。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而是陈景恪对他另有安排。
  总参部统筹全局,一个人是负责不过来的,需要好几位能力出众的将领集体负责。
  这方面的人才,需要天赋也需要后天培养。
  陈景恪就让他跟随徐达、傅有德等人身边学习。
  这一学就是六年。
  直到最近这两年,才让他亲身参与各种战事,但负责的也多是参谋工作。
  独立领兵作战,这还是第一次。
  陈景恪希望他接受实战磨炼,却也不会拿战争开玩笑。
  所以并没有让他打头阵,而是让他作为第二批派遣军登陆。
  至于让他去陆后向平安京方向推进,则是耿子茂自己的意思。
  虽然足利义持率领的主力被灭,可日本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大国,依然不可小觑。
  从陆后到平安京一千二百余里,这一路上光大领主就有七八个,小领主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想要横推过去,还是需要一些手段的,一个不好很容易就阴沟里翻船了。
  这既是老大哥给你的机会,也是对你的考验。
  通过考验了,你能获取一份大功,也能获得老大哥们的认可。
  通不过考验,老老实实的转行吧,也别天天顶着少壮派领袖的光环招摇撞骗了。
  沐晟自然也明白这些,所以对这一战非常重视。
  将各种情报汇集到一起,带领参谋部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出兵计划,还顺手制定了一份备用计划。
  等一切准备好,他才问道:“接我们的船来了吗?”
  部下立即回道:“王指挥使刚刚来报到了,您要见他吗?”
  沐晟说道:“让他过来吧。”
  很快王景弘就被带了进来。
  本来他还有些忐忑,不知道能不能和对方攀上关系。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一见面沐晟就亲切的道:
  “景弘,上次见到你还是建章六年的授命仪式上,没想到眨眼就四年过去了。”
  王景弘震惊不已,要知道当时他们总共也就说了不到十句话而已。
  这让他非常激动,道:“没想到您竟然还记得我。”
  沐晟笑道:“你的才能在一众同侪里都出类拔萃,我又怎会不记得。”
  本来王景弘还在怀疑,对方是不是在客套,但聊了几句之后就发现。
  沐晟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竟然都知道。
  这就说明,沐晟是真的全面了解过他的情况。
  这让他既惊喜又疑惑,沐晟为何对自己这么看重?
  沐晟能看得出对方的疑惑,但是绝对不会说出真相的。
  事实上,他之所以能记得对方,皆因陈景恪。
  陈景恪那里有一份名单,是值得重点培养的人才,其中就有王景弘的名字。
  王景弘以为他能坐镇日本,是运气好。
  其实是陈景恪亲自指派的,知道此事的凤毛麟角。
  沐晟在跟随他学习的时候,偶然看到过一次名单才知晓的这些。
  虽然他不知道陈景恪为什么如此笃定,这个差点当了太监的人能成大器。
  但还是那句话,陈景恪一直以来的算无遗策,让所有人都不敢小瞧他的眼光。
  对那份名单上的人,沐晟自然每一个都做了了解。
  但凡有机会,他和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保持了良好关系。
  当然,他也没有刻意去拉拢。
  真这么干了,就算他是沐英的儿子,恐怕也落不了好。
  他只是有机会接触对方了,才会认识一下并释放善意,比如眼下。
  王景弘虽然很疑惑对方的和善,但也乐于与对方交好。
  一个有心一个有意,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
  当然了,沐晟也不是盲目的人,他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与王景弘聊了一会儿之后,他就拉着对方聊起了接下来的战事。
  王景弘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机会,也没有客气,将了解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先打谁后打谁,谁可以置之不理等等。
  其战术,与沐晟等人制定的竟然大差不差。
  而且因为他更了解日本情况,在细节上甚至还要胜出许多。
  这让沐晟惊叹不已,难怪陈侯这么重视他,果然是大才也。
  同时也对陈景恪的识人能力,感到敬佩。
  要知道,大明四百多实权指挥使,没有一个是庸才。
  想从这些人里准确找到最优秀的,按理说需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磨砺才行。
  可是他却能略过这个磨砺的过程,直接挑中并加以培养。
  这份眼光让人不得不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