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80节
当然了,能看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政策放宽的原因。
因此对明昭朝,是非常的满意和拥戴的。
想到洛下学宫的盛况,王艮再次说道:
“唯有传说中的稷下学宫能媲美也。”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振奋之意。
大家都知道,这个时代必然会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能生活在这个时期,甚至有机会参与其中,实在人生之大幸也。
几人边走边聊,从文学聊到政治,最后聊到了自身。
韩克忠说道:“安平侯曾言,等晋王打下西域,会在安西封一些诸侯国。”
“到时朝廷会在碎叶川建立安西督学衙门,负责西域到安西的学政建设,我准备去那里历练一番。”
杨士奇笑道:“巧了,夏(元吉)布政使写信问朝廷要人,我准备去他手下历练。”
其他几人也开口说出自己的目的地,不是西域就是北方草原,要么就是辽东或者安南(中南半岛)。
没有谁留在中原或者江南这种富庶之地的。
这些地方乃化外之地,即便是经过十年开发的辽东和安南,依然非常艰苦。
时常有土人部落作乱,主要还是气候太危险了。
别人闻之变色,视去那里当官为发配。
但杨士奇等人不同,他们更有激情也更有理想。
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工作,以此来磨砺自己,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况且他们深知朝廷的用人规则,去边疆工作回来的优先任用。
去边疆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是仕途的捷径,可谓是一举两得。
非只是他们,很多内阁行走外放的时候,都会选择去边境。
看着热烈讨论的众人,周忱非常羡慕。
他也想去,可他才刚进入内阁担任行走,没有三五年是别想外放。
要是能再年长几岁就好了,他不禁哀叹。
胡濙只是微笑看着,并没有插嘴。
他也有自己的任务,不过不是去边疆历练,而是去川蜀。
这是陈景恪亲自交给他的任务,去川蜀建立医学院,将新式医学推广到那里。
同时帮助那里建立医疗体系的框架。
他知道这只是一次试验,如果成功将来会在全国各地推广。
不说别的,要是能将这套体系给建立起来,他这辈子也值了。
未来史书上有机会单独开一页。
人生目标既定,也就没必要去羡慕别人了。
就在几人聊的开心的时候,忽然一阵雨点般的马蹄声传来。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一卷黄尘滚滚,一队骏马飞驰而至。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呼喝声紧随而至,道路上的行人纷纷避让。
很快骑兵小队停在驿站门口,但见人影纷纭跳将下马,当先一人大喝:
“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
游人知道轻重,不论身份地位,都纷纷让开。
驿卒也立即将早就准备好的骏马牵出,并从这些人手里接过浑身水洗一般的疲马。
驿丞也拿来文书,请他们签字画押。
一切说来话长,实际不过三五分钟的功夫。
交接完成,这支小队不顾自身疲惫,纵身上马。
随即便见烟尘滚滚,已然离去。
驿卒好奇的问道:“头儿,这是哪里来的?”
驿丞看了一眼文书,眼皮子一跳,说道:
“西域,莫非是晋王那边的消息?”
另一边,听到八百里加急字眼,杨士奇等人也纷纷起身,再没有了闲聊的心思。
古代文书传递分为好几种级别,普通,二百里加急,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
最高级别就是八百里加急。
说是八百里有点夸张,但这种情报的传递速度,可以达到日行四百里左右。
如果路况好,最高能达到日行五百里。
据传当年安禄山造反,远在三千里外的唐玄宗六天后就收到了消息。
使用的就是八百里加急。
能适应八百里加急的情报,无一不事关重大。
几人作为内阁行走,自然更加关心此事。
心中也不禁有些担忧,莫非是哪里发生动乱了?
胡濙抬头看了看信使来的方向,思索道:
“当是从西域传来的,可能是报捷的。”
众人心头一松,但这也只是猜测,做不得准。
王艮径直说道:“咱们还是别在这里瞎猜了,赶紧回去吧。”
韩克忠也附和道:“不论是什么消息,接下来都需要忙了,我们不在影响不好。”
几人也不再耽搁,立即启程往回赶。
-----------------
且说那群信使,换马不换人一口气跑到洛阳城下。
呼喊的口号也变成了:
“捷报,晋王灭察合台国,平定西域。”
百姓纷纷驻足倾听,然后面色平静。
又灭了一个国家?
这个察合台国在哪来着?估计又是哪个小国,不值一提。
也有人羡慕,别管国家大小,这都是灭国之功啊。
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被授勋授爵。
不是他们反应冷淡,也不是他们没有荣誉感什么的。
而是这种消息听的太多了,有些麻木了。
直到有人指出,这个察合台汗国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和元朝是堂兄弟。
百姓们这才露出惊喜之色,然后欢呼不已。
虽然没听过这个察合台,可蒙元他们知道的。
元朝的堂兄弟,那得多强大啊。
大明竟然又将他们给灭了,实在他厉害了。
关键是,这些国家都被灭了,蒙古人就不会再回来了。
所以说,还得是蒙古人的威慑力啊。
但还不等百姓们从喜悦中恢复过来,几艘船停靠在码头,一队信使从船上下来。
在码头驿站换乘马匹,也一路向城内奔去。
一边跑还一边呼喊:“八百里加急……耿大将军灭日本国,靖平海疆。”
百姓:“???”
一会儿的功夫两个八百里加急,你们闹呢?还是在演习啊?
不过日本国的名声就要大的多了,没别的原因,日本女奴那可是风靡整个大明。
尤其是洛阳作为京畿,本就比较关注政治。
对日本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也知道曾经的倭寇就是从他们国家来的。
所以等反应过来之后,百姓们再次发出欢呼声。
“这个不知好歹的小国,终于将他们给灭了,看他们还敢不敢来大明劫掠。”
“哼,将他们男人全部贬为奴隶去挖矿,女人全部发卖为奴仆。”
本来义愤填膺的话题,聊着聊着就跑偏了。
“日本婢好啊,身材较小温柔似水,不知道价格会不会降。”
“哪怕价格高一点也行,至少得让我们有个地方买啊。”
“是啊,日本婢太稀少了,有钱都没地方买,希望这次朝廷能发卖一些。”
“别做梦了,朝廷律法明文规定不允许蓄奴,违令者流放。”
“朝廷没有灭掉日本的时候,日本人自己卖奴婢朝廷也不好说什么。”
“现在朝廷将日本灭了,日本人就变成明人了,受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