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76节

大唐天将军 第76节

  颇黎握紧拳头。
  他早就知道他的对手是朔方的精锐丰安军。
  他以为最多巳时就能拿下唐军,现在已经未时。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他明显能感觉到士兵们士气不如之前。
  他更担心的是唐军援兵到来。
  如果那样,他们还谈什么与唐军主力决一死战?
  突厥酋长们也急得团团转,几乎每过半盏茶的时间,就派人来催问。
  “启禀统领。唐军主力大军还在八十里之外。”
  就在这时,颇黎派出去的探马回报。
  “什么!你们有没有探错?唐军怎么会离我们那么远?”颇黎不敢置信。
  唐军若急行军,按理说最多两个时辰就能到达这里。
  八十里。
  按照这速度要到明日。
  “唐军骑兵呢?”颇黎更关心这一点。
  “唐军的骑兵与步兵同行,一目了然。”
  探马回道。
  “哈哈。唐军的主将一定是如爨宝璧一样的庸才。神明保佑,只要攻破唐军精锐丰安军,必可取胜。”
  颇黎大笑一声,不再为战局的失利而沮丧。
  他们突厥复国之初,唐军有一名叫爨宝璧的将领因妒忌黑齿常之的战功,上书请求出击突厥。
  武则天接到奏书后,让爨宝璧与黑齿常之计议,但爨宝璧刚愎自用,以为胜利只在朝夕,欲独占军功,所以不等黑齿常之同意,便擅自率精兵一万三千人先行,出塞两千余里。
  最终唐军全军覆没,身为主将的爨宝璧竟然率亲卫苟活逃脱。
  爨宝璧因此成为突厥汗国的笑柄。
  显然,颇黎误以为张齐丘是爨宝璧一样的蠢猪。
  颇黎又派遣更多探马,探查唐军主力的动向,确保万无一失。
  “统领,我要去战死了,成全我吧!”
  一旁的悉颉斤向颇黎请命。上次战败,他一直心中有愧。
  这次他决定亲自为先锋,不成功,便成仁。
  “我观唐军西面最薄弱,还有五百铁甲由你统领,希望你能一举破敌,不要让儿郎再流血。”
  颇黎凝视着悉颉斤,郑重地说道。
  悉颉斤是突厥左厢少有的猛将,能搏斗熊虎。
  趁唐军疲惫之时,从薄弱处冲突,或许真有机会。
  “一个时辰以内,若不将丰安军主将的脑袋扭下来,末将提头来见。”
  悉颉斤豪迈地喊一声,开始做战斗准备。
  第67章 上架感言
  明天上架。明天凌晨就不更了,改为中午十二点更新。
  上架后,一章两千多字,改为三千多字,四千字。
  上架后日更万字。(不开玩笑,有日万连续五个月不间断的经历)。
  只希望读者老爷们能给个首定。哪怕养书,请给个首定再养。
  这很关键。关系到作者有没有动力一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更新。
  另外,说一下本书的主线。
  书名《大唐天将军》,很后悔起这个名字,因为“将军”这两个字是起点屏蔽字,在起点搜不出来,只能通过智能推和少有的推荐吸引读者。
  和许多读者猜测的一样,主角的目标是天策上将,加尚书令。
  “天将军”是突厥、回纥、突厥、西域等部对主角的敬称。
  在安史之乱时先搞定灵武那位。所以开局会来朔方建立威望。
  实际上主角基本盘不在朔方,这离长安太近,不容易暗地里发展,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朔方功勋建立后。一定是面对大唐最大的敌人吐蕃。
  十七岁节度使。
  二十一岁拜相,建立政治威望。
  而后会因为某些冲突、剧情,再次外放为安西节度使。
  大概会在高仙芝抢劫屠戮石国后,将高仙芝调走。
  安西才是基本盘。
  至于和大食的冲突,肯定不会因怛罗斯结束。安史之乱前的西域版图就高宗时代的西域版图。
  但高宗时代并没有实控至咸海。主角会实现实控,驱逐已经控制那里的黑衣大食。
  这是前中期的主线,就不明细讲了。
  不要觉得主角武力夸张,就当穿越后基因突变了。
  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李就是李瑄。
  最后,感谢责编朱砂大大。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月票、打赏、推荐票。
  第68章 斩将,当者辟易
  悉颉斤点骁勇之士五百,披铁扎甲,前阵持攻阵长矛,后阵握普通长矛。
  颇黎为掩护悉颉斤,在悉颉斤带着甲士即将爬上高坡的时候,特命东面的突厥士兵暂缓攻势,向后退数十步。
  一群特殊的弓箭手来到半坡。
  他们手持的弓把手两端,都用兽骨做衬子。他们手中的箭矢也和普通箭矢不同。
  箭镞为三角形的铁制三叶镞。镞叶上穿有小孔,箭镞的下方带有钻孔的骨球。
  这种箭矢射出后遇风发响,被称为“鸣镝”。
  “咻咻……”
  突厥弓箭手迎风将箭矢射出,一道道声音,犹如无数尖锐口哨合在一起。
  箭矢不多,却让久战的唐军产生一种背脊发凉的感觉。
  “是突厥的哨箭,不必害怕。”
  李瑄手持铁盾大喝一声,令东面的士兵做好防御。
  “铛铛铛!”
  这种华而不实的箭矢通常是突厥贵族狩猎、仪仗之用,对唐军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
  哨箭不一会就被用完,但突厥士兵聚集更多弓箭手,对唐军东面进行抛射。
  即便东面唐军已全部躲在盾牌下,他们依旧在不断地浪费箭矢。
  阵地西面。
  眼看着一波攻势失败后,悉颉斤下令攻阵长矛率先出击。
  本来唐军以逸待劳,现在经过轮番鏖战,体力逐渐不支。
  虽还能凭借地利,但已经没有碾压的优势。
  与突厥士兵攻阵长矛一阵对攻之后,不断有唐军倒下。
  “铛铛!”
  “噗嗤!”
  唐军的铁甲也非坚不可摧,突厥士兵砸倒两面大盾后,一名穿着明光甲,手持长槊的唐军被一支尖锐的长矛击穿腹部,血液流下。
  这唐军甚是英勇,他倒下前将长槊刺出,击破一名突厥士兵的胸口。
  先后有突厥甲士不惧死亡,跳到堆满尸体的战车上。
  他们有的倒下,有的杀伤唐军。
  在突厥甲士合力之下,有一队唐军的大盾尽被击倒。
  唐军被迫后退,只能用枪槊拼死突刺,试图击退突厥甲士,重扶大盾。
  第一名突厥甲士从车上跳下来。
  “噗嗤!”
  唐军齐力,一下将这突厥甲士刺死。
  但突厥甲士源源不断,第三名、第四名……
  分配在此地的强弩手,根本拉不过来弩箭。
  突厥甲士振奋精神,抓住这样的机会。
  左右的唐军队伍看到这种情形,不得不分兵离队,帮助同伴。
  这也导致他们所在的队伍,兵力不足,战阵摇摇欲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