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104节

大唐天将军 第104节

  大唐三品官以上,会在家门口立长戟一支,表示此家门楣尊贵,有三品紫衣。
  左相府门前,现立有两支长戟。
  这是在告诉慕三娘,只要左相府不倒,就会庇护长离。
  如果是李琅说这番话,慕三娘肯定当放屁。但李瑄不同,他本身就是那支长戟。
  ……
  “七郎这么快就回来了?”
  李霅见李瑄回来后打招呼,算算时间,也没多久。
  “也就听一曲而已,五兄呢?”
  李瑄问李霅。
  “正在前厅跪着,等父亲回来责罚。”
  李霅向李瑄回答道。
  “不用惩罚五兄,他并没有做错什么。相反,我还因此得知一件大事。”
  李瑄却说此时就此揭过。
  “什么大事?”
  李霅下意识问。
  “等父亲回来再说。”李瑄没有立刻道名。
  “我是酒囊饭袋,我没用……”
  前厅中,李琅跪在地上,自己在抽打自己,很是懊悔一样。
  更恨自己文不成武不就,不是带着他那帮兄弟吃喝玩乐,就是玩女人。
  连青楼女子都看德、才与能力,若非是李适之的儿子,他连平民百姓都不如。
  “五兄,你这是干嘛……”
  李瑄抓住李琅的手臂。
  “兄一无是处,以后决心改过自新,学习经典。如果再去青楼,我就自己把自己的手砍下来。”
  李琅像是大彻大悟一样,以后要读书,考取功名。并且立下狠誓。
  最起码他要像四兄一样,明经及第。
  别看他现在是羽林卫的队头,但他知道自己不是上战场的料。
  像七郎一样战场上取军功,怕是到死都没机会。
  权贵子弟,没几个和李瑄一样真刀真枪干。
  “走错道路而知道回头,是古代圣人都会赞许的事情。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一年前我在干什么,现在又居何位?这就是努力的结果。”
  李瑄向李琅宽慰道。
  “七郎在大海的彼岸,为兄只能望洋兴叹。此生能有七郎一成的尊荣,已是幸事。”
  李琅有自知之明,不敢与李瑄相比较。
  虽然李瑄很励志,但那是玩命的事情。
  日落黄昏,李适之拉着脸回来。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在汝阳王府,就听到李琅在青楼打架的消息。这让他在汝阳王面前很没面子。
  李适之气冲冲地回来,正准备找李琅算账,却被李瑄拉到前厅。
  看到李瑄,李适之和颜悦色许多。
  前厅内,只有李瑄、李适之和李霅父子三人,奴婢一律退下。
  第86章 李适之的“罗钳吉网”
  “父亲,大理寺少卿杨璹你可熟识?”
  李瑄率先向李适之问道。
  “杨九能力很不错,许多积压的案子被他处理得很完美。”
  李适之说起杨九一脸欣赏。都论族中排行称呼了,可见关系相当亲密。
  “杨璹和父亲一直都这么友好吗?”
  李瑄又问道。
  “不……杨九是最近才和为父志同道合。他还是官吏中出了名的品美酒高手。”李适之不知李瑄为何这么问,但他知道爱子应该是发现哪里不对,所以老老实实地回答。
  “父亲有和他喝过酒吗?”李瑄最后问出关键的一点。
  “他身份不够。不过他多次向我提及家中有极品的新丰美酒,请我去品尝!我承诺有时间会去一次。”李适之想了一下,向李瑄说道。
  “杨璹真有问题啊!”
  李瑄听到杨璹勾引李适之去喝酒,就知道他绝对不对劲。
  “七郎此话怎讲?”
  李适之赶忙问。李瑄的智慧他是知道的。
  李瑄将灵翠楼中,杨璹的醉话告知李适之。
  同时,也将他的分析,说给李适之和李霅二人听。
  “这……杨璹心机如此之深。”
  李适之听后不寒而栗。
  如果杨璹在他喝醉的时候,入宫诬告。
  李隆基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谋反。
  等李隆基召他的时候,他不会一口否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定会说那是酒后戏言,请求宽恕。
  那时候就什么都晚了。
  作为臣子,李适之知道李隆基会将这种动摇他皇位的话当真。
  届时别说他无法全身而退,连爱子的前途也会尽毁。
  “杨璹在任大理寺少卿前,一向低调。父亲与他没有仇怨。杨璹背后一定是李林甫。”李霅心中后怕。
  这么看来,五郎这次架打得不错,相比于这巨大的阴谋,面子都显得微不足道。
  “也只有这个老贼能想出如此阴险歹毒的计策。”李适之也认定是李林甫所为。
  “七郎觉得如何去做?”李适之又问李瑄。
  这种事情不好上奏皇帝,也不能上奏皇帝。
  “孩儿从军前在渭水桥边劝说父亲少喝酒。只要宰相时时刻刻保住清醒,类似的阴谋诡计不能把父亲怎么样。”
  “至于杨璹,他将这么大的秘密泄露出去,李林甫若知道,一定不会放过他。明日父亲将杨璹请入左相府,效仿来俊臣对付周兴一样,请君入瓮,威逼利诱,让他彻底投靠父亲,说不定他还掌握了李林甫的把柄。”
  李瑄思来想去后,向李适之建议道。
  杨璹明显是李适之的暗棋,能被李林甫所信任,又身居大理寺少卿这样的重要位置,很可能握有李林甫的把柄。
  “好,为父就这么去安排。”
  李适之对李瑄言听计从。同时下定决心,以后不论和谁饮酒,点到为止。
  有这么一出,李适之没有心思去计较李琅灵翠楼打架一事。
  ……
  离过元正还有两日。
  杨璹正在家中准备过年事宜,奴仆前来通报:“杨少卿,左相有请。”
  “不知左相叫我所为何事?”
  杨璹心有疑虑,以他的品秩,李适之竟会请他。
  “左相想饮酒,觉得和别人都不痛快。特让你带着新丰美酒前去。”
  奴仆传话道。
  “如此,我马上就到。”
  杨璹不再多想,他多次向李适之提醒自己有极品的新丰美酒。
  李适之嗜酒如命,能想起他倒也正常。
  那位没下达命令,他不能轻举妄动。
  不过这正是和李适之关系再进一步的机会。
  将一坛新丰美酒放到马车上,从崇仁坊到平康坊,用了不到两刻钟时间。
  “杨九,你总是说自己有极品新丰美酒,弄得本相食不甘味,快将好酒拿出来。”
  李适之一如之前一样亲密,并亲自到左相府门口迎接。
  “相公您能在这元正之前召我饮酒,下官倍感荣幸。这次的美酒,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杨璹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然后亲自从车上,抱下酒坛。
  李适之吩咐仆人接过酒坛,还不忘打开酒坛盖子闻一下:“香!长乐坊和东西两市,都不一定有这样的好酒。”
  “此酒为精品之物酿造,下官家中还有不少,只要左相一句话,随时带来饮用。”杨璹向李适之说道。
  “好,好!”
  李适之连连道好,拉着杨璹的手,进入左相府。
  进入仪门的时候,李适之的五个儿子,李霅、李琦、李季卿、李琅、李瑄,一字排开地站着。
  “见过杨少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