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106节

大唐天将军 第106节

  李瑄话语隐晦又有深意,并向李适之说道。
  “杨九,念我们同僚一场。我会向陛下求情,只你一人死,家人充为奴婢。”
  父子俩一唱一和,李适之又去充好人。
  “相公饶命啊!求您放过我,不要告诉圣人,以后我必唯您马首是瞻。”
  杨璹心态崩溃,他跪在李适之面前,抱住李适之的大腿,苦苦哀求。
  不说他可能泄露的秘密,和他贪污腐败的事情。
  只是泄露李林甫大计一条,李林甫就不可能放过他。
  李林甫在偃月堂中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个阴险歹毒的计策,现在却被他酒后吐露。
  他还有活路吗?
  现在唯有投靠李适之,以保全自己,保全家人。
  “这条歹计出自李林甫吧!如此向我痛下杀手,我能忍吗?如果杨九你能想出对付李林甫的计谋,你梦中的话,我会烂在肚子里,既往不咎!”
  李适之言语一转,格外开恩。
  “下官有江南诸道采访使贿赂吏部官吏的证据。”
  抓住救命稻草,杨璹将他所知道的事情说出来,纳出投名状。
  “有没有贿赂李林甫的证据?”李适之问杨璹。
  “右相老奸巨猾,圣人又赏赐重大,下官也不知右相是否受贿。只知道江南的几个采访使,都是右相推荐。”
  杨璹担惊受怕地说道。
  “父亲,李林甫兼任吏部尚书,又提拔江南诸道采访使,有这一点就够他喝一壶了。”
  李瑄向李适之耳语。
  前世李适之彻底失势,就是因为兵部诸多官吏行贿事件。
  史书上认为那纯粹是李林甫大兴冤狱,屈打成招。
  现在李瑄的机会来了,他请李适之将罗钳吉网加在吏部和诸采访使身上。
  如果办成铁案,李林甫不死也得脱层皮。
  第87章 攻击李林甫
  “吏部官吏和江南诸道采访使的哪些证据在你手中?”
  李适之要确认能否重击吏部。
  吏部为六部之首,李林甫兼吏部尚书,让其羽翼更丰满。
  和上次萧炅事件不同,属下出问题,李林甫难辞其咎。
  “江南诸道采访使在地方所获得的珍宝会放在长安城外的庄园中,每年末,吏部官吏就会在庄园内分赃。”
  杨璹向李适之回答道。
  看样子分赃时没少他。
  “这么说今年已经分赃完毕?”
  李适之皱眉。
  无法人赃俱获,一年时间什么变数都可能发生。
  “是的……”
  杨璹回答道。
  “你知道有哪些官吏参与分赃吗?”
  李瑄向杨璹问道。
  “知道一部分!其中还有大理寺的官吏。”
  杨璹点头回答。
  由于采访使监察地方官吏。
  而地方管理的考核、升迁,归吏部。
  通过采访使牵线搭桥,吏部对地方官吏进行“宽松”的考核,升迁的时候也更容易。
  杨璹等大理寺官吏被牵连其中,是因为采访使还可以检查刑狱,如果有冤假错案,需要大理寺去摆平。
  唐代的死刑,必须由大理寺复查审批,下发地方,才能执行。
  但地方上豪强与官吏制造冤狱,往往不按照规矩行事。
  而刑部在盛唐的时候权势大削,如果不加特权,连七品以上官吏,都不能审理。
  刑部尚书韦坚之所以有入相之势,是因为身兼多个使职,加重权势!
  “父亲,立刻联系刑部韦尚书,入宫禀告圣人。待圣人同意立案,先把长安城外别墅围起来,将里面杂役仆从尽数抓获。”
  李瑄则劝说李适之当机立断。
  罗钳吉网能无中生有。
  既有之事,支起大网,拿起大钳,还怕他们不招供吗?
  “杨璹,你将吏部、大理寺受贿名单写下来,待会一个个去抓。”
  为了让杨璹宽心,李适之特意承诺:“你作为证人,戴罪立功,我李适之必保你官职原封不动。圣人也喜欢迷途知返的人!”
  李适之知道杨璹肯定也受贿,向杨璹许下承诺。
  “谢相公!”
  杨璹感激道:“我会将所受贿赂,原封不动呈交国库。”
  有李适之的保证,他就放心了。只要保住性命,就算贬到地方,他也愿意。
  未时四刻,李适之派人将刑部尚书韦坚请到左相府。
  韦坚一手操办广运潭盛会后,被提拔为刑部尚书,是当今圣人的红人。
  唐代是群相制,李林甫不想韦坚入相。但李适之希望韦坚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第三宰相,与他一起制衡李林甫。
  韦坚看到这个机会后,立刻入兴庆宫,禀告要事。
  假期时间被打扰,令李隆基很不开心。
  “说吧!什么事。”
  李隆基召韦坚入勤政楼。
  “启禀圣人,大理寺少卿杨璹举报吏部官吏集体贪污、以权谋私,与江南、山南、淮南诸道采访使一起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他们有负皇恩,使江南民声载道,臣觉得兹事体大,不得已在元正将近时打扰陛下的雅兴,请求立案查办!”
  韦坚向李隆基禀告,并将杨璹悬崖勒马,认罪揭发之事,告诉李隆基。
  “有这种事情?”
  李隆基怒形于色。
  吏部选拔官吏,为六部之首,这还得了?
  “大理寺少卿已告知臣,江南诸道采访使将搜刮的金银珠宝,放在长安西面的庄园内,待年末诸官吏一起分赃。”
  韦坚确凿地说。
  “准许立案,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三司推事,一起审理此案。将江南诸道采访使召回京城,但凡有嫌疑,绝不姑息。”
  李隆基下达诏令。
  御史台负责监察,刑部负责审理,大理寺负责执行。
  李隆基可以向臣子赏赐万金,臣子不能受贿一两。
  作为掌控欲极强的皇帝。他不允许有人在这方面唬弄他。
  采访使,是为皇帝所使,他们胡作非为,不是让百姓怨恨朝廷吗?
  这是李隆基心中的大忌!
  “臣遵旨!”
  韦坚正准备退下的时候,李隆基又突然说一句:“右相兼任吏部尚书,他应该避嫌!”
  意思是这大案,李林甫不能插手。
  韦坚会意!
  他与李林甫是亲戚。
  但他妹妹又是太子妃。
  太子与李林甫为死敌,他怎么能再与李林甫有联系?
  皇帝会老,太子终将继位。
  今蒙圣人恩宠,他当然要为自己争取入相的机会。
  哪怕长安已经宵禁,韦坚依旧带着李隆基的命令,率领金吾卫到长安外杨璹指认的庄园,将里面的管事、奴役、婢女全部抓获。
  现场审问后,果然有大量的财宝出入这里,还有许多达官贵人在此聚会。但官吏的身份,没有几个奴婢知道。
  韦坚心中顿时有底,按照杨璹的名单抓人。
  李林甫把持朝政这么多年,手下党羽众多。
  特别是刑部。萧炅离开的时候,安插的亲信,还在为他效力。
  这么明显的动作,自然瞒不过李林甫的双眼。
  “韦坚这个白眼狼,为什么一下抓这么多吏部官吏,还未到中书门下堂通知我!”
  李林甫得到消息后,在院中大发雷霆。
  “大人息怒!”李岫在一旁劝李林甫消消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