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29节
他还有一线希望。
他以为这是李瑄自作主张。等族人将奏书送到李林甫手中。右相与左相关系不好,说不定就会帮他们说话。
只希望李瑄能按照规矩,秋后问斩。
“我的刀若去杀人,不分春夏秋冬!更何况杀死谋反的人,还要分四季吗?”
李瑄握着剑柄,言语冰冷。
“我们从未谋反,是你逼我们走上绝路。我们豪强一直为国家稳定效力。没有我们,郡县哪有现在的大治!”
葛酉依然脸红脖子粗地吼道。
“郡县大治,和你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过去刘宠治理郡县时,政绩卓著,临走时百姓们争先送钱。郡县应让贤德的人来治理。你们治民,就像用狼来放羊一样,没有人会心服。”
李瑄不屑地说道。一个豪强还挺能狡辩。他对千牛卫吩咐:“迅速拉过去处死。”
“张汤、郅都必是你的结局……”
“噗嗤!”
葛酉还在大喊的时候,人头已落地。
“噗嗤!”“噗嗤!”
其他的族长临死前也破口大骂。
余姚郡官吏从头到尾目睹这一切,没有人不被冷汗浸湿衣襟。
“哈哈,他们说我会如酷吏张汤、郅都那样的结局。我也是这么向圣人表达的,你们觉得呢?”
李瑄摇头一笑,问余姚郡的官吏。
“将军文韬武略,古今未有,是周公、伊尹这样的贤臣。”
官吏们连说不敢,对李瑄吹捧道。
李瑄笑了笑,继续下令官吏们带着千牛卫去抄家。
还是老规矩,老弱妇孺囚禁在府中,男子、家奴全部抓起来。
夕阳的余晖洒下,李瑄独自站在城头上,看着豪强族长还未被收走的尸体,喃喃自语:“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
……
一连十天过去。
李瑄再次牵连整个余姚郡的所有豪强。
李瑄将两郡的豪强聚集临海城,一天处死数百名犯罪者。
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豪强的族人,全部上报,充为贱籍。
李瑄得到的钱币,以亿来计算。
得到的绢、锦等一车接一车。
各种金银珠宝,也是以车来装。
得到的房产、田地数万顷。
李瑄吩咐诸县,为佃农、少地者,按制度,分发田地。
均田制已经被破坏,所以不能再和以前一样。
流民、佃农分到田地,还多出不少,归入地方官府,作为公田,雇以百姓耕种。
钱财和绢,只分不到一成给百姓,就足够两郡百姓们生存。
其他全部运往长安。
让李隆基看到宰杀豪强的好处。
不仅缓解了地方土地矛盾,还让国库更加充盈。
当然,也有坏处。
不过以当前来看,恶名都被李瑄承担!
经此事件后,隔壁余杭郡的豪强吓得肝胆俱裂;临海郡南的永嘉郡豪强们,也瑟瑟发抖。
他们因为害怕,甚至还亲自把自己犯罪的族人,抓去府衙。
为佃户减租三成,并严格要求子弟收敛行迹。
第102章 南霁云
沿海百姓对李瑄的崇敬如同神明,特别是那些受益的百姓。
李瑄灭掉劫掠他们海贼,灭掉欺凌他们的豪强,分出田地,留下钱财。
这是百姓们梦中都想象不到的美好。
如今却被李瑄实现!
不少穷苦百姓,像祭拜佛像一样祭拜李瑄。
以后两浙一带,李瑄的声望会越积越深。
这种现象对只酷吏来说,将来不会有什么用处。
但对李瑄来说,天下裂变的时候,再来临海,绝对可以一呼百应。
四月十日,李瑄得到一个消息,令他非常伤心。
大诗人贺知章去世。
他的家人,以道士礼简葬。
李瑄送去悼文,一来一回需数日时间,李瑄走不开,只能缅怀。
他很怀念在曲江柳岸与贺知章相遇,那种精神矍铄的面貌。
他多次去贺知章家中拜访,对这个大诗人,大学者,万分尊敬。
贺知章留下的诗集,李瑄将来会好好拜读。
在一个月前,李隆基终于忍受不住李白的性格,对其“赐金放还”。
四月,年仅三十三岁杜甫与大诗人李白,在洛阳相遇。
杜甫也开始他第三次漫游。
这种增长阅历,了解天下的方式,使杜甫将来能胸怀天下。
……
“我准备回京向圣人复命。你们都是有罪之人,但念在你们缴纳贪污金银,又在这段时间勤勤恳恳,为百姓分田地,维持两郡局势,我就不再追究你们的过失,希望你们能如同《后汉书》的清廉官吏,名垂青史。莫要再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四月十五日,李瑄决定回长安述职。
不处理这些官吏,李瑄有自己的考虑。
见识到这次杀戮,他们再犯法的概率就会变低许多。
当然,新任的太守,肯定不会再从他们中选择。
李瑄不操心这样的事情,还是让朝廷决定委派谁过来。
“多谢将军开恩!”
一众官吏拜道。
他们现在看到李瑄就发抖,哪能不勤勤恳恳?
听到李瑄不再追究之前之事,他们很激动,有的更是流出眼泪。
终于保住一命。
当天下午,李瑄就决定离开。
他没有和大部队一起,大部队押送着许多豪强的家人,一车车钱财、一车车绢锦、金银珠宝。
他们回到长安需要三四个月时间。
李瑄不想浪费这些时间。
他将剿灭吴令光以来获得的金银珠宝、钱绢记录成册。届时转交给李隆基就可以了。
只有李瑄的亲卫和张兴,跟着李瑄一起回长安。
他们每人骑四匹马,白天狂奔,夜晚只在驿站休息四个时辰,十天内就能回到长安。
通过审问,李瑄得知豪强向李林甫贿赂黄金,将一份奏书呈给圣人。
他要回去看看,有没有机会再整一次李林甫。
当临海郡的百姓得知李瑄要离开,纷纷前来为李瑄送行。
他们不断地向李瑄拜礼,并将家中的食物拿出来,有的老者还捧着钱币,要送给李瑄。
临海城虽然不在海边,但是李瑄除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豪强。处死了一批官吏,使整个临海城为一清。
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豪强的欺凌。
而且李瑄平易近人,在官吏面前李瑄是杀人魔头,但在城中,经常与百姓接近,了解他们的生活。
李瑄不让百姓叫他将军,而是称他为七郎。
临海郡的百姓有谚语相传:“七郎为郡守,草民愿折寿。”
寓意李瑄能让他们安稳生活,折寿在所不惜。
如此种种,让李瑄更坚信自己的道路。
李瑄没有收下百姓的礼物,他下马向临海百姓谢礼后,与亲卫一起策马离开。
许多百姓以袖掩泪,不得自己。
“汉代的酷吏离开后,有没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