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73节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万一他们有一次懈怠,唐军发动真正的进攻,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以在不清楚动向的时候,吐蕃必须振作起来。
“咚咚咚!”
果然,寅时刚过,战鼓又响,还伴随着号角声。
唐军又没有动静。
等天刚一亮,数千轻骑在吐蕃大军周围游荡,精骑前压。
吐蕃士兵十分气愤,从未有这么窝囊过。
骑兵联合请战,与唐军骑兵决一死战,却再次被论悉诺匝拒绝。
论悉诺匝认为,唐军此举,是故意引诱他们骑兵战斗。
虽然表面上唐军骑兵劣势。
但唐军有三千铁骑,一千甲骑具装。
这种冲击力他们吐蕃的骑兵很难去面对。
更何况不知唐军是否藏着其他兵马。
唐军又用同样的办法,“折磨”吐蕃三天。
哪怕是“虚则实之”,论悉诺匝也希望年轻气盛的李瑄忍不住冲阵。
但李瑄耐性十足!
“元帅,看来唐军不会主动进攻,他们是要拖垮我们。再这样下去,等于坐以待毙,我们必须另想对策。”
谐拱一脸疲惫地向论悉诺匝说道。
“我们派数波探马,一人四马向大论传递消息,现在大论应该知道我们的境况,希望他已经策划对河湟之地的进攻。”
论悉诺匝望着西方说道。
“元帅,您的意思是?”
谐拱看论悉诺匝的表情,认为他会有所行动。
“谐拱,本帅令你率领两万大军,过桥配合一部分重步兵进攻唐军在安乡城下的士兵。把唐军的步兵消灭,我们有更大腾挪空间,去获得战利。”
论悉诺匝向谐拱下令道。
这是不得已的决定。
不想撤退,就只有进攻。论悉诺匝不敢用唯一的骑兵去搏。
所以只能希望步兵能为他带来大胜,振奋士气。
第123章 穷途末路,殊死一搏
“末将必完成元帅军令,两日之内,若不能将唐军步兵阵营攻陷,末将提头来见。”
谐拱也知道在危急关头。关乎数万士兵的性命,能否回到吐蕃。
全民皆兵的吐蕃,损失六七万士兵,必是伤筋动骨。
这意味着他们要重新将其他方向的士兵调集到吐谷浑一带和九曲之地。
也会造成诸千户所和诸如之间的矛盾。
“逐渐收缩我军阵形,剩下两万多步兵和一万骑兵要更警惕唐军。”
撤走两万步兵后,论悉诺匝又吩咐围在外面的车子收缩,让阵营更加紧密。
只需要五千步兵,就可以暂时把持住阵线。
……
“李帅,大量吐蕃步兵开始过安乡桥。”
传令兵向李瑄禀告道。
“吐蕃已忍不住,他们想要进攻我镇西军、漠门军。”
李瑄笑着对诸僚属说道。
唐军步兵明明可以入城而守,却未入城,明显是想让吐蕃主动进攻。
如果唐军一万多步兵入城,吐蕃也唯有撤退这一条路。
在李瑄看来,吐蕃几万人保持阵形撤退,即便啃下来,也会对已方造成重大死伤。
特别是步兵在追击的时候,有可能被敌方步兵回头白刃而搏,届时必流血荒野。
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是李瑄用兵的原则。
安思顺和钳耳大福的阵形早已组建好,又依靠城池。
城内百姓也可以帮助唐军安营扎寨,更不会缺乏粮草。
李瑄的骑兵,则是食用平夷守捉的粮食。
他早就令枹罕城向平夷守捉城、安乡城运送大量粮食、草料,支撑大军三个月都没问题。
“李帅,我军步兵有一万五千人,强弩一千五百张,弓三千张,铁甲三千套,箭矢充足。倚城而守,一定固若金汤。吐蕃步兵最多派遣一半步兵过去,我军有无机会对吐蕃剩下的步骑发动进攻。”
一名僚属说道。
“我军已忍到现在,自然不会选择去冲阵,我们要让吐蕃更被动。”
李瑄摇头,哪怕吐蕃只剩下两万多步兵,李瑄也不愿意冲阵。
更何况吐蕃有一万骑兵虎视眈眈。
他要找机会在旷野上先干掉吐蕃的骑兵,让吐蕃的彻底失去机动力量。
“车将军,你率领重骑,前往平夷守捉城前的渡口,将甲骑和具装都运输到河对岸。等待我的命令,冲锋而下!”
李瑄向车神塞安排道。
甲骑具装应该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如果吐蕃步兵在进攻的时候碰壁,甲骑具装趁机冲过来,他们的溃败比骑兵更甚。
特别是没有铁甲的步兵,面对人马俱甲的重骑,无异于被屠杀。
“遵命!”
车神塞领命,提前去准备。
近一千甲骑具装,脱离骑兵队伍,向北而去。
李瑄又传令平夷守捉使曹盛宁,让他率领两千士兵通过渡口过河后,先一步向安乡城移动,迂回至吐蕃步兵的侧面。
待甲骑具装冲过后,平夷守捉的士兵突然杀出,配合镇西军、漠门军,对吐蕃步兵进行绞杀。
“将军,我们的甲骑具装一旦露面。吐蕃骑兵可能会向我们冲锋,殊死一搏。”
高适将自己能想到的,告诉李瑄。
“我也觉得到那个时候,是我们决战之时。”
李瑄点头,并问行军司马杨绾:“我们一共携带多少铁蒺藜?”
“启禀李帅,所携铁蒺藜能铺开三亩地。”
杨绾回答。
“嗯!等我们甲骑具装冲锋的前一晚,将铁蒺藜铺设在我军阵前两里外。”李瑄向杨绾吩咐。
铁蒺藜就是刺马钉,采用一个四尖椎的造型,无论怎么布放,总是有一个尖椎会朝上。当敌人的战马猛冲而过的时候,就会刺伤战马的足部。这样能迟滞敌骑的进攻。
造成的杀伤可能不会太大,但能给吐蕃骑兵带来一定威慑性。
这对两方交战时的士气很有影响。
……
安乡桥上,吐蕃步兵不断通行,一直黑夜,两万步兵才全部通过桥梁。
吐蕃一共有五千重步兵。
他们将两千重步兵留在桥西,其他三千重步兵负责冲阵。
当两万吐蕃步兵,和三千重步兵全部到位后,轮到安思顺和钳耳大福警惕。
他们害怕吐蕃夜晚偷袭,足足安排五千名步兵在阵前守夜。
漠门军和镇西军的一千轻骑被李瑄吩咐作为游骑,在安乡城北方,以防止吐蕃游骑向北探查到唐军重甲骑兵在渡口过河。
谐拱认为时间不等人,他选择夜半子时,集中猛兵攻击唐军步兵阵形的南面,然后再派遣铁甲锐兵,进攻唐军的东面。
试图一鼓作气,攻破唐军步兵。
最好能趁乱拿下安乡城。
不过谐拱认为概率不大,一旦唐军被攻破,肯定会有一部分窜入安乡城,以高城而守。
子时,吐蕃步兵的阵地内,看似黑灯瞎火,没有动静。
但黑夜中,无数兵甲在快速走动。
“勇士们,唐人阴险狡诈,使我军已至困境。我们只有戮力同心,才能摆脱困境。此次进攻,不单单是为了军功和富贵,也是为了诸位的性命。只有战胜这里的唐军步兵,我们才可能反败为胜。”
“本将立下军令,胆敢后退者,立即处死,家人贬为奴隶。如果有陷阵先登者,军功奖励以倍数算。”
“关键时刻,本将会亲披铠甲与诸位一起冲阵,请勇士们不惜性命,不要因为懦弱被杀……”
在行动前,谐拱恩威并施,鼓舞士气。
吐蕃士兵连日憔悴,恨极了唐人,他们露出凶狠的目光,势要将唐军步兵撕碎。
虽然骑兵大败,但远道而来的步兵还未见过血,他们不认为自己已经败给唐军。
吐蕃大军持盾牌,长矛,隐于黑暗之中,蹑手蹑脚地向唐军阵营南面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