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87节
更有写到李瑄的勇武表现,阵中连斩敌军大将,万夫莫当。通过俘虏,将这些吐蕃大将的名字、地位,都写得清清楚楚,以凸出李瑄的勇猛。
不知情的人若看到,以为刘单在拍李瑄马屁,夸张描写。毕竟李瑄在贺表中的勇武非人类一样,更有“斩敌千人”来修辞。
但刘单、高适、岑参、杨绾等佐吏并没有觉得夸张,他们乘小舟到漓水对岸,看到李瑄的勇武表现,他们感叹自己以前还是见识太少了,《史记》中的项羽也没有如此!
在贺表的最后,刘单将这两天统计的收获列明,并向圣人汇报唐军的伤亡。
此战唐军轻骑、精骑、重骑阵亡两千余,伤一千余。
步兵阵亡三千五百余人,伤两千五百人。
李瑄的亲卫共有四十五人阵亡,三十人受伤,其中有几人以后也再无法参战。
虽然和胜利比较起来,伤亡比例很小。
但李瑄很是难受。
这是他发动的战争,士兵的死亡和他有直接的关系。
以后,李瑄为自己的理想,还会频频发动战争,更多的将士埋骨他乡。
他只希望最终能完成心中的计划,让士兵们不白死。
“刘判官,这份贺表还需要再更改一下。”
李瑄将贺表仔细读完后,向刘单说道。
“李帅觉得有错误和不适的地方,属下这就更改!”
刘单紧张地说道,这是他第一次为节度使拟订呈给圣人的战报,就像是科举时一样重视。
“非刘判官贺表有误,相反我觉得贺表写得很漂亮。但我希望你能在开头能写一下对圣人的赞誉,多绘一些笔墨。”
李瑄向刘单吩咐道。
既然是报功要赏赐,不仅要让李隆基在心中开心,也要让他在精神上愉悦。
李隆基一开心,才会有大量的赏赐,送入军中。
“属下在文中有提到一些。”
刘单以为李瑄没看到夸赞圣人英明的几句话。
“那还远远不够,我觉得应该引经据典,夸赞圣人的武功,并极力赞叹圣人慧眼识英才。最少用十分之一的篇幅,来夸赞圣人。”李瑄明白李隆基喜欢什么。
“属下明白!”
刘单以为李帅这样的大丈夫不拘泥于此,没想到李帅心中这么细腻。
工于权术的大臣才会这么做。
但身为李瑄一手提拔的判官,刘单对李瑄唯命是从。
他又用一天的时间,修改重写。
李瑄看到新的《漓水大破吐蕃贺表》满意地点了点头,令驿兵七百里加急送至长安。
这一次李瑄一定比监军先到。
因为监军张道斌在绥和守捉,只有两个小宦官跟随李瑄。
等他们拿着节度使府整理的战报见张道斌,才能再密奏李隆基。
至于麾下将领的奏功书,等李瑄回湟水的时候再发。
毕竟绥和守捉城还有一场战斗。
除了奏高秀岩为陇右都知兵马使,此次一些将领李瑄也要为他们奏更高的品级。
如南霁云除了战功外,还射死一名吐蕃千户长。辛云京擒拿一名千户长。
其他安思顺、钳耳大福、车神塞等也很关键。这些都要晋升职事官。
战后几天,李瑄主要以安抚士兵、百姓,为战死士兵下葬为主。
他已经通过传令兵得知河湟一带的消息,两边人马只是轻撞一次,现在还是对峙状态。
当论悉诺匝战败的消息传过来,吐蕃退兵是必然的,李瑄没必要那么着急回去。
又过三日,李瑄果然收到传令兵的讯息,吐蕃撤军!
李瑄率领亲卫出塞巡视安乡郡边境。
一路上,李瑄看到吐蕃、吐谷浑士兵的尸体,有的是冻饿而死。
等局势稳住,这些尸体要收敛起来。
他看到壮丽山河,这里其实并非吐蕃进入唐境的好路线。
奈何上了李瑄的当,不得不翻山越岭。
安乡郡边界,就是吐谷浑的地盘,这也是李瑄以后的谋划之地。
李瑄又来到边境诸戍堡,观看烽火台,勉励边塞戍兵。
正常情况下,全靠他们预警。
李瑄巡塞三日,天空突然飘雪,李瑄不得不返回安乡城。
陇右群牧副使张文俨和柳锡来见李瑄,在唐军与吐蕃角逐的时候,他们也很惊慌,毕竟离战场不是很远。
“李帅,我们已经与西域诸族粟特联系好,我们出了更高的价格,他们愿意将西域良品种马运送至大唐。”
张文俨向李瑄汇报道。
“嗯!来者不拒,他们不论有多少种马,我们都高价收购!如果牧监的库存绢、钱金银不够,我会从陇右为你们筹备。”
李瑄回答道。
只要建立联系,吸引住那些唯利是图的西域商人,那群粟特人有的是办法将良马运送到陇右。
千金买马骨!
更多的昭武九姓栗特人在看到大唐牧监的诚意后,也会纷纷赶往大唐。
张文俨向李瑄汇报一些牧监情况后,又向李瑄说一件题外事:“李帅,有一个粟特商队求见属下,他们从西域向大唐运送五十余匹良马,路过河西的时候,被河西豪强夺走。他们求属下帮助他们夺回良马,但属下无能为力。属下担心这件事情会影响我牧监收购良马。”
第129章 封侯,河西陇右讨击大使
“有这样的事情?”
李瑄眉头一皱。
他刚准备与粟特人做马匹生意,壮大牧监。
河西就干这样的事情,这不是和他作对吗?
这对他收购西域良马肯定有影响!
粟特人虽然唯利是图,但他们很抱团,一些好消息、坏消息,很快就会在他们这一集体中传开。
而且河西走廊是西域商人必经之路。
现在看来这条消息还没有全面传开,不然柳锡不可能得到那么多粟特人的承诺。
可他鞭长莫及,管不到河西啊!
“这样!你告诉我那河西豪强的信息,我写一封信给河西采访处置使,希望他能处置这件事,否则我就上奏弹劾!”
李瑄想了想,觉得这事影响很大,必须解决。
哪怕那豪强不被惩罚,只是将那些马还给其主人。
既然他兼职陇右群牧使,就必须肩负牧监壮大的任务。
不仅仅是现在,还有未来。
马政是经国要政,即使他掌握权柄,也需要大力发展,现在有时间,是牢固根基的时候。
“另外,你让那些失去马匹的胡人,到湟水城找我,就说我会为他做主。”
李瑄又吩咐一句。
“遵命!”
张文俨领命。
一切安排好后,李瑄率领临洮军的骑兵,所获的战马、兵甲等战利品,在大雪初晴中,离开安乡郡。
那些受伤的士兵,暂时在安乡城养伤,待伤势痊愈,再回军中报到。
李瑄留下军医照看。
否则天寒地冻,必然会加重伤势。
……
长安。
“七郎大慰我心!”
李隆基收到李瑄的战报后,痛快一笑。
他继位以来,对战吐蕃这么多次,第一次有如此大的战功。
而且这份《漓水大破吐蕃贺表》,太得他心意。
在收到贺表的后,李隆基立刻召右相李林甫和左相韦坚到勤政务本楼议事。
“两位请看这份贺表!”
李隆基将贺表放在案前。李林甫和韦坚起身将其摊开,一起观看。
李林甫看到《漓水大破吐蕃贺表》这几个字后,就知道李瑄这竖子又立功了。
再看开篇,满是对圣人的赞美之词,仿佛这场胜利,全是圣人英明所致。
怪不得圣人这么高兴。
李林甫本以为自己已经够讨好圣人了,但和李瑄一比,好像还差一点。
他心中更觉得李瑄是心腹大患,他不怕刚正不阿的能臣,就怕李瑄这样的能屈能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