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188节

大唐天将军 第188节

  还不及冠就如此,再长几岁,岂不是更为老辣?
  接下来李林甫看到李瑄的战功,心中更是一惊。
  自李隆基继位以来,虽然多次大败吐蕃,但从未对吐蕃有过六万多人的斩俘。
  如果李瑄所拟战表为真,那他必然更受李隆基倚重。
  以当前形势想对付李瑄更为困难!
  一想到此,李林甫就无比憋屈,身为首席宰相,对谁都手拿把掐,但唯独面对李瑄,屡屡失策。
  现在李瑄羽翼丰满,内有杨玉环、高力士,想指认人诬陷都很难,弄不好还会让圣人厌恶。
  韦坚心中也震惊李瑄的战功,这李家七郎也太猛了。
  他平时看李瑄人畜无害的样子,战场上简直如霸王再世。
  韦坚认为虽然他与李适之、李瑄不再公开见面,但他们还是一派。
  只要李瑄能帮助他对付李林甫,他不会在意圣人对李瑄的封赏。
  最近李林甫沉寂许久后,终于露出獠牙,他令卢铉弹劾水陆转运副使以权谋私,并令吉温去审理此案。
  没几天就证据确凿。
  水陆转运副使是韦坚推荐的,这让刚拜相不久的韦坚很尴尬。
  他听从皇甫惟明的劝告,将吉温从刑部踢出去。没想到转头李林甫就重新启用吉温。
  虽然这件事情对他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让韦坚感受到李林甫的压力。
  他总感觉李林甫会再次出手。
  “恭贺圣人,您神文圣武,万里统筹,所以有此大胜。漓水之战,必会让吐蕃畏惧,此战也会影响西域诸国,使西域诸国遣使来贺。”
  看完贺表后,李林甫脸色变化很快,笑着向李隆基拱手道。
  “恭贺圣人,您慧眼识人,大胆启用李七郎为帅,这种魄力是臣子们不能及的!”
  韦坚不甘示弱,也拱手向李隆基一拜。
  “吐蕃小国,窃我大唐知识,妄图与我大唐相比。今日一战,颇为扬眉吐气。两位宰相说一下,下一步战略如何?”
  李隆基点了点头,李瑄能完成这样的大捷,使他坚定相信李瑄能收复九曲,将青海列入大唐版图。
  “李将军年纪虽小,却步步为营,相信李将军已有打算。现在朝廷需为陇右军补足兵马,赏赐用度,使李将军能在找到战机之时,能足兵足将。”
  韦坚不好判断,没有多嘴。
  “启禀圣人,臣以为应该督促李将军,将下一处战略定为石堡城,只有占领石堡城,我大唐才可进退自如。”
  李林甫则不然,这两年李隆基一直对他提及石堡城,他以为李隆基最希望将石堡城攻下来。
  这么说,是在讨好李隆基。
  胜利也有他一份功劳。
  如果李瑄攻不下这坚城,就可以打击李瑄的声望,让圣人对李瑄产生质疑。
  “右相,宰相不单处理政务,还需参与军机,你还是要多读读兵法啊!石堡城是山城,哪有那么容易进攻的?”
  李隆基听到李林甫的话,给他当头一棒。
  他先被李瑄灌输“石堡城无用”的理念,再听到进攻石堡城城的言语,自然会觉得李林甫军事能力欠缺。
  比起石堡城,李瑄把九曲、青海,作为战略目标,更合他的心意。
  “圣人息怒,臣知错,臣的谋略不如圣人十一,一定会去好好攻读孙吴。”
  李林甫诚惶诚恐地向李隆基一拜。
  他百思不得其解,圣人之前明明很在乎石堡城,怎么突然因此而斥责他。
  不过李林甫是聪明人,他谢罪的同时,吹捧自己谋略不如李隆基一成,让李隆基没有再责怪李林甫。
  如果没有和李瑄深入交流,他也会要求边帅尽早拿下石堡城。
  韦坚在一边强忍住没有大笑,他拜相以来,第一次看到李林甫吃瘪,心中快意浮现。
  他嘲讽李林甫不懂装懂。也自认为自己明智,不知就是不知。
  “七郎立此大功,我正式任命他为节度使,派人授予旌节,群臣不会再有意见吧?”
  李隆基向两位宰相说道。
  “圣人英明,理当如此!”
  韦坚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圣人英明,李将军功当如此!”
  李林甫纵心中难受,也不得不附和。
  “明日早朝,就由右相提拟吧!”
  李隆基让李林甫明天早朝时带头表奏。
  “遵旨!”
  李林甫还能说什么,只能顺着李隆基的心思。
  “这一战,虽然七郎以寡击众,以极小的损失,获得巨大胜利。但朕觉得陇右兵马有些不足。到安乡郡只能带七千骑,去配合平夷守捉、漠门军、镇西军,最后还要河西兵马出援河湟。吐蕃全力以赴可调集四五十万大军。朕信服七郎的神勇,但也不想失去七郎这样的忠臣……”
  李隆基突然间又说出这一番话。
  李林甫心中咯噔一跳,他不会认为这是为陇右增加兵马。
  而是,河西!
  圣人想让李瑄兼任河西节度使,统领河西七万五千大军,配合陇右,与吐蕃大战。
  这还得了!
  一个未及冠竖子控制十五万大军,假如真把吐蕃打得一蹶不振,岂不是要入相?
  “回圣人,臣以为夫蒙将军刚阵斩莫贺达干,剿灭突骑施余孽。现在兵部尚书又不空缺,贸然将其调走,不单是夫蒙将军寒心,还会令其他边帅不安。”
  李林甫以此为由劝说道。
  “夫蒙将军是名将,曾在西域立下功勋,但夫蒙将军自离开西域后,西域就不再传来战功,小勃律还要倚仗吐蕃嚣张多久?今年如果再无建树,朕会将夫蒙将军调到西域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安西都护府副都护。”
  李隆基觉得李林甫说得有道理,但他并没有罢休。
  李林甫则面色微变,今年已经到年底了。
  难道圣人打算明年让李瑄兼任河西节度使?
  想到刚才的过失,李林甫不敢再劝,只能昧着良心说道:“圣人的决断一定不会错。”
  “臣赞成圣人的谋略,小勃律国是大唐西面的门户,现在吐蕃诸国摇摆不定,就是因为小勃律投靠吐蕃,只要拿下小勃律,就扼住吐蕃扩张的步伐,西域诸国必不敢再违抗大唐。一定要安排一位能将去将其拿下,李将军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夫蒙将军是合适的人选!”
  韦坚最近有研究过西域,知道小勃律对大唐的重要性。
  “就再等几个月!”
  李隆基觉得韦坚的话很中听。
  他仔细一想,还是暂缓一下让李瑄兼任河西节度使。
  当李林甫和韦坚离开后,李隆基向宦官林招隐吩咐,安禄山刚献上的黑熊,取其熊掌,烹饪好后送到太子太师府中。
  李隆基一直遗憾李适之罢相。
  但李适之确实“恍惚”,连他侄儿汝阳王来拜见他时都说李适之写书文常有错字,不再有当年的精气了。
  他还让李适之少喝酒,多补补,但李适之一直没好起来。
  翌日,早朝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李瑄和陇右军将士的封赏。
  李瑄正式为陇右节度使,并兼河陇讨击使,赐勋上护军,晋爵清水县侯。其他职事官、散官、使职不变。
  河陇讨击使,顾名思义,河西、陇右的讨击大使,所讨击的对象,明显就是吐蕃。
  以前是设有讨击使,比如河西讨击使,但那只是一军讨击。
  李瑄为陇右节度使,却兼任河陇讨击。
  即将让李瑄兼任河西节度使的意图,大臣们都能看出来。
  上护军为军功十二转的第十转,仅次于柱国和上柱国。为正三品勋职。
  清水县侯,为爵位的第六级,食邑千户。比李瑄以前的爵位高三级。
  当然,食邑,并非实封。
  也幸亏李隆基有理智,不然这么大的功劳,最起码封李瑄为县公。
  不过总的来说,李瑄完成真正意义的“封侯”,这不是萌荫祖辈,而是靠自己封侯。
  对李瑄的赏赐也很充足,金二百,金器十件,银器一百件,漆器一百件,绢三千匹。李隆基考虑到李瑄年轻气盛,又赏赐教坊美女十人。
  对军中,更是赐钱十万贯,绢五万匹。
  这些军中赏赐由国库出,派遣大使运送至陇右。
  长安王公权贵得知朝堂上的事情后,非常震惊。
  李适之罢相,门楣并未因此失去光亮,李瑄十七岁封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
  无数王公贵族争相拜访李适之,但李适之半闭门户。
  有实权的大臣,掌兵马的禁军将军,一律谢客,他只是与闲官们交往娱乐。
  ……
  右相府。
  “每次看到韦坚这白眼狼我就生气,我失去方寸都是因为他,一定要想办法将他除去。”
  李林甫月堂思计,想到的办法不足以扳倒韦坚。所以将自己的心腹吉温叫来,想询问有什么计策。
  “当从韦坚外戚的身份入手。”
  吉温想了想,对李林甫说道。
  “此本相也想过,但一直未抓到他的把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