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190节

大唐天将军 第190节

  当初慕容诺曷钵逃离吐谷浑的时候,只能带走数万名百姓,其他的都被吐蕃征服。
  后来论钦陵之子论弓仁投靠大唐,使吐谷浑七千帐投靠大唐,不久后论弓仁又招降吐谷浑一千四百帐,之后又有吐谷浑人先后投唐。
  但至今还有大量的吐谷浑人在吐蕃境内,受吐蕃册封的吐谷浑小王控制。
  吐谷浑也不是与吐蕃同仇敌忾,在开元后期吐谷浑就发生叛乱,由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亲自平定。
  这一次吐谷浑损失惨重,李瑄还抓有吐谷浑俘虏,觉得可以利用一下,将吐谷浑一族从吐蕃分离。
  从吐谷浑王室姓氏上能看出,他们为鲜卑人,当今鲜卑人基本汉化,如独孤、贺兰、慕容、拓跋、尉迟、长孙等胡姓,唐初还是鲜卑人,现在则多以汉人自居。
  慕容曦皓,他的祖父娶李氏皇族,他的母亲为姑臧县主,也是宗室。他的哥哥娶武则天的侄孙女。
  所以李瑄不可能再复国吐谷浑。慕容家族如果能帮助他分离吐谷浑,将是大功一件,必会得到晋升。
  随后,李瑄召集僚属,商讨关于吐谷浑之事。
  “李帅,从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就鼓励与吐谷浑贵族联姻。他们为了控制吐谷浑,进行双重管理,除了吐谷浑小王外,他们还会使小贡论驻扎在诸族中,由于吐谷浑人多次叛逃至大唐境内,吐蕃将吐谷浑人分批在青海、九曲、大非川、西倾山等地,严加看守,自担任过吐蕃大论的吐谷浑小王坌达延赞松死后,新任的吐谷浑小王对族人的号令,不如边地的小贡论。”
  刘单向李瑄说现在的吐谷浑和数十年前的吐谷浑已经不一样了,想要凭借慕容王室,很难臣服。
  说不定吐谷浑百姓已经忘了慕容王室。
  “这些只能证明吐谷浑人屈服于吐蕃人的压迫。在战场攻坚的时候,吐谷浑人最先冲锋,成为死士。吐谷浑人种植的粮食,饲养的牲畜,更多被吐蕃人拿走。这次吐谷浑死伤两万多人,他们的百姓定有怨言。待拿下九曲,我就以慕容王室为令,召集吐谷浑百姓至九曲,同时策反青海一带的吐谷浑牧民。吐蕃少了吐谷浑,他们的人口牲畜,都将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李瑄并不认同刘单的话。
  他觉得吐谷浑饱受剥削,只要有机会,必然会反抗吐蕃,几年前的那次反抗就是例子。
  他们现在的王室、贵族,与吐蕃连成一起,但普通百姓对吐蕃只是畏惧。
  慕容王室离开吐谷浑,也才五十余年。
  吐谷浑故地还有超过三十万吐谷浑人。
  这些在吐蕃眼中如同奴隶,失去他们,吐蕃在青海湖、九曲一带,就会难以发展。
  “李帅所言不错,开元年间,吐谷浑人,接连不断逃亡河西、陇右,待吐蕃施以酷刑、厉法之后,才制止这种情况。这次吐谷浑在我大唐损失惨重,一切都是吐蕃所致。我们让慕容王室去安抚那些吐谷浑人,把他们像安乐州吐谷浑人一样安置,必定能重新归服大唐。”刘晏赞成李瑄的做法。
  “让慕容王室号召一下,对我们没有损失。”
  高适、岑参等人也说道。
  “吐谷浑人想要起事反抗吐蕃,几乎不可能成。所以我们要找机会入九曲。只要九曲一带的吐谷浑人不反抗我们,我们收复九曲将简单许多。”
  李瑄点了点头,又向众佐吏道:“此次我们俘虏的吐谷浑人最多,共七千余人。待慕容郎将到来,我会令他劝导这些吐谷浑人,阐述如果归降大唐的好处,然后将他们放回族部。”
  “李帅,既然如此,我们需要区别对待吐谷浑俘虏和吐蕃俘虏,最起码让他们吃饱穿暖,才能感恩于大唐。”岑参向李瑄提醒道:“您还要向圣人表奏放走吐谷浑俘虏的原因,再经过圣人同意,以免落人口实。”
  “我会立刻上奏圣人,明年开春,就放这七千余吐谷浑俘虏离开。”
  李瑄点头,向刘单吩咐:“将吐谷浑俘虏改为一日两餐,饭足,衣足。为他们在湟水城外搭建一个大营,允许他们在大营中活动。”
  “遵命!”
  刘单领命。
  在李瑄看来,这些吐谷浑俘虏回去的时候,被吐蕃人怀疑,虐待、杀死,更容易激起吐谷浑民愤。
  来大唐地界,投降不杀已是恩典。
  如果大唐放回吐谷浑俘虏,吐蕃因怀疑而杀害,吐谷浑说不定会再来一次叛乱。
  慕容王室投靠大唐,世为唐将,会给吐谷浑人一个很好的启发。
  随后,李瑄与佐吏又讨论一番关于此次军功赏赐的事宜。
  李瑄会从府库之中,取一批绢钱,用以赏赐立下跳荡之功的将士。
  最重要的是明确战死士兵、伤残士兵的抚恤,李瑄让刘晏来实施。
  朝堂的奖励,正在运往湟水的路上,需要一段时间。
  还有对军中将领们的提拔。
  李瑄奏高秀岩为都知兵马使,辛云京和南霁云同为临洮军副使。
  原来的副使辛思廉,李瑄奏他为宁塞军使,兼宁塞郡太守。
  宁塞郡的太守,因任期至被调走。
  奏安思顺兼任安乡军太守,钳耳大福升左武卫中郎将。
  车神塞奏为左龙武卫郎将,李瑄看他挺适合统领重骑兵,就让他暂时统领重骑兵。
  陇右都虞候的职位再找其他人担任。
  除此之外,李瑄又为诸军数十名官吏奏升职事官。
  至于陇右节度使副大使,陇右讨击副使,李瑄暂未有任命。
  等一段时间再看看。
  将士们升官发财,都很高兴。李瑄的赏罚明确,公布诸军,使诸军心服口服。
  没有立下大功的将士,都非常遗憾。希望下一次战斗能在他们的防线出现,或者李帅能调集他们的军,前去战斗。
  陇右诸军在经历大战的损失后,李瑄立即令佐吏准备招兵事宜,补全军队,重新整训。
  这一次漓水之战,在战场上损失的战马有两千匹。
  但缴获完好的战马一万五千匹,分给河西三千匹后,还有一万两千匹。
  按照李瑄的计划,临洮军将拥有四万匹战马。
  这些战马补入临洮军后,还多一千匹。
  李瑄将这一千匹战马分给这次作战有功的镇西军。以增加镇西军的机动力量。
  临洮军现在湟水城周围,分十六个大营,能放开训练。
  李瑄要求最起码到明年秋天,全体士兵都要具备精湛的骑术。
  ……
  十二月初,天空又下起大雪,天气也更加寒冷。
  士兵们不得不停止训练,这个时候保养好马匹才是最重要的。
  据探马说,连青海湖都被冰封。
  李瑄在等待朝廷赏赐到来的时候,亲卫向他禀告,有西域康国粟特人来求见他,说是来感谢李帅。
  李瑄顿时明白这些胡人的来历。
  “康甲宏拜见元帅,多谢您能帮助我们将马匹讨要回来。”
  一名白色皮肤,高鼻深目的男子进入堂中,用汉人的礼仪向李瑄一拜。他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语。
  康甲宏吃惊于李瑄的年轻与英武。
  看样子连胡子都没有长出来的毛头小子,却是统领陇右的元帅。
  之前李瑄擒拿突厥可汗,名声已经传到河西走廊上。
  在不久前大破吐蕃后,名声更是响亮。
  粟特商队虽然有瞭望手、护卫,但一入唐境,面对官商勾结的豪强,这些根本没有用。
  被夺去黄金、宝石、马匹,想要报官都没有门路。有的时候,能活着都算幸运。
  康甲宏在得到张文俨的提示,再次回到武威后,抢夺他良马的豪强,毕恭毕敬地将他的良马奉还,并且还赔偿一些金子,希望他不要追究。
  由此可以看出李瑄身在陇右,就能影响河西走廊。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李瑄摆了摆手。
  他对颇具经商头脑粟特人一向好奇。
  粟特人建立过许多绿洲城邦,但从没有建立过统一的国家,因此长期受周边的强大外族势力的控制。
  在整个丝绸之路上,到处都能看到粟特人建立的村落,河西、陇右、关中,甚至河洛、淮南都有世代定居的粟特人。
  他们也是东方最早生活的白色人种!
  毫无疑问,他们在这条连接东西的丝绸之路上赚取大量财富,但往往又守不住自己的财富。
  他们疲惫奔命一辈子,他们唯利是图,有时铤而走险,却落得一场空。
  “元帅的威名,我早就听说过。没有什么好报答的您的,我将最好的一匹马赠予您,希望您能满意!”
  康甲宏请李瑄出来,观看宝马。他谢李瑄,当然不是空手他的。
  除了谢意,他还希望得到陇右元帅李瑄的庇护,以后就不怕那些豪强勒索、欺负了。
  “商人以信而立,我掌管大唐马监,自然希望与牧监合作者,能得到公平的待遇。我们大唐是海纳百川的国家,外国之人来经商,只要不违背大唐的律法,我们倒履相迎。如果受到不公的待遇,我会主持公道。至于马匹,我就不收下了。”
  李瑄想与粟特人建立好关系,以便于将来的计划。
  大唐商人轻贱,李瑄身为主帅,不可能去经商,否则一定会被政敌扣上谋逆的帽子。
  而且一旦经商赚来钱财被发现,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元帅您高风亮节,我钦佩之至。我此次携带的五十余匹西域良马,全卖给大唐的牧监。祝愿您能培育出超过青海骢那样的良马。”
  康甲宏未再强求,在他心里李瑄的地位,不在乎一匹良马。
  青海骢就是吐谷浑人用青海马和西域马培育而成。
  但能被称为青海骢的良马十分稀少。
  “你去安乡郡后,所携良马我大唐都会高价收购。以后你们这些外国商人在丝绸之路上被抢夺、勒索,都可以来找我,我力所能及,会为你们处理。”
  李瑄沉吟片刻后,向康甲宏说道。
  他想提前种下因果,在粟特人中建立威望。
  他以后的诸多计划中,必须要用到粟特人,包括入主西域,驱逐大食,征服昭武九姓的故地,那里更是粟特人的故乡。
  “元帅,这是真的吗?据我所知发生在大唐境内对商人不公平的事情有许多?”康甲宏不敢置信地说道。
  在大唐元帅眼中,他们被欺负应该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怎么会轻易承诺帮助他们。
  “我是为了大唐,能保证你们胡商的利益,才会有更多胡商来到大唐,使大唐更加繁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