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209节

大唐天将军 第209节

  “两位将军觉得青海一带防御如何。”
  李瑄召高秀岩、王难得来询问。
  “启禀李帅,我们起初面对只有步兵三万余,七日后,又有一万吐蕃骑兵调过来。我军有信心击溃吐蕃在青海的军队!”
  高秀岩向李瑄回答道。
  “启禀李帅,末将也觉得吐蕃在青海一带的防御相比以往较为空虚,他们在苦拔海旁边筑苦拔城,这就是底气不足的例子。”
  王难得紧跟着回道。
  “青海是个好地方,但无险要可守。即便暂时拿下青海,吐蕃倾全国之兵而来,我军还要退出。”
  李瑄明白两将思战心切。
  但他心中已觉得以九曲为主,青海为副更好。
  “如果能拿下石堡城,青海一带进可攻,退可守。”
  高秀岩渴望李瑄能对石堡城发动攻击,拔除这个钉子。
  “取石堡城要用计,不宜强攻!”
  李瑄只将自己的战略告诉心腹幕僚,其他人并不知晓。
  现在吐蕃以石堡城为支点,布局众多,包括赤岭上,许多要塞、烽火,就是为保护石堡城。
  李瑄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此战略后,不小心泄露出去。
  “李帅,据捉生将捉住的俘虏说,吐谷浑百姓在经过漓水之战后,对吐谷浑王的软弱,对吐蕃的剥削很不满。现在吐蕃的首席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一直在此坐镇,就是为防止吐谷浑叛乱,这一点是否可以利用。”
  王难得突然向李瑄说道。
  “对于吐谷浑,我已经在布局。这将是我军下次大胜的关键。”
  李瑄微微点头。
  想到此,李瑄召慕容曦皓前来。
  “吐谷浑那七千俘虏现在是否信任你?”
  慕容曦皓行过礼后,李瑄向他问道。
  “回李帅,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们已经完全信任我。他们回去以后,必能煽动族人叛乱。之前李帅说要在春天将他们放回吐谷浑。但末将认为,他们回去后,很可能惨遭吐蕃杀害。末将希望将他们练成轻骑,李帅如果与吐蕃开战的时候,可以他们为主攻,并招降其他吐谷浑士兵。”
  慕容曦皓向李瑄回答后,并且请命道。
  李瑄听到慕容曦皓的话,没有立刻同意。
  他的本意是将俘虏放回去,挑唆吐谷浑叛乱,转向大唐,使吐蕃腹背受敌。
  然后趁机突袭吐蕃,将这一计谋转化为胜利果实。
  “末将觉得慕容将军所言有理,吐谷浑是鲜卑人,善骑善射。我们有七千名吐谷浑俘虏,他们能牵动吐谷浑大部分营帐。如果我们用他们,在战斗的时候,无异于杀手锏!”
  一旁的王难得认可慕容曦皓的建议。
  “吐谷浑内部民怨沸腾,即便不放归俘虏,他们也有可能爆发叛乱。我们将俘虏为自己用,完全可行。”
  高秀岩也赞成。
  “七千骑可不是小数目,如果不一心,会反噬我军!”
  李瑄不放心,吐谷浑俘虏中,肯定有贵族成员,那些贵族有可能亲吐蕃。
  万一他们现在装孙子,等关键时刻煽动士兵,那他们就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军不缺精骑和轻骑,既然如此,将他们训练成步兵吧。我会上奏圣人,让慕容将军暂领吐谷浑七千步兵。”
  李瑄觉得慕容曦皓所言有理,用一个折中的办法。
  步兵对他们威胁小得多了。
  “谢李帅!”
  慕容曦皓领命道。
  能将吐谷浑俘虏,升级为兵,已经超出他心理预期,更何况李帅还交由他统领。
  慕容曦皓心里清楚,只要能完成对吐谷浑的收服,他将来必是大功一件,会获得更大的功名。
  “一定要好好锤炼他们的心境,让他们彻底投靠我们,战场之上,不容有失。”
  李瑄向慕容曦皓郑重地说道。
  “末将遵命!”
  他已经将吐谷浑贵族隔开,只以平民百姓为他效力。
  “好,下去吧!等我们出军的那一天,先用吐谷浑王子祭旗。”
  李瑄决定到时候当着吐谷浑士兵的面,杀死吐谷浑王子悉弄参,让吐谷浑士兵彻底绝了以前的“伪王”。
  慕容氏才是真正的吐谷浑王族!
  连慕容氏都已汉化,不下百年,就能将吐谷浑彻底融合入“华夏”。
  李瑄又交待高秀岩和王难得,尽快补充诸军的缺口。
  特别是临洮军,招兵的时候,以会骑马者优先。
  陇右、河西,会骑马射箭的汉人、胡人太多了。
  没几天,诸军使亲自来湟水取绢、钱,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件事,向李瑄要马。
  军使们都知道临洮军四万战马齐全,堪称天下机动性最强的大军。
  李瑄此次又缴获六千匹马,总不能把这些马给牧监吧!
  军使们都想带回去一些,为自己军中提升机动力量。
  特别是安人军、镇西军这样的大军。
  李瑄没有过多犹豫,决定给安人军战马两千匹,河源军战马一千匹,镇西军战马一千匹,漠门军战马一千匹,白水军战马一千匹。
  陇右凡四千人以上的大军,都最少有一千骑兵。
  其他如宁塞、振威等小军就算了。他们和守捉一样,主要还是以防守为主,有一些探马即可。
  李瑄从龙驹岛带回来的上品牝马,西域种马,并未分配诸军。
  李瑄在湟水北部建立湟水监,暂定为下监,由柳锡出任监牧。
  湟水监,迟早会被发展成上监。
  等确立战略主动后,李瑄还会在青海湖、黄河上游,建立新牧监。
  柳锡的监牧,只是标榜他的身份,柳锡不在时,由副监代管。他还是与栗特马商交易为主。
  ……
  长安,兴庆殿。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隆基在大殿上念出李瑄的《河陇曲》。
  他喜爱此诗,特别是最后两句,他看到的是李瑄的赤胆忠心。
  这种的忠臣,竟还有人弹劾。
  李隆基在收到李瑄的露布后,一怒之下将那名监察御史贬到黔中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县令。
  杀死吐蕃名将,大壮国威。正如露布所说“妇孺得圣人派天军来,向东而拜,高呼万岁”。显得他是“爱民如子”的仁义之君。
  李隆基一向在乎百姓对他的看法,所以每年会在花萼相辉楼宴请一些平民百姓的长者。
  广运潭盛会时,望春楼前,他看到百姓欢呼,令宫乐到潭中奏乐,与百姓尽欢。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这诗写得确实好啊!
  相比于别的诗人,李七郎总能把马屁拍到位,又不显得俗气。
  李隆基虽然在宴会上经常吟诗,但在朝堂上还是第一次。
  在诸臣最后方的王维细细品读,觉得这是精益求精之作。
  许久未见李瑄,王维很是思念。
  李林甫表面上一副淡淡的笑脸,心中已经开始骂娘。
  他也想这样拍马屁,但他没有这样的文采。
  好在他的闷气昨晚已经发泄。
  昨天商议军机后的结果,让他寝食难安。但他又无法违背李隆基的意志。
  见诸臣一阵评头论足,各种吹捧后,李林甫站出来说道:“李将军此战深入敌后,扬我国威,当兼任更重要的职位。”
  中书门下堂的决定,哪怕首席宰相心中不愿,也得由他提出。
  “右相有何建议?”
  李隆基明知故问道。
  “现我大唐在西域威名有所下降,臣建议使夫蒙将军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将军曾任疏勒镇守使,攻破碎叶城,在西域素有威望。相信有他坐镇,必可重振大唐在西域的声望。”
  “自开元以来,将领多兼任河西、陇右节度,统筹两军。可使李将军兼任河西节度、支度、营田大使,判武威郡事,兼任赤水军大使,河陇押蕃使,河西长行转运使。”
  李林甫一拜后,将昨日商议的军机结果,向群臣重复一遍。
  这些使职,都是李隆基加在李瑄身上的职位。
  让他最郁闷的是,原来河西长行转运使是他的使职。
  虽然他身兼三十多使,但这个使职颇为重要。
  当初他辞去吏部尚书的时候,为表明自己的心迹,主动辞去五个使职。
  早知道他就不辞去河西长行转运使这个职位了。
  李林甫此言一出,群臣有动,但没有一个人震惊。
  所有人都知道,李瑄即将节制河西军。
  即便没有此次的青海之战,也会如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