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211节

大唐天将军 第211节

  想想他十八岁,还在山间牧马,不知功勋为何物。
  最主要的是李瑄将战局盘活。
  如果他是李瑄,不会给吐蕃喘息的时间,今年秋天必对石堡城发起攻势。
  “我也是这么认为。尺带珠丹可以算有为之君,但他人心不足蛇吞象,既想吞并西域,又想揽河陇入怀,在剑南步步紧逼。吐蕃兵马虽多,但良莠不齐,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如果夫蒙将军至安西后,进攻小勃律,我河陇可以为策应,必可让吐蕃雪上加霜!”
  李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他想让夫蒙灵察在进攻小勃律的时候告诉他。
  作为吐蕃入西域的门户,小勃律对吐蕃的战略地位,还在石堡城之上。
  安西军进攻小勃律,吐蕃必从国内征集援军。
  到时候李瑄从河西地区开始发动进攻,看吐蕃能顾及到哪一面。
  这样于双方都有利。
  “既如此,我与李将军立下一个君子之约。”
  夫蒙灵察隐约知道朝廷要向小勃律动手。即便他不主动,朝廷也会下诏书。
  之前田仁琬多次计划征小勃律,但由于行军困难,不得不停止计划。
  所以田仁琬被罢免也是必然的。
  “好!届时我们书信联系。”
  由于小勃律被吐蕃征服,周围二十多个弹丸小国都投靠了吐蕃。
  征伐小勃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李瑄相信夫蒙灵察会重用高仙芝。
  李瑄和夫蒙灵察聊一个多时辰关于河西的军事等情况后,夫蒙灵察向李瑄说:“我幕府的成员会带走几个,剩下的由还望李将军多加照顾。”
  “那是当然,都是为朝廷效力。”
  夫蒙灵察都这么说了,李瑄肯定要提拔几个人。
  他计划将杨绾提拔为河西的主事判官,将积石军使李广琛调为河西的另一个判官,岑参提拔为河西行军司马。
  因为李广琛曾经在河西待过,从积石军使提拔为判官,也算是重用,以后李瑄还会提拔他。
  自去年河西节度副使、都知兵马使安波注回乡养老后,河西暂未有副使。
  李瑄需要调任一个都知兵马使,平时他不在的时候,可以与判官商议,便宜行事。
  可惜他的亲信资历不够,无法胜任节度副使的位置。
  李瑄想了想,决定奏安思顺为河西都知兵马使。
  毕竟安思顺戍边三十年,在河陇任过多地军使,资历和战功足够。
  为了明正军规,也只有奏安思顺升迁能服众。
  五日过后,夫蒙灵察和林招隐离开姑臧城,李瑄亲自送至神乌一带。
  在姑臧城中的士人、文人得知李瑄来后,纷纷自荐,请为幕僚。
  李瑄用人之际,一一接见,并询问治军之道和处理政务的能力。
  同时,李瑄还对原有官吏进行考核,几天时间,他任命、提拔三名参军,两名随军,两名巡官,两名诸曹参军事,两名推官,四名典军。
  这一日,一名青年向李瑄献上拜帖。
  李瑄看了一眼名字,姑臧段秀实,曾被举为明经。
  这是一位后世的名将,功勋卓著,这么多天,终于遇到一位名人。
  随即,召段秀实入府衙。
  段秀实二十六七岁,他长得相貌堂堂,看起来朴实有礼,谦恭厚重。
  他出生于姑臧,后因父亲在陇州为刺史一直在陇州。
  成年后又在武威一带游历。
  “拜见李帅!”
  段秀实进入府衙后,向李瑄一拜。
  “郎君为明经,何以从军?”
  李瑄端详段秀实片刻,向他问道。
  “搜章摘句,不能为国立功。所以想要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段秀实拱手说道。
  朋友们都轻视他明经是被推荐而来,他有救济天下的志向,所以才从军。
  本来他想应幕于夫蒙灵察,但当今河陇之地,李瑄的生名太响亮了,决定试入李瑄的幕府之中。
  “说得好!”
  李瑄拍了拍手,又考验段秀实几个问题。
  段秀实皆有自己的见解。
  李瑄知道段秀实有军事谋略,就对段秀实说道:“河西缺一个掌书记,你是否愿意担任。”
  “多谢李帅,属下必不负李帅众望!”
  段秀实心中惊喜,他之前听说李帅考验深奥,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获得职位。
  节度掌书记虽掌书记、檄文,但属于幕府的重要成员,可以为节度使出谋划策,这正他渴求的。
  突然被厚待,让段秀实在内心充满感激。
  “我会上奏圣人,表你为左领军卫兵曹。”
  掌书记这样的职位,必然要有职事官标榜身份。
  在召幕段秀实入幕府后,河西节度府衙的空缺,基本被填补。
  都虞候这样的僚属,其实不怎么影响府衙的运转,现在连陇右都没有都虞候。
  押衙更是节度使的亲信官职,随节度使所在。
  李瑄又将哥舒翰召入府衙。
  “末将拜见李帅!”
  哥舒翰入府衙后向李瑄一拜,他很纳闷,李瑄的威名大名鼎鼎,但他现在名气、军职一般,不明白李瑄为何突然召他前来。
  据他所知,李瑄下令诸军使、守捉使议事。
  但那是在十天后,他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议事。
  “我在陇右,便听过你是一名猛将,治军有方。”
  李瑄笑着向哥舒翰说道。
  历史上的哥舒翰是天宝中后期最有军功、名望的将领。
  哥舒翰是很励志的人,四十岁时,因父亲去世,客居长安,他从小到大,吃喝嫖赌样样都干,他往往会在长安的赌坊输得精光,以至于家道中落。当时的长安县尉轻视他,骂他是“败家子”,把他父亲哥舒道元的脸都丢尽了。
  哥舒道元好歹是安西都护府副都护。
  哥舒翰的母亲尉迟氏,也是于阗的公主。
  哥舒翰能混吃等死到那种地步,自然被人看不起。
  羞愧的哥舒翰从军河西,立志创下功名。
  哥舒翰有勇力,虽中年之身,却所向披靡,勇冠三军,很快就从一名普通小卒,脱颖而出。
  可惜哥舒翰资历太浅,还没能够成为一军主将。
  “在李帅面前,末将不敢提勇。”
  哥舒翰赶紧向李瑄说道。
  现河西、陇右哪个军士不知李瑄的勇猛风采?
  他那点战功,不足以入李瑄法眼。
  “哥舒将军是突骑施人,对草原应该有所了解,你觉得河西现在需要防御北方吗?”
  李瑄向哥舒翰问。
  “末将认为回纥刚取代突厥汗国,现在还要威服草原上零零散散的小部落。必不敢与我大唐为敌。葛逻禄只是小部,亦无法威胁大唐。李帅可抽调河西走廊五郡兵马,用于吐蕃。”
  哥舒翰不假思索地向李瑄回答道。
  敦煌郡的豆卢军,晋昌郡的墨离军,酒泉郡的玉门军,张掖郡的建康军,武威郡的大斗军。
  这些是主力军队。
  至于新泉、宁寇,诸守捉,多是承担巡视任务。
  确认回纥不敢背刺,才能从这些军中抽掉兵力。
  “说的不错!回纥无法承受与大唐为敌的代价,更何况我大唐还有朔方、河东,随时可以出征吐蕃。”
  李瑄知道历史,所以才会默认回纥尽拥匈奴故地。
  即便回纥现在想和吐蕃联手,也有心无力。
  更何况李瑄知道回纥可汗骨力裴罗没两年活头了。
  等磨延啜继位,还要继续稳定刚建立的回纥汗国。
  “与吐蕃的大战在即,我准备让你任陇右积石军使,你是否愿意?”
  李瑄没有再卖关子,开门见山地说出叫哥舒翰来的目的。
  他看重的是哥舒翰的勇猛,和经营九曲的能力。
  待拿下九曲,会让哥舒翰镇守那里。
  虽然哥舒翰身上也有许多缺点,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感恩图报。
  历史上王忠嗣提拔哥舒翰,后王忠嗣因“阻挠边功”被“三司推事”,几乎被陷害致死。
  哥舒翰不惜触怒李隆基,跪在李隆基面前,一步一叩头,即便李隆基从勤政务本楼起驾回禁中,依然不断走,不断磕,声泪俱下,才感动李隆基,使李隆基对王忠嗣从轻发落,贬到地方为太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