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417节

大唐天将军 第417节

  这种情况下,高力士心知是有人要陷害李瑄。
  故不让消息传入兴庆宫。
  只要宫人侍卫不议论,李隆基就不会知道。
  高力士是一个非常清醒的臣子,许多灾祸他很早就有顾虑,只是怕李隆基生气,不敢吐露真言。
  与吐蕃的决战,一定在关键时刻,眼看已经十一月,谣言四起。
  高力士不能让圣人对李瑄产生怀疑。
  ……
  十一月中旬,右骁卫兵曹柳绩状告岳父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
  柳绩作为杜有邻的女婿,这番话自然被人当真了,认为柳绩大义灭亲。
  而杜有邻的另一个女儿,被李亨纳为良娣。
  所以,妄称图谶,交构东宫的罪名完全成立。
  第235章 杨玉环的白月光,突袭乌海城
  李隆基得到这个消息后,顿时让他想起几个月前的王忠嗣事件,勃然大怒。
  他下令李林甫主审柳绩,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番刑罚后,柳绩口吐真言,说自己因与老丈人有矛盾,故而诬告。
  但李林甫不满意这个回答,现在他失去三司的控制,圣人好不容易让他审理此案,他当然要搞点事情。
  他指使吉温,让柳绩诬告太子,把交构东宫的案子落实。
  和历史上不同,李林甫现在无法控制三司,所以想牵联其他不听话的大臣很难。
  如果案子扩大,李隆基一定让御史台和大理寺一起参与。
  那些人现在都和他对着干,必会将他故意诬告的事情捅出去。
  所以李林甫只想坐实杜有邻交构东宫和图谶的罪名。
  李亨此时为惊弓之鸟,上一个案子让他脱了一层皮,现在又出现这档子事,还是李林甫主审,使李亨心一狠,将杜良娣也休了,表示与杜有邻脱离关系。
  但李隆基依旧十分生气,将李亨召到兴庆宫中,看他到底要干什么。
  入南熏殿后,李亨诚惶诚恐地跪在李隆基面前一拜。
  李隆基突然面色一怔,在李亨行礼时,他发现这位尚未到中年的儿子,头发已有几分脱落,特别是后脑勺,一片花白,有些进入暮年的感觉。
  竟然比他这个花甲的父亲还显沧桑老态。
  久历政治风雨的李隆基也不免心生几丝恻隐。
  思子台,思子台!
  他已经失去三个儿子,不愿意再看到这种事情。
  随即,李隆基只是安抚李亨一句,并告诉他,不日就为他重新选配正妻。
  事后,李隆基问高力士李亨与这一次的案件有无关联。
  “杜有邻只是一个五品的善赞大夫,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除了这些,杜有邻能干什么?这是圣人的家事,圣人自己决断即可。上不失为慈父,下可享尽天伦,这样的结果,是为大善!”
  高力士微微躬身,向李隆基说道。他是真的想国家安定,为李隆基尽心力。
  李隆基心结解开,令李林甫将杜有邻杖杀,其家人皆流放。
  他又觉得柳绩举报岳父,让他不舒服,免去柳绩的官职,终生不用。
  本来是历史上的大案,因为李林甫的失势,没牵连到大儒李邕、王曾等人。
  倒是李亨依旧是最受伤的一个。
  他休掉结发妻子韦妃,使为韦妃削发为尼,青灯古佛相伴,就被骂薄情寡义。
  现在又把顺位最高的爱妾休掉,长安更是议论纷纷。
  李亨心中憋屈至极,他在忍。对李隆基更谦恭孝顺,凡出太子宫,必是拜见李隆基。
  等他登基至尊,一定将李林甫千刀万剐。
  哪怕李林甫在他登基前死去,李亨也要像伍子胥一样,将李林甫挖出来鞭尸。
  李林甫何尝不郁闷?
  又被李亨轻易躲过去,让李林甫意识到一件事情,李隆基根本不会废李亨。
  他不禁对自己和自己的儿女感到担心。
  以李亨的性格,将来不会放过他。
  “李瑄,你会怎么做呢?”
  偃月堂中,李林甫又是一夜无眠。
  十二月初,河东霍邑的一个县令,向李隆基献上一块出土“瑄玉”,瑄玉的正面用古篆雕刻“九”,背面用古篆雕刻一个“五”,霍邑令声称这是千年前的东西,被一个农民在地中刨到,不知何意,特呈李隆基。
  易经有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征即中有正,是为皇帝之意。
  瑄玉刻九五,哪怕小孩子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三郎,这哪是千年前的古玉,分明是几日前刚雕刻的,霍邑令犯下欺君之罪,陷害七郎……”
  杨玉环得知这件消息后,立刻来向李隆基说道。
  “玉环说的不错。霍邑令竟然说不知此为何?就这一句,已是欺君之罪。在霍邑挖到蓝田的玉,他真是厉害啊!既是天生的篆体,应当巧夺天工。九五二字,虽然简单,但也不该是中下的雕刻技艺……”
  李隆基拿着瑄玉,分析地头头是道。
  早在几个月前,杨玉环就告诉他李瑄这么打击豪强,一定是豪强的眼中钉,肉中刺,会想法设法加害李瑄。
  比如传播一个谋逆的歌谣,搞一些“天兆”。
  进谗言一定是不行的,因为李瑄免疫这些。
  只有玄乎的东西能拿下李瑄。
  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再加上李瑄忠心耿耿,对他有救命之恩。
  这瑄玉自然不被李隆基相信。
  他特意拿着这块玉璧,向杨玉环卖弄自己渊博的学问。
  “三郎当把霍邑令抓起来,他一定与豪强有勾结。”
  杨玉环将心放下,蹙眉说道。这么冤枉贞忠不瑜的李瑄,让她十分生气。
  “七郎正在与吐蕃大战,之前得到监军消息,已将三十万兵马赶到大非川。将一雪大非川的耻辱,让大唐更加强大。我怎么会相信这种奸诈小人呢?我会令人将霍邑令抓起来,送到湟水,由摄御史大夫的七郎全权处置。”
  李隆基表现出十分睿智的模样,和一个月前杖杀杜有邻一样睿智。
  李隆基这么说,让杨玉环心中解恨。
  虽然她知道自己这辈子注定在李隆基身边。
  但李瑄却犹如她心中的皎皎明月。
  那月辉洒下时的清冷,似乎已经接触。
  而仰望苍穹,却遥不可及……
  ……
  翌日早朝。
  李隆基故意将玉璧摆在兴庆宫的玉案上,佯装面无表情地将霍邑令之事,告知文武大臣。
  虽然没提李瑄的名字,但傻子都知道这是针对李瑄的阴谋!
  这一刻,李瑄的兄弟们惶恐不安。
  李琅虽然只是五品闲官,站在兴庆殿的最后面,但他立刻站出来,到案前行跪拜大礼:“启奏陛下,这是霍邑令妖言惑众,陷害国家的大臣。请陛下明察。”
  今年秋天的时候,李琅娶长安杜氏女为妻。
  李适之没有通知李瑄。
  其实谣言之风吹遍长安,李适之和李霅等人,就知道是有人作祟。
  身为京兆少尹的李琦已经在长安万年两县暗中查谣言的源头。
  他甚至让所有长安不良人去彻查,但抓到的都是一些混混无赖,他们收钱办事。
  至今还未抓到主谋。
  “启奏陛下,李将军兼任河东采访使,他性如钢铁,宁折不弯。河东豪强一定畏惧李将军,所以与霍邑令沆瀣一气,制造天命之论,此倒行逆施,其心可诛,请陛下明鉴。”
  身为户部侍郎的李霅紧跟着出班,跪在李琅的身边。
  他的说话比李琅有水平多了,直接分析出原因,一口咬定是豪强陷害。
  “启奏陛下,古往今来,天地只会降临福瑞,如天宝的灵符。天地从不预测灾祸,只是有心人利用天上,行图谶之举。”
  中书舍人李季卿继而跪拜,他直接把此当为图谶害人。
  这样的事情,把祥瑞的外衣扒掉,就是图谶。
  “启奏陛下,您是圣人,自有天命,玉璧是真是假,您一看便知,臣相信陛下不会被小人所误。”
  李琦也出列启奏,他说话更有情商。
  他们兄弟四人,一字排开。
  是李瑄让他们在年纪轻轻,穿上绯色的官袍,参与朝参。
  李隆基的离奇操作不少,他们害怕李隆基在七郎战斗的时候,将七郎召回。
  届时恐怕想成为王忠嗣都难了。
  文武大臣感慨万千,他们看李隆基面无表情,摸不透李隆基的想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