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573节

大唐天将军 第573节

  就看杨国忠在今后会不会痛打落水狗,牵连李林甫的家人。
  李瑄相信,杨国忠肯定会,因为杨国忠是小人。
  历史上的杨国忠,在李林甫死后都要陷害掘坟。
  在这个时代,李林甫的家人享受李林甫带来的特权和一切荣华富贵。
  李林甫所犯下的罪行,他自己是无法承担,只能由他的后人去弥补。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李瑄想手刃李林甫,让其家破人亡。
  当了几年宰相后,李瑄已经没有这样的心思。
  他的目标只有一条,他心中的信念,始终如一。
  他堂兄被杀,是死有余辜,即便没有李林甫,李瑄也会宰了堂兄。
  没必要把快死的李林甫杀死,又祸及家人。
  而且李林甫还将姜月瑶嫁给他,给他诞生了李淞。
  把李林甫打回原形,也算报了当初在朔方军中害他的仇怨。
  至于“另一个时空”的恩怨,李瑄没有算在内,他更理性了。
  拟订好诏书,李隆基用传国玉玺,盖上印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印章。
  等这诏书一到李林甫就不再是宰相。
  离开兴庆宫后,李瑄带着诏书,带着金吾卫,直奔李林甫的府邸。
  右相府的管事还不知发生了什么,站在门前,制止金吾卫闯入。
  之前金吾卫是给右相开路的,今天想闯入,是想干什么?
  “冲进去,将所有男性奴仆抓起来,反抗者杀无赦!”
  李瑄这才从马车上下来,向金吾卫将军下达命令。
  “遵命!”
  金吾卫将军领命,下令道:“冲,阻拦者,格杀勿论!”
  话音落,前方穿着明光甲的金吾卫士兵挺枪直冲,气势汹汹。
  右相府的奴仆见金吾卫认真,便不敢抵抗,管家赶紧去禀告李林甫。
  右相府是长安第一宅院,平康坊也算是大坊了,右相府竟然占据整个平康坊的四分之一。
  李林甫的诸多子孙和未出阁的女儿都住在右相府。
  他二十多个女儿,二十多个儿子。
  再加上要防备刺客,看家护院,养三五百个奴仆,这很正常。
  坏就坏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瑄淡化他在朝堂的影响力,他失去李隆基的信任。
  “李相,这是何为?”
  将作监李岫正好在家中侍奉父亲,得知李瑄带金吾卫闯入家中,连忙前来质问李瑄。
  “圣人诏书,让右相出来接旨吧!”
  李瑄挺直身躯,面无表情地向李岫说了一句。
  “父亲病重,难以下榻。请李相和中官移步堂内。”
  李岫见到李瑄身旁的张韬光,只能忍着请求道。
  他看到涌入右相府的金吾卫越来越多,足足有千人。
  传达诏书,哪用这么多金吾卫?
  李岫握紧拳头。
  他们家恐有大难!
  “嗯!”
  李瑄向张韬光点了点头。
  他们一起到达李林甫所居住的堂屋中。
  得知圣人诏书来,李林甫被两名小妾搀扶着起床,提踏着便鞋,来到正堂中,身旁一众儿女守候。
  还有总角小儿在旁边抽泣。
  脸色苍白的李林甫看到是李瑄亲自前来,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李瑄可不是杨国忠啊!
  李瑄看到李林甫没有精气神,虚弱无比,嘴唇铁青,似乎没有力气去说话。
  他又扫了一眼屋内。李林甫也算是儿孙满堂了!
  于是示意张韬光宣旨。
  张韬光赶紧站出来,展开诏书。
  李林甫、李岫等拱手先礼。
  “朕承天运,君临四海,夙夜忧勤,以保社稷。念及国之重器,须得贤能以佐之。然李林甫居高位而怠其职,行不端而失其德。
  其于政事,屡有疏失,决策不明,致民生多艰,朝纲渐紊。或用人不当,贤良被抑;或处事乖张,政令难行。朕屡加劝勉,冀其改过,然未见其效。
  今为安邦定国,整肃朝纲,罢去李林甫右相之职,收回印绶。着即在家思过,不得干预朝政……”
  张韬光一字一句念罢相文书。
  李隆基非常不客气,没有以其年老病而罢相,而是数李林甫之过罢相。
  不是让其养病,而是让其思过。
  又警告李林甫不得干预朝政。
  这代表这一种态度!
  第307章 李瑄的危机,高仙芝回京献俘
  “大人……”
  “阿爷……”
  听到张韬光的宣旨后,李林甫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眼一翻,栽倒在地。
  自开元二十三年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开元二十四年拜中书令,成为首席宰相。再到今日,整整整整十七年。
  拜相的前十年,李林甫立仗马,手握权柄,说一不二。
  可李瑄横空出世后,李林甫屡屡不得计,一次次被削弱威势,丢失重职,亲僚亡散。
  今突然被罢相,李瑄亲至。
  很明显,这是李瑄一手操作。李林甫甚至没有向圣人解释的机会。
  李林甫与李瑄的争夺,因此落幕,他一败涂地。
  在李林甫心中,认为李瑄狂妄自大,新法一定失败。
  可李林甫无法在宰相的位置上,等李瑄失败的那一天。
  十几年来,李林甫得罪了太多人。
  李林甫的长子李岫是将作监,从三品的官职,可这有什么用呢?
  “李监,代你父亲接旨吧!”
  李瑄看到李林甫昏倒,不似假装,于是对李岫说道。
  李林甫罢相,代表着他们这一支的落莫。
  经受这种打击的李林甫不知还能活多久。
  一命呜呼也不一定!
  “臣代父接旨!”
  李岫忍住心中的悲痛,俯身接过诏书。
  天宝四载的时候,李岫见父亲权势滔天,担心盈满为患,忧虑不已。
  一次,李岫随父游园,看到一个役夫拉着一辆重车走过,趁机跪倒在地,哭着对父亲道:“大人久居相位,树敌甚多,以致前途满是荆棘。一旦祸事临头,想跟他一样恐怕都不可能。”
  李林甫揪然不乐,叹道:“形势已然如此,又有什么办法?”
  当初的忧虑,变为现实。
  现在父亲的罢相,也绝对不是他们家的结局。
  怨恨李瑄吗?
  怎么可能不怨恨呢。
  但李岫还是理智的,知道其中的因果。而李屹、李岐、李崿、李屿等,对李瑄怒目而视。
  特别是李屹,脸上的鞭痕,成了他永远的记号。这是李瑄赋予,他一辈子难以忘记。
  他们想打李瑄一顿出气,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等人与打李瑄是不自量力。更别说院子中聚满禁军。
  李林甫的女儿们花容失色,她们也恨李瑄,因为李林甫一向疼女儿,几乎百依百顺,甚至女儿可以不用联姻,自由选如意郎君。
  唯有李腾空在安抚李林甫的心情。
  她信奉道教,对因果十分看重,知道在阿爷铲除异己能那一刻,因果的轮盘回转回来。
  自古权臣,哪怕自己善终,家人必不可安宁。
  或许这就是宿命!
  她可以不久后,和家人一起流亡。又也许能偿还阿爷所犯下的罪过。
  李瑄看满屋的惊慌,没有多待,转身离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