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598节

大唐天将军 第598节

  李瑄追问。
  “伤了豹皮就不完美了。”
  施利叶护不假思索地回答。
  “如果真如此,我取走华美的豹皮,雪豹最长的牙齿,赠予叶护。”
  李瑄对施利叶护的回答很满意。
  他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历史上的葛逻禄真是为一点金银叛变高仙芝的吗?
  肯定不是!
  因为葛逻禄看到高仙芝已经必败。
  呼罗珊地区的大食援军源源不断,而大唐却没有援军。
  通过这次打猎,李瑄可以确定目前的葛逻禄不会坏他的事。
  他展露出的箭术,也是一种震慑。
  两个时辰后,鹿肉已经成熟,吃完不太好吃的马鹿肉,李瑄让亲卫罗兴,送施利可汗数十里,离开北庭都护府。
  以后只需准备好兵马,等待李瑄的命令!
  李瑄又在庭州待了十几天,交代颜杲卿、刘单、张元鸿一些事宜后,离开庭州。
  他带着亲卫来到天山军(今吐鲁番市),检阅天山军和其所属的屯田区,牧场。
  又十天,李瑄观看一次天山军的整训后,李瑄行进至西州。
  这里驻扎有一部分伊吾军。
  伊吾军只有三千人,还分开驻扎在伊州和西州。
  不过这里靠近河西走廊,通过不会有什么事情,平时巡视一番丝绸之路,保护好沿途驿站即可。
  西州的高昌城,是李瑄此行的目的之一。
  高昌城是河西长兴转运使的起点,终点是长安。
  李瑄任大使这么久,还未来过西州……
  第315章 西域战争起
  高昌,本是西域的大国,因为亲西突厥,于贞观十四年被大唐灭亡,并置高昌县,管理其境高昌人。
  经过近百年来能归化,高昌人与汉人差不了多少。
  他们也如汉人一样,勇士从军入唐军。
  李瑄在高昌城外检阅驻守的一千名军士后,来到河西长行转运使府衙。
  早在去年,李瑄还是宰相的时候,河西长行转运使府衙就被搬迁到西州高昌城。
  并任命效忠李瑄,同是宗室的李希言为副大使,也算是未雨绸缪。
  “拜见天水王!”
  此时,李希言正在河西转运衙门,他出门迎接,向李瑄一拜。
  希言,是他的表字。
  李希言已经花甲之年,历史上他是哥舒翰的僚属,而作为李瑄的僚属的时候,李瑄是比较重用李希言的,仅次于刘晏、杨绾、段秀实、高适、岑参等人。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李希言为宗室。
  且李希言的爵位极高,他是李渊的曾孙,袭嗣郑王。
  他可以被称为郑王,实际上爵位是嗣王,和李瑄的郡王等级一样。
  李希言在朝中坐过大臣,但他没有和众多嗣王一样躺平,也想如李祎一样有威名,故而调任军中。
  哪怕是行军司马,也比在朝廷碌碌无为强。
  他已经袭父亲的嗣郑王,他的儿子一定无法再承袭,他要为自己的后代门荫入仕提供机会。
  但现实是很残酷的,李希言在陇右并未立下太大的功勋。
  好在李渊曾孙,嗣郑王的身份,让李希言能在李瑄从河陇回朝后,短时间拜大将军,三品文官正职。
  但李希言知道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位不至宰相,又无军功傍身,他的身份只是昙花一现,萌荫不到子孙后代。
  所以,年轻的李瑄,又是他从军时的上司,成为李希言的依靠。
  他认为李瑄的政治寿命十分长,绝对不是有些大臣想的那样,太子继位,李瑄终止。
  玩弄权术的李林甫都没玩过李瑄,李瑄怎么可能和表面上那样呢?
  所以他选择听从李瑄的安排,兼任河西转运副大使,并将此视为正职。
  李瑄基本不管河西转运,而李希言就是实际上的正大使。
  “将军不必多礼,去年朝堂上相别,我们在西州得以相见,保重身体啊!”
  李希言辈份比李瑄大,李瑄握住他的手,以表亲近。
  李希言的爵位虽是嗣郑王,但他的职事官为右卫大将军。
  “不论是宰相,还是大都护,下官都是您的部下。先前天水王传令让西府准备多余载具和骆驼,到凉州城购买最畅销的绢、蜀锦、绫罗绸缎、江南名茶、精美的瓷器。现下官已经准备好,其运力能将凉州城的货物搬空。而且从长安回来的转运车队,也可以顺道转运物品。”
  李希言初心不变,向李瑄表达忠诚的同时,告知原因听从李瑄的吩咐,用河西长行府衙的庞大车队,运输丝绸茶叶瓷器。
  官府运输,有军队护卫,不用担心出关以后被其他恶商侵害,也不用担心藏匿的马贼。
  而且官府运输,打着长行转运的旗杆,不论是地方官吏,还是关隘,都不能检查。
  因为长行转运,就是为皇帝服务的。
  “将军言重了,安西又增三万精兵,数万战马。此举不过减少朝廷开支而已。”
  李瑄微微一笑。
  他们一起并肩进入府衙中。
  走廊前,一名男子向李瑄和李希言行礼。
  “这是犬子李纾。”
  李希言向李瑄介绍他最中意的儿子。
  几年的从军生涯,使李希言落下病根,由于身体不好,他的儿子陪他一起到西州上任。
  “令子一定是英俊。”
  李瑄看了一眼李纾。
  李纾,字仲舒。
  其实李瑄见过李纾,也知道李纾。他和李瑄的四兄李季卿是好友。
  历史上李纾是被他四兄李季卿推荐为官的。最终也算身居高位。
  “而立之年,还没有功绩,同为宗室,羞煞人也。”
  李希言拿李纾与李瑄对比,非常惭愧。
  李瑄年二十四,早已拜为实际上的首席宰相,因想澄清天下而被罢相,大起大落。
  李纾已经三十岁了,却还没有功绩。
  由于李纾排行老二,是李纾的哥哥萌荫。
  而李希言虽是嗣王,但地位不高,无法像李适之、李林甫一样,让所有的子嗣都为官。
  “自古大器晚成的人也有很多,我觉得仲舒就是这样这样的人。如果不介意,作为我的僚属,举为安西都护府仓曹参军事,为我负责凉州城到高昌县的丝绸茶叶瓷器转运工作。”
  李瑄很聪明,一下就看出李希言介绍他二儿子的意思,想要为李纾谋份差事。
  他正好需要一名帮助他转运瓷器茶叶丝绸的人。
  由于血脉亲近,再加上本就是李季卿的好友,所以李瑄将这件事交给李纾来做。
  安西都护府仓曹参军事为正七品的官吏,更何况有李瑄僚属的头衔。
  李瑄会留下最信任的罗兴,带着几名亲卫,和一队伊吾军,配合李纾操办此事。
  至于西州到龟兹的这一段,李瑄会交给薛错负责转运。
  确保万无一失,也防止有不法分子私吞他的丝绸茶叶瓷器。
  说实话,李瑄这么干,确实很不漂亮,尽量不能让朝廷看到他的动机。
  河陇都是他的人。
  接下来就是李瑄整饬西域的时候,特别是边令诚这个死太监。
  “还不快谢天水王。”
  李希言拉了拉李纾。
  李瑄能安排他的儿子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让李希言十分感激。
  他的二儿子有前途,他就算是死,也能瞑目。
  “多谢天水王!”
  李纾向李瑄拜谢道。
  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一定把李瑄吩咐的转运工作干得漂漂亮亮。
  “转运的时候,尽量培养一批从长安、洛阳到凉州的商贩,只要他们一到,就能把他们的货物全部收下。让他们节省往来于两京和凉州城的时间。如此,以后会专门又一批商贩与河西长行转运合作,收购的价格可能会更低。”
  一起在府衙中的时候,李瑄向李纾吩咐道。
  “下官明白!”
  李纾拱手。
  李瑄是宗室的楷模,一代品德,一代气象,一代风度,无人可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