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649节

大唐天将军 第649节

  此战能轻松获胜,最主要原因是大食近卫骑兵经过一天一夜的奔袭,唐军铁骑以逸待劳,直接将大食阵型打散。
  而且唐军比大食足足多了三万骑。
  其他单兵素质、武器盔甲,和李瑄连斩大食猛将一样,都是胜利的因素,而不是完胜的关键。
  大唐联军的步兵,已经在向萨末鞬城移动。
  不久后,就会在程千里的率领下到达。
  整个河中,只剩下萨末鞬城对唐军来说有一些威胁。
  萨末鞬城是一座孤城。
  唐军在不缺乏粮草的情况下,围着萨末鞬城,迟早让萨末鞬城绝望。
  萨末鞬城内部也非铁板一块,国都中的康国人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因为李瑄手下就有不少康国士卒,他们的家人就在萨末鞬城中。
  李瑄还得到一条消息,萨末鞬城中的大食守军,不是呼罗珊人,而是其他行省来的步兵,多为没有经过训练的“志愿兵”。
  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无法与职业兵相提并论。
  当天下午,程千里所率步兵到达萨末鞬城。
  步兵围堵萨末鞬城的同时,帮助打扫战场,看押俘虏。
  参战的骑兵士卒,可以好好休息一番。
  等他们睡醒,就有香喷喷的马肉食用。
  近在咫尺的萨末鞬城,又是不同的光景。
  许多萨末鞬城的守军,亲眼目睹唐军只用半天时间,就将他们的骑兵打得崩溃。
  唐军的凶狠使他们心惊胆寒。
  再看城外,大唐兵马林立,除了刚到达的步兵外,骑兵似乎并没有损失多少。
  很快,萨末鞬城中的康国人也知晓这件事情。
  从远征军的失败,到怛罗斯之战,再到萨末鞬城之战。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大食帝国已经无法守住河中……
  第337章 攻克萨末鞬城,总督的末路
  唐军的步兵到萨末鞬城,故作声势地组装攻城梯,攻城车。
  同时,李瑄下令工匠制作投石车,而且还是在城北的那密河畔,不加掩饰地制造。
  大有趁骑兵大战胜利,一鼓作气攻城之势。
  唐军此举,加剧了萨末鞬城中大食人和粟特人的矛盾。
  归根结柢,萨末鞬城是粟特人的城池。
  曾经的萨末鞬城是贵霜帝国的重要城镇,被华夏称为康居。
  也是丝绸之路在河中最繁华的城镇。现城内康国百姓有近三万。
  另外还有近两千的康国士兵。
  这些士兵本是听从亲大食的康国王调遣的,但目睹大食的失利以后,他们不再效忠国王。
  粟特人是逐利的民族,他们锱铢必较,在势不可为的时候,更容易做出清醒的判断。
  大食阻碍他们的信仰,此时让大食人占据萨末鞬城,是对他们的侮辱。
  在唐军打败大埃米尔骑兵的第五天,康国人军士在西城哗变,准备进攻康国王宫,将呼罗珊总督和康国王逮捕,从而逼迫康国士卒向唐军献城。
  但康国人低估了呼罗珊总督。
  呼罗珊总督虽因城外的大败意志消沉,悲痛绝望。但他知道此时此刻,城中的康国人是不稳定因素。
  而呼罗珊总督将骑兵和亲卫全部交给大埃米尔后,大食军士还有一万余人,在内忧外患下,不可能主动将萨末鞬城中的男女老少全部屠了。
  但这不代呼罗珊总督不去防备。
  如果大食骑兵胜利,呼罗珊总督完全没必要担心,因为康国人是审时度势的。
  问题是惨败!
  接连的惨败,使康国人认为大食人不可能再是天将军的对手!
  萨末鞬城的四门,全部换成大食士卒,重兵把守,防止康国人攻击城门,放唐军入城。
  呼罗珊总督居住的王宫处,隐藏有大食重甲步兵,康国士卒一出现,就遭受大食重甲步兵的围堵,根本无法杀入宫门。
  趁此时机,呼罗珊总督传递军令,调兵遣将,欲短时间内,将这批康国士卒诛杀,然后全力防守萨末鞬城,等待奇迹。
  不过数千人大战的人喊马嘶,还是传递到萨末鞬城外。
  李瑄听到传令,立刻猜测出萨末鞬城内讧,应该是康国人在反抗大食人。
  康国人避免清算,准备诛杀大食人将功折罪,给大唐有个交代。
  “城中康国人与大食人力量悬殊,未必可以成功!”
  李瑄向诸将领说道。
  他在考虑是否以此时间攻城。
  “禀李帅,末将建议立刻进攻萨末鞬城,早日克定河中。据可靠情报,大食人从木鹿城等地方运输大量粮草,储存在萨末鞬城。这些粮草本供十几万大食兵马食用,现城中只有万余,我们一直不攻城,他们的粮食能用到发霉,于战术不利!”
  “现康国人造反,守城士卒定心存忧虑,机遇稍纵即逝,当立刻准备强弩攻城……”
  封常清向李瑄建议道。
  他知道李帅不喜攻城。
  但萨末鞬城的统领是呼罗珊总督,此人是黑衣大食的第一开国功臣,是一个坚信大食教的顽固分子,想让他妥协投降,难如登天!
  萨末鞬城的粮食只要不腐烂,够大食人吃十年。唐军没有这种耐心。
  而且大唐联军数量众多,为在河中持久立足,也需要这批粮食。
  “李帅,末将认为封判官言之有理。我军愿为先锋,必在今日一举登上城墙!”
  龟兹镇守使向李瑄说道。
  骑兵在此战立下大功,而步兵寸功未立。
  程千里被认命为步兵的指挥者,怎能不急?
  在程千里话落后,毕思琛等统领步兵的将领,纷纷应和。
  连马璘、来瑱、车神塞等统帅骑兵的将领,都认为要尽早拿下萨末鞬城,然后向呼罗珊的首府木鹿城进发。
  “天将军,萨末鞬城是我们康国人的都城,里面有我们的父母妻儿,我们康国人愿意打头阵,猛攻萨末鞬城!”
  康国的将领向李瑄请命道。
  其他粟特国度的将领也纷纷请战,他们只想早日将大食赶出河中。
  战至此时,每个国家都信心倍增。
  如果表现的好,还会迎来李大帅的青睐。
  天将军的威势,已植入他们的内心,对有信仰的人来说,天将军就是天神下凡,不可撼动。
  “好!准备强攻萨末鞬城!”
  李瑄果断同意攻城计划。城中的康国人不一定能坚持多久。
  没有人知道,李瑄更需要时间,他不能在中亚待太久,他的精兵也需要一段时间休整,为他的大事谋划。
  “李将军,你率领三千重甲步兵为主力,进攻东门,强弩为辅助你。”
  “程将军率领三千步兵在南面进攻。”
  “粟特诸国在西门攻击,吐火罗诸国和拔汗那、布哈拉等在北面进攻……”
  李瑄又迅速下达作战指令。
  很明显,李嗣业所率领的重甲步兵,为攻城的主力。
  其他三面只是为拖住大食的兵力。
  张兴率领的六千经略军步兵在南面铁门关一带,使唐军强弩不足。
  所以要将有限的强弩,全部用在东面。
  其他三面由弓箭手辅助。
  马弓手也辅助攻城,攻城之初,由马弓手进行数轮抛射。
  “遵命!”
  诸将打起精神,领命行动。
  “呜呜……”
  号角吹响,兵马集结后,于萨末鞬城四周聚集。
  不到半个时辰,攻城士兵已经到位,他们抬着云梯,向萨末鞬城靠近。
  在他们身后,无数弓箭手握住强弓,等待接近后的抛射。
  不同的是,东面进攻的唐军,全是身披铁甲的勇士,他们持盾护住头部,背负横刀,短矛。
  李瑄亲自在东面坐镇,他手持两石强弓,在百步外专门瞄准大食的将领,充分发挥他百步穿杨的箭术,为攻城的士兵,尽绵薄之力。
  知道李帅在身后掩护,攻城的士兵士气大震,立志成为先登者,夺得军功。
  攻上萨末鞬城这样的大城,必然可获得勇士勋章,最少提拔为衙将,并获得丰厚的绢钱奖励。
  “唐军要进攻了….”
  “戒备……戒备……”
  大食的警钟敲响,有的新兵惊慌失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