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657节

大唐天将军 第657节

  他们的土地和奴隶还是他们的,李瑄只要钱,金币、银币、金银珠宝都给他。
  这些贵族没得选择,只能忍痛同意。
  李瑄还查抄呼罗珊总督和他麾下大将的府邸。
  令他惊讶的是,呼罗珊总督麾下大将家中的第尔汗,数以万计,财产无计。
  而呼罗珊总督家中资产并不多,而且呼罗珊总督家中还没有女眷。
  用汉人的话说,呼罗珊总督十分清廉。
  李瑄听说呼罗珊总督经常与波斯的文人、诗人打交道。
  他若有所思,于翌日清晨,将一名在木鹿城的波斯大诗人召到总督府,并向他询问:“呼罗珊总督没有什么财产留下吗?”
  “总督除了信仰,一无所有。”
  这名叫阿费夫的波斯诗人面对李瑄,挺直腰杆说道。
  阿费夫译为高尚,是波斯文人对他的赞誉,也有领袖文人之意。
  阿费夫一共创作上千首诗歌,在大食帝国上层阶级都有传唱度,所以李瑄会召见他。
  波斯人的上层阶级一向喜欢舞文弄墨,催生了富有艺术性、思想性的佳作。
  大食人在这方面,是波斯人的学生,所以后来的大食人继承了波斯人的艺术和审美。
  后世有一本大名鼎鼎的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虽出自大食人之手,实际上最早来自于波斯人的一本故事集。里面明显有许多波斯,甚至天竺的故事。
  “那他的信仰是什么?”
  李瑄听到翻译的话后,笑着问道。
  “阁下明知故问!”
  阿费夫似乎有“文人风骨”,不畏惧李瑄。
  “呼罗珊总督好好的,为什么要入侵安西呢?是觉得大食比大唐更强大吗?”
  李瑄又反问一句。
  “这种问题,请恕我无法回答。”
  阿费夫悲伤地说道。
  呼罗珊总督能优雅地讲波斯语和大食语,并能背诵许多诗歌。
  阿费夫和呼罗珊总督是很好的朋友,他一直调侃呼罗珊总督不谈笑风生,没有文人的浪漫。
  呼罗珊总督还很年轻,却英年早逝。
  在经典上,大食奴役其他种族,向东扩张,一定是错的。
  但阿费夫只是一个文人,无法劝说呼罗珊总督。
  眼前的人,他不知道名字,只知道他被称为天将军。
  战无不胜的呼罗珊总督不仅败给他,还失去生命,眼看统一的国家,再次狼烟四起,满目疮痍。
  唐军长驱直入,纵横驰骋,轻易将昔日繁华的木鹿城踏破。
  “你或许不知道,我也是文人,只是我们华夏人与你们波斯人的审美不同。幸亏我来了,否则呼罗珊的波斯人,就要再次起义!”
  李瑄看着阿费夫说道。
  除去抄袭的诗,李瑄也能自己作诗作词作曲,才华一定是比不上李白杜甫王维那种一流,但李瑄自认为他作为三流诗人还是合格的。
  他用像是揶揄的语气,发出严厉的质问。
  是的!
  呼罗珊行省,有再次起义的迹象。
  几年前呼罗珊总督高喊“信我者,皆黑衣”揭竿而起,现在呼罗珊总督刚死,就有呼罗珊人想造反。
  华夏民族是富有创造性的,在王朝末期,百姓要么思安,要么思变。
  如秦末,百姓服劳役苦不堪言,力求思变,所以才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果秦律不变,永远也无法安逸。
  又如刚结束百年乱世,新定策令,生机勃发,百姓还没过几天好日子的隋末,百姓一定思安。
  所以隋炀帝的折腾,弄来天怒人怨。
  可以代入大食的处境,白衣大食的奢靡无度,横征暴敛,使百姓想要思变。
  思变完成,黑衣大食建立,想要思安的时候,一个行省竟然失去十几万男子,哪怕是起义的时候,都远远没有这种死伤。
  仅剩的壮年,不再想着去当志愿兵,而是渴望新的旗帜。
  阿费夫一时间哑口无言,因为李瑄说得是事实。
  他是文人,仅是在木鹿城,就感受到百姓们的心境。
  呼罗珊总督的死亡,才没有使这怨气爆发。
  有的时候,阿费夫很迷茫,呼罗珊总督那么优秀,一心建立“msl人”,为国家呕心沥血,却成了千夫所指。
  说大食人、埃及人、波斯人、天竺人无法融合为一族,这是鬼话。大唐帝国的汉人,不就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吗?
  “呼罗珊总督为什么不留一个子嗣?”
  李瑄又问阿费夫这个问题。
  他好奇,呼罗珊总督已经三十岁了,连一个子嗣都没有,难道不行?
  “总督说过,那种蠢事,一个人一年疯狂一次就够了。”
  阿费夫将呼罗珊总督原话告诉李瑄。
  “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的人很少,特别是有权势的人,可惜他会自杀,否则我一定会放他一马!”
  李瑄暗暗点头。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着幸亏呼罗珊总督死了,这家伙要是逃回伊拉克地区,以后一定会给他带来大麻烦。
  呼罗珊总督模糊大食人和波斯人的立场与矛盾,就注定李瑄不能饶过他。
  因为李瑄也有自己的立场!
  哪怕是后世,都充斥着种族歧视,李瑄不觉得自己狭隘。
  “天将军占领木鹿城,该怎么处理我们的国家?”
  阿费夫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作为波斯文人的领袖,这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会不会像是曾经总督哈贾吉·本·优素福那样,派遣侄子东征天竺,在大战胜利后,大肆屠杀异教徒。
  现在是呼罗珊行省最黑暗的时刻,历史从未有这一刻黑暗。
  “当年大食人用残暴的方式,统治了波斯人,我来助你们脱离苦海。你们的国王已经回来,今后没有大食帝国,只有波斯王国。”
  李瑄淡淡地向阿费夫说道。
  “那是很早的事情了,百姓们已经不记得埃兰了!”
  听到李瑄说复国波斯王国,阿费夫脸色一变。
  他知道萨珊王朝再现,意味着与大食帝国全面的对抗。
  萨珊王朝的疆域,绝不仅限于呼罗珊行省,一定拼命的向西扩张,只有地中海,才能挡住脚步。
  而大食帝国也会针锋相对,从四大哈里发时期开始,大食帝国离不开呼罗珊地区的富庶。
  “最起码,阁下还记得埃兰。埃兰有更自由的信仰,有比大食更轻的赋税,在大唐的庇佑下,脱离野蛮的统治,让百姓真正的休养生息。”
  李瑄向阿费夫回答道。
  萨珊波斯在的时候,萨珊王朝的居民称自己的国家为埃兰沙赫尔,或者埃兰。
  埃兰是一个印记,是波斯人最后的辉煌,将浪漫且有艺术的波斯文化发展到巅峰,连罗马文化与之相比,都相形见绌。
  李瑄认为,波斯人一旦恢复埃兰的记忆,拾起圣教的火焰,意味着复国的成功。
  “那样代表着刀兵不休,你们不会这么好心的。”
  阿费夫摇了摇头说道,他一时间纠结,矛盾,难以认同。
  他受呼罗珊总督的影响很大,但同时,书生意气的思想,也渴望波斯人再现辉煌。
  “我们华夏人最重视承诺,我们有先人留下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典故。数十年前,我们答应卑路斯帮助他复国,但终究未能实现。俾路斯、泥涅师两代人流亡在外,病逝于长安。现在只能由萨珊王朝最后的正统血脉普尚来继承,不要小看我们的决心。”
  李瑄缓缓说道:“有我在,会帮助萨珊波斯,碾碎一切敌人。”
  阿费夫听到翻译的话后默然,他从古籍上了解过古老的东方国度,古籍上,称其为“秦”,称长安为“胡姆丹”。
  那里的居民遍布在繁华之地,拥有数千座城市。而作为秦都城的胡姆丹,城墙高耸入云,街市繁华富庶,城中满是花园。
  流浪的王子,在那里亡故,难以理解是惜是撼。
  越是自命不凡的文人,越是充满情怀。
  他也同情过卑路斯的遭遇,也为国破家亡惋惜。
  “呼罗珊总督认错了方向,你们波斯人虽事大食,但像是你们曾经萨珊王朝的国王巴赫拉姆·古尔一样,知错能改,完成国家复兴大业,不失为千古美谈!”
  李瑄向阿费夫说道。
  “你知道巴赫拉姆五世?”
  阿费夫对李瑄的话十分意外,他对大唐可以说一无所知。
  而李瑄却知道萨珊王朝的国王,甚至还知道巴赫拉姆五世知错能改的事迹。
  “当然知道,他有野驴的称号,是萨珊王朝勇猛,优秀的君主。我非常敬佩。”
  李瑄向阿费夫回答道。
  巴赫拉姆五世可是后世最广为人知的波斯君主,无数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
  巴赫拉姆五世在二十岁的时候,继承王位,但他将国家大事,交给拉斯特,自己沉迷于打猎。
  这种故事下,很明显拉斯特要坏事了,他利用自己的职务,大肆敛财,只报喜不报忧,蒙混纸醉金迷的巴赫拉姆五世。
  最后故事也很经典,巴赫拉姆五世因为某种奇特的事情,幡然醒悟,将拉斯特杀死,掌握国家朝政,文治武功。
  那个时代距今虽有三百年,但至今还令波斯文人们怀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